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94-94
[新华网]中科院在新疆著名5A级景区——喀纳斯景区的第二次科考活动8月11日正式启动。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阿勒泰山系最高峰4374m的友谊峰,这里也是喀纳斯景区的核心景区。此次科考活动由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
布尔津县是新疆西北部的边疆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开发前景。喀纳斯景区是国家级5A级景区,图瓦人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其旅游开发主体的政府和人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注重保护民族文化,尤其是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图瓦人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李煜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33-234
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人群,新疆蒙古族图瓦人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图瓦人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本民族的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体现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和自然性。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69个热门景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重力模型刻画2010—2017年游览人数与景区收入时空演变轨迹,并结合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度量二者的空间错位程度.结果表明,游览人数重心始终在"东南—西北"方向上回转与折返,并呈现三角板型空间特征.而收入重心轨迹沿"西南—东北—西—西南—东北"方向上折返后回转,呈"十"字型空间分布.游览重心总体向西南偏移11.82km;收入重心总体向西北移动46.70km.两类重心经纬度变化与其差值变化均显示新疆西部、北部地区景区竞争优势明显.43.48%的高、中错位区均以北部地区景区为主,其中那拉提、喀纳斯、国际大巴扎和天山天池景区ISM贡献度G值之和为50.5%,此为影响全局空间错位的关键区域.受新疆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程度、政府政策导向、景区产品差异化程度与景区管理能力差异等多方面影响,使二者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并出现错位分布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蒙古语“喀纳斯”意为“美丽而神秘”。就像它的名字,喀纳斯湖是新疆最深、最美的高山湖泊。它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北部的阿尔泰山地森林中的喀纳斯村,很长时间,它没有自己的名字,旅游者用地名称呼它为喀纳斯湖。“斯”是河道湖之意。因为实际上它是一个宽阔的河道,由冰川刨蚀而形成。喀纳斯湖面海拔1374米,湖长25公  相似文献   

6.
图瓦村,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的禾木喀纳斯蒙古族自治乡,距布尔津县城160多千米,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小山村,也是我国新疆最北部的村落之一。图瓦村地处阿尔泰山的中部,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村落海拔1,390米,濒临喀纳斯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天池景区在新疆旅游景区中所占的地位,得出该景区的到游率和美誉度很高,有很强的竞争力的结论。为使其健康发展,故分析了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西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以其美、奇、静原始的秀丽风景、湖中的大水怪和独特的图瓦文化闻名于世。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全面的开发和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保护生态系统,更好的发展该地的旅游业,需对图瓦文化进行开发,有效分流游客,对景区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胡加 《科技潮》2006,(3):58-59
喀纳斯湖里到底有没有“湖怪”?有的话,它究竟是什么生物?每年5月~10月,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到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区原始森林深处的喀纳斯湖畔。除了争睹变色湖、云海佛光、枯木长堤、水下森林等奇景和探访蒙古族原始部落图瓦人之外,来客都会攀上喀纳斯湖西岸海拔2030米的观鱼亭举目眺望,希望能有足够好的运气在喀纳斯湖面上看见神秘的喀纳斯“湖怪”。  相似文献   

10.
他看见一个黑色的物体在巨浪下摆动,迅速消失。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黄人鑫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水怪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喀纳斯水怪很可能是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等。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的专家袁国映,查证过新疆的古生物种群,在喀纳斯附近并没有找到恐龙遗迹,况且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而喀纳斯湖只有20万年的历史,这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毫无联系。当然袁国映也不排除一种极小的可能性,是否有远古的某些遗留物种经过迁徙,在喀纳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1980年,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多…  相似文献   

11.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新疆旅游热点之一,旅游开发已探讨诸多.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处理与开发的矛盾时,却更看重了开发而忽略了保护这一前提.不恰当的开发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文章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及现状,着重探讨了盲目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强调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开发;明确功能区范围及功能;严禁在核心区进行任何旅游开发活动:倡导生态旅游;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数字虚拟景区的概念、3D数字虚拟景区放映厅在新疆景区开发中的运用价值和开发方式。指出新疆的数字虚拟景区开发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运用这一技术,新疆很多景区的内在旅游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3D数字全景虚拟景区放映厅要遵循旅游景区开发原则,本文重点探讨了3D数字全景虚拟景区放映厅在新疆遗址遗迹类、佛教洞窟类和博物馆类景区的运用,期望本文能对将来这一领域的旅游开发做一些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3.
刘旭玲 《科技信息》2013,(1):55-56,22
本文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因旅游设施建设不当导致的景观破坏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设施建设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问题,探讨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它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1985年7月下旬,我们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的一支考察队来到位于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我国仅有的南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类型的心脏地带.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来到了位于祖国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的地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喀纳斯。那里不通火车,我是从新疆北部的油城——克拉玛依市乘坐一辆客货两用汽车一路北上。正赶上公路在翻修,还要绕道,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布尔津时已是下午两点。找了个饭店,吃了一碗面又匆忙上路,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小道,步步登高,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喀纳斯,这时已是夕阳西下,只好在山上找了一个蒙古包小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疆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保护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12.3%。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1]。同时,生态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度的特点顺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潮流,成为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产业。文章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A级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格局深刻影响旅游产业布局,本研究以新疆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 2007年、 2019年的截面数据,利用重力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研究新疆A级景区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新疆A级景区重心与旅游经济重心演变呈现较大差异,景区重心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迁移并逐渐靠近几何重心,塔城、喀什、阿克苏等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丰富,但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2)新疆A级景区分布呈现"离散→凝聚"的演化特征和"分散型→一核多边→两核心三组团"的核密度演变特征.(3)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决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疆A级景区空间格局并构建其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级5A级景区喀纳斯景区内的"典型"线路为研究案例,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游客满意度的"时空"差异性、相关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线路内部"空间"的游客满意度受到"连续的"的"前置"空间的影响显著,各"空间"的满意度因游客量的大小,存在差异性和"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各"空间"的功能价值不同,其满意度对游客综合满意度的影响不同。揭示景区内部满意度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了解游客满意度的变动过程,对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百度指数和新疆旅游局官网的有关数据,以2015—2018年全国各地对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强度指数、周内分布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存在年际差异,但整体上变化不大,且趋于稳定上升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辖区内的天山天池景区和杜氏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资源丰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天山天池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受制于靠山吃山的经营理念,景区开发和旅游业经营过度依赖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了优质旅游资源的垄断经营,使得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受到阻碍,导致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低等问题。没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杜氏旅游景区则通过市场开拓和经营努力,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在近年来新疆遭遇旅游接待人数滑坡的时期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旅游业经营需要警惕资源诅咒现象,避免过度依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