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5.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是作为一个隐性主题存在于文本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一部社会人性批判小说。作品中融入的老舍的"本土化平民特质",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人道主义"关怀。文章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塑造的再解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老舍这种对普通人的理想、品格和尊严的高度尊重的创作态度,进而追溯了小说独特的非主流视角和平民化创作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通过甄选伊万.金(1945年版)和施晓菁(1981年版)翻译的两个《骆驼祥子》英文译本,针对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译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剖析,同时通过两位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译者在《骆驼祥子》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相似或相异的翻译策略,尝试性地探讨了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的英译确立了老舍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其后的三英译本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外读者对老舍作品的关注。四译本翻译风格各异,表明译者风格是原文作者写作风格与译者翻译特点结合的产物。四译本中最接近原著风格的译作是King译本。  相似文献   

8.
袁颖  肖水来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71-74,92
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大量运用颇具地方特色的习语。其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选取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文本,即一九四五年版伊万.金的译本和一九八一年版施晓菁的译本,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文本对原文中独具特色的习语的翻译,探寻汉语习语翻译的技巧与艺术。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中祥子生命中的几位女性的存在可说是祥子作为男性存在的一种命运文化的阐释。他对虎妞身上的母性依恋,是对家的温暖的寻找;对小福子精神理想的依恋,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夏太太性欲望的依恋,是沉沦的开始;而妓女白面口袋则是祥子对现实逃避的麻醉剂。从寻找母爱、理想的回归、迷茫的探寻、女性的痕迹四个角度分析了祥子与其生命中女性的隐形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哲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哲学的特性.品味黑格尔有关哲学特性的比喻,有助于我们领悟哲学的意蕴.特别是其中的"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和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动物听音乐"和"同一句格言"等.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中学体育教育的需要,使女子项目在男生中开设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男生上艺术体操课的心理特点,认为应从直接和间接动机方面正确引导,并且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与女生教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了GMP法(glassmicropipette)冷冻保存小鼠胚胎的主要技术环节,并与目前常用的OPS(openpulledstraws)法比较了冷冻后囊胚率.实验表明,EFS30(87.71%)保护作用比EFS40(81.67%)好,但无显著差异(P>0.05);10%EG(91.37%)预处理优于5%EG(85.93%)、20%EG(88.70%),但差异不显著(P>0.05);玻璃化时间10~30s(89.47%、86.79%)显著优于(P<0.05)60s(64.00%).GMP法与OPS解冻后囊胚率分别为94.02%和92.06%,差异不显著(P>0.05),但GMP法稍好于OPS法.同时,GMP法操作比OPS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市人力车夫群体的成因是:鸦片战争之后,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市发展迅速。人力车夫来源为大量破产的农民。人力车夫的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为:他们要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无比艰辛。人力车夫这一阶层的存在带动了广州市人力车制造业的发展,但许多人力车夫染有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而且,有些人力车夫也从事一些非法的勾当。面对这种形势,陈济棠主粤时期政府对这一庞大的群体作了一定的整顿和救济。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隐喻与文化具有互动性,而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更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隐喻的相似性及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在习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王丹 《科技信息》2010,(8):131-132
隐喻研究传统上局限于修辞层和语言层,近二十多年来,隐喻研究在认知领域上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人体词汇的研究,使用英汉语料,对"头"词语进行认知分析,构建其隐喻框架,阐释其同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