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整合科技资源的路径之一.搭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成渝经济区作为科技资源密集的区域,有必要通过建设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在总结长三角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近期成渝经济区在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4,(29):197-19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化成集聚区与集聚区之间的竞争。成渝经济区的形成,预示着成渝经济区将成为既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东北之后的“第五极”。遂宁对成都、重庆的经济联系强度决定着遂宁将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次级发展中心。如果遂宁能够成功融入成渝经济区,将大大提升成渝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探讨遂宁之于成渝经济区的融入模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专业化水平、产业规模和产业比较优势度作为指标,筛选了2000、2005、2010年三个时点成渝经济区15个二级地区的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区主导产业存在衰退型、稳定型和成长型三类,多个地区衰退型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反映出成渝经济区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不稳定.同时,广安、德阳和泸州等多个地区主导产业在时期内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文还分析了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当代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对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和支柱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基于生态环境的考量.本文综合考虑产业资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指数、经济规模指数、产品市场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以及...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本文应用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攀西城市群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攀西城市群有利于加快成渝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增强成渝经济区发展聚集力和带动力,形成整合效应,促进成渝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攀西城市群建设应明确战略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推进核心城市与城市群双向互动,增强攀西城市群建设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区位特点以及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文章应用ESDA技术,对重庆直辖以来(1997-2011),四川省成都市、广安市等15个市和重庆市渝中区、万州区等31个区县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成渝经济区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格局的演变进程,以期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存在明显问题,优化经济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体现.作者运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定量测算成渝经济区部分地区工业集聚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13个研究地区中,工业集聚经济效应不显著,呈现无规律变化,总体表现出规模不经济.而且,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工业企业集聚,没有享受到内部集聚经济和区位集聚经济,但多数地区产生了城市集聚经济,即存在初步的产业协作.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法制的法律属性,才能尊重其统一性、权威性和确定性。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解决经济区面临的行政法治问题。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治一体化作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土地利用为例,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权的最小平方法对重庆和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7年,成渝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持续增长;与成都市相比,重庆市土地利用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都比较低,且增长较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两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结果以大旅游产业观念为指导,研究中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各地旅游发展不均衡和旅游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结论提出通过全面认识并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合理控制区域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大市场、构建大旅游产业是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地区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对它的研究有利用把握转移区和承接区的经济规律,合理制定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本文阐释了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针对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深入探讨成渝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的关键需求,剖析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短板与不足,认为当前成渝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创新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等短板,研究提出建设开放创新实验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建设科创大走廊等举措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优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重点扶持力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区4市水资源短缺风险水平,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多指标综合测算法,从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权重分析,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其中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处于中等风险,吴忠市和中卫市处于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个国家级、省(直辖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全局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重点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呈现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在集聚尺度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强度的峰值由83 km变化至100 km;2)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个城市之间分布不均匀、分层明显,数量上川多渝少,等级上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点的高密度区居多;3) 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集群效应,核密度分布以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为双核心点,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密集区和次密集轴带;4) 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其中政策和高A级景区是影响重点村分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河南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创新运营模式,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管体制,完善支付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物流整合服务能力,注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才能抢抓机遇,实现河南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超越。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可以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文章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关系的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的因素分析法和加权平均分析法及计量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对西藏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贡献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就以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刻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运用分形方法,从城镇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城市要素的相关性3个方面,测算了描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根据3个维数的地理意义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并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