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低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外低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并对每种体系进行了结构分析,且通过相互的比较和应用,阐述了各自体系的特点.这些方法对我国在不同地区建造钢结构住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每种体系进行了技术性分析,且通过在应用中的相互比较,阐述了各自体系的特点,从长远看,施工装配化,现场干作业应该是钢结构体系住宅设计建造的主要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体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钢结构住宅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其优势是施工速度快,建筑布局限制小。其结构都是由多层水平的楼板、梁和竖向的柱、墙等组成。主要的竖向荷载首先传给楼板,楼板再传给梁,然后每层的楼面荷载通过梁以及梁上的填充墙荷载传给竖向的柱、墙等构件,而柱、墙等构件除了把从上至下的荷载传给基础之外,还承担着风力和地震力的荷载。因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变化,其组成方式、受力变形特性及结构体系会有明显的变化。框架、剪力墙及筒体是结构中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基本单元,由它们及其变体组成了各种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错列桁架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砖、混凝土都是不可再生材料,形成的建筑垃圾极难处理。钢结构住宅以其轻盈灵巧的外观造型、空间的灵活布置、良好的抗震性能、住宅的有效使用率提高、管线布置方便等,赢得居民的青睐,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郭照恩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7):177-179
我国钢产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钢结构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通过对钢结构建筑的特点以及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探讨,为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结构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优点,对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常用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各种不同结构体系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发展势头,并将带动我国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是我国高层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从建筑方面来说,在8度(0.2g)区做钢框架结构,施工速度快,也没有核心筒的限制,但造价偏高,抗侧移刚度小,采用框架--支撑体系可以增大结构的刚度,满足层间水平位移和总侧移刚度的要求.从结构方面来说,钢框架--核心筒体系受力更明确,现浇核心筒抗侧移刚度极强,卫生间的防水性能佳,可有效避免钢构件锈蚀. 相似文献
11.
12.
13.
侯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5):110-1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也发展迅速.特别对于城市来讲,伴随着城市土地供应量的不足,同时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杂、混凝土浇筑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要求高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断层剪力墙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高层结构,对它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还不是很清楚,有必要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理论.文中介绍断层剪力墙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以及其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结构弹塑性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的新思路.该理论可用于断层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及研究,也可进一步发展应用于分析解决结构减振耗能、振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北京电视中心高层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为钢框架支撑体系,采用"上挂下托"新工艺施工.本文使用ANSYS单元生死技术,对北京电视中心超高层钢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考虑了分层加载,结构刚度逐层修正,详细模拟计算了结构在施工中的应力变化过程,不仅为现场施工及监测提供指导,亦为类似工程设计及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风荷载位移变形的监测问题,通过对GNSS-RTK各星系组合的定位测量精度进行对比试验,建立GNSS-RTK三种星系组合实时动态监测方法。进一步,以在建的天津高银117大厦为监测对象,应用该方法对大厦施工期风荷载位移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GNSS-RTK三星系组合的坐标中误差和定位点云离散度最小,方法精度最高;就不等高同步攀升施工法施工下的大厦风载位移变形而言,其低矮的外框(66层)比高耸的内筒(95层)要大;大厦的外框和内筒均存在横向的位移变形,基于此,施工过程中应适当调整外框与内筒同步攀升的步距,以避免外框与内筒发生碰撞造成结构损伤,确保大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