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的《诗集传》对《毛诗序》多有批判,突破《毛诗序》"美刺言《诗》"对诗旨的牵强附会,主张"以诗言《诗》",试图从文本出发探求诗的本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的本来面目。朱熹虽对序是否合乎诗旨产生怀疑,主张不依序说诗,但在具体释诗过程中存在并未完全废序的现象,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4.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国家之一,又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灿烂辉煌,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一道出遥岑,潺谖古到今。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朗吟这首北宋元符进士夏津县令凌唐佐所写的《黄山汤泉》诗,诗中记述的轩辕黄帝曾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是其"六艺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学观点主要体现为"《诗》以感为体"、"《诗》教主仁"、"兴于《诗》".从中发现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有强烈的道德至上倾向,以"识仁行仁"作为《诗》学的最高目标.由此来看,马一浮的诗学思想仍然是以其"六艺论儒学"为基础,以"仁"一以贯之的心性之学.  相似文献   

7.
博大精深的《文选》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选》中的诗赋等都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所以以今音读之,很多地方已不能明其韵律。本文以《文选》诗为例,来探析《文选》诗中的音韵,以证《文选》诗中韵的和谐以及对以《诗经》为主的古音韵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诗可以怨"的诗学思想,点明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乃至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世文人作家,无不以"诗可以怨"的思想作为其创作宗旨的一部分,并在其文学作品中,自觉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部活生生地传达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的不朽著作。《史记》中人物形象所具备的悲剧英雄主义色彩,也正是司马迁本人的思想旨归。他通过对这些悲剧英雄的浓墨重彩的刻画,从而将"诗可以怨"的思想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  相似文献   

9.
简本《缁衣》作为一篇《诗》学特征鲜明的文献,目前围绕其展开的讨论多是文献学方面,义理的抉发相对较少,而以《诗》学的角度来阐发其意义的则几乎未见。本文选取简本《缁衣》中《诗》学义蕴最为丰富的首章,以好恶之情为线索,分析其中所启用的《诗》学资源及《诗》学义蕴,并试图揭示其中对于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诗言志"这一诗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理论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献诗陈志",帝王公卿收集诗以观民风、查民情,考得失,这些诗经整理后成为《诗经》。其二,"赋诗言志",这是对文献《诗》的接受理论,时代从春秋始,在《左传》中记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其三,"教诗明志",也是对《诗》的一种接受,此时《诗》成为政教工具,孔子、孟子在这方面作出很大贡献。其四,"作诗言志",这时把文献《诗》还原为了文体诗,诗人的创作意识开始形成,荀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尝试者,而屈原则正式开始作诗以言志。  相似文献   

12.
咏雪是咏物作品中分量极重的题材,而谢惠连的《雪赋》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都是咏雪诗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通过梳理咏雪诗的写作技巧的发展,可以发现"白战体"写作技巧的创新性正在于对《雪赋》中一些未得到发展的写作方法的继承,这也可以视为宋诗"以赋为诗"之一端。  相似文献   

13.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14.
《诗》是孔子教育弟子、培养君子性情的重要途径。"诗可以兴"即学《诗》可以培养感通之仁,使人与自然宇宙圆融无碍;"诗可以观"即学《诗》可以博观天地万物,广览世间百态,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通达智慧;"诗可以群"即学《诗》可以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情,使人和睦族群;"诗可以怨"即学《诗》可以合理疏泄"怨"情,使人复归血气平和。  相似文献   

15.
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是清代乐府诗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末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共对由汉而唐的107首乐府诗之比兴所进行的"笺释类批评",创获既多,特点亦众。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的问世,标志着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类批评",在清代末期已进入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诗比兴笺》虽不以对乐府诗的批评而著称,但其中的"乐府比兴笺",却使之成为了乐府诗批评史上的"第一书"。  相似文献   

16.
以文为词,是辛弃疾词在创作技巧和语言使用上成功开创的作词方法。最早描述辛词这一特点的是刘辰翁,刘氏在反对陈师道《后山诗话》评韩愈"以文为诗"、苏"以诗为词"之"非本色"观点基础上,在其《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率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乃稼轩横竖烂漫。乃知禅家棒喝,头头皆是"。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对此重又申说,钱先生从宋代诗人刘辰翁论词与论诗采用同一个准则说起,讨论诗文的侵入与扩充问题。刘辰翁把诗和词放在一个点上考察,意为《后山诗话》所言未得诗词用语之自由。他对辛弃疾作词用语的突破大加赞赏,认为"横竖烂  相似文献   

17.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散佚严重,但经过爬梳剔挟,还是可以发现其有大量的《诗经》学文献存世.梳理闽地《诗经》学传统以及黄道周的《诗经》学研究,可以引起学界对黄道周乃至闽地《诗经》学的关注和研究,以充分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中州集》由魏道明编辑、商衡手抄的《国朝百家诗略》与其所"记忆前辈及交游诸人之诗"两部分组成,这是造成《中州集》前后体例不一的关键性原因。《中州集》不仅是集金代诗人诗作之大成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具有明显的编年性质,为后人研究金代诗歌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中州集》每人一篇的作者小传,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料学价值:一是众多小传中的传主事迹可补《金史》之阙;二是小传载录了数以十计诗人的各类书目,而成为了《金代艺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小传中以例举或评曰的形式,收录了"正集"之外的82人的207首"集外诗"。《中州集》"诗传合一"的编辑体例,"以诗传史"的编辑思想,"以年为序"的编辑方法,对后世诗选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曹植后期的诗歌中颇多"忧生之嗟",但在备受猜忌动辄得咎的严酷环境不便直写,只得用含蓄隐晦的曲笔来表达。《情诗》中"严霜结"与"白露晞"两个语典,化用了《诗》《骚》怨诗的命意,曲折表达了对曹丕猜忌迫害同胞兄弟的不满,同时告诫曹魏政权将会有"异姓为后"的隐忧。措辞委婉而意蕴幽隐,其中的寓意须结合曹魏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才能得到索解。  相似文献   

20.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