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微生物学新发现:arylomycin一类的天然产物经化学优化后,能够成为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具有强效、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目前,临床遭遇的"超级细菌"一般指的就是ESKAPE,这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6种著名的耐药菌。其中又以革兰氏阴性菌的威胁尤甚——其双层外膜让很多抗生素都无法接  相似文献   

3.
病原细菌通过阻断宿主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来促进感染,进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往往利用特殊的分泌系统(比如Ⅲ型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中注入毒力效应蛋白分子,这些效应蛋白采用非常复杂和精致的策略来阻断和控制宿主的信号转导通路,特别是那些在宿主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的通路。最近刚刚提出的炎症小体(inflammasome)复合物被认为在巨噬细胞感受病原菌和拮抗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一方面关注病原细菌是如何通过其分泌的毒力效应蛋白分子来阻断宿主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化学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小体通路是如何感受和抑制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感兴趣。在前一个研究方向上,我们最近发现了包括来自肠致病大肠杆菌的NleE分子在内的一类细菌效应蛋白,它们具有一种全新的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特异性地修饰宿主NF-κB信号通路中用于结合泛素链的TAB2/3分子。NleE通过甲基化修饰TAB2/3中鳌合锌离子的一个半胱氨酸从而导致TAB2/3失去结合泛素链的功能,并彻底阻断NF-κB介导的天然免疫炎症信号通路,这种修饰作用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病原菌抑制宿主免疫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在后一个研究方向上,我们最近鉴定了一个叫做NAIP的NOD样蛋白分子家族,实验发现和证明了NAIP是一类炎症小体的受体蛋白,可以直接识别来自病原菌的鞭毛蛋白或是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分子。NAIP家族分子在被这些细菌的模式分子活化后可以诱导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导致巨噬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在限制病原菌在宿主体内复制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体内的细胞有一种特殊的模式识别受体,当它们识别出常见微生物的分子特征时,就会激发免疫系统.这些常见微生物的分了结构特征之一是脂多糖(LPS),这是一种锚定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长链糖. 脂多糖具有标志性的特点,以至于很多研究人员以为我们的身体可以识别任何微生物上的脂多糖.但近日发表在《科学·免疫学》杂志上一项新研究表明,有一些深海细菌的脂多糖是我们身体的模式识别受体无法识别的.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为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生物学界所公认的。但是究竟是谁发现了噬菌体呢? 《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俗称“大美百科全书”)说:“20世纪20年代F.W.脱华脱(Twort)和F.H.特列尔(d'Herelle)发现了能够裂解细菌细胞的可以过滤的因子。这些称之为噬菌体的因子后来被认为是能够吸附于细菌的病毒”(第3卷,1981年,39页)。《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最早观察到细菌可传代的裂解的是俄罗斯微生物学家伽马莱亚  相似文献   

6.
摘要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的一个分支,其汉译科技术语本应与微生物学科的科技术语[1-4]相一致,但在笔者所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被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5-7]所困扰。譬如,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医学微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以及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等,医学出版机构所要求使用的汉译科技术语经常与微生物学出版物所载名称不一致,深深体会到将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进行统一,使之标准化,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就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有争议的汉译科技术语名称,与学术界同行们进行商榷。一 关于汉译名称中“氏”的正确使用汉字“氏”的使用中注明,“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8]。微生物学中有不少为纪念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其姓氏或姓名命名的科技术语,在细菌名称中尤为多见。[2-7]还有不少微生物名称是以团体名称或首次发现地名命名,例如军团菌属(Legionella)、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辛德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等。[2-7]基于上述理由,凡是以学者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微生物学科技术语,均应采用姓氏或姓名后加“氏”的汉译名称为宜。例如Salmonella是纪念美国细菌学家D.E.Salmon命名的菌属名,众所周知,Salmon(沙门)是西方人名D.E.Salmon中的家族名(family name),即相当于国人的姓,故Salmonella应汉译为沙门氏菌属[1-6],不应译为沙门菌属[7]。同理,Yersinia是纪念法国细菌学家A.J.E.Yersin(耶尔森)于1894年首次从鼠疫患者体内成功分离该菌而命名为耶尔森氏菌属[2-6],也不应译为耶尔森菌属或耶氏菌属[7]。其他还有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弗朗西斯氏菌属(Francisella)、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考克斯氏体属(Coxiella)、巴尔通氏体属(Bartonella)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 ,Widal’s test)、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Gram’s stain)、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等术语[1-6],均已是约定俗成且长期被广泛使用的科技术语,没有必要去掉“氏”,再启用一批新的汉译名称[7],以免与以地名或团体名称命名的汉译术语相混淆。二 考证“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bacterial spore含义为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形如真菌的厚膜孢子(chamydospore),且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6-7],故汉译名称为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简称芽孢(spore)是合理的。在细菌分类中和细菌学的大量出版物中,芽孢(spore)一词已被普遍使用,例如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无芽孢杆菌(nonsporing rod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等。[1-4,6]因此,不需要另造细菌“芽胞”一词[5,7]之必要性。三 支原体属还是枝原体属有些医学微生物学出版物中将Mycoplasma译为支原体属[5,7]。按照对Mycoplasma词义解释,为“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状”[6-7]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属,理应汉译为枝原体属(Mycoplasma)[2-4,6],而不应汉译为支原体属[5,7]。正如Mycobacterium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汉译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7],而不译为分支杆菌属。四 传染性“非典”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与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起的大叶肺炎相对应的间质性肺炎。在2002年之前,已知引起“非典”的病原体主要有4类,即(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即TWAR衣原体;(2)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4)病毒,包括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②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均有一定的传染性,故均可称作传染性非典。2002年11月—2003年6月,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曾突发另一种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其临床特点为急剧发生弥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较过去由已知的病毒、嗜肺军团菌、枝原体及衣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严重得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卡洛·多尔巴尼(Carlo Urbani)博士于2003年3月16日将其命名为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为SARS。其后多尔巴尼博士在越南不幸被感染SARS以身殉职。为纪念这位科学研究先驱,WHO正式采用他所命名的SARS病名,并将稍后发现的该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ronavirus,简称SARS-Cov。唯有我国一直沿用2003年春临时称“传染性非典”的病名,并将其写入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次会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这样极易造成与一般“非典”相混淆,传染性非典不全是SARS,SARS仅仅是传染性非典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为了与世界接轨,建议应将中国独有的“传染性非典”名称更名为国际通用的SARS病名,正如AIDS已被直译为艾滋病,不必再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病名。五 质疑“病原生物学”一词“病原生物学”一词已载入中国学科目录,近年来全国新设不少病原生物学系或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甚至有《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原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2月易名,为中国核心期刊)和《病原生物学》教科书等。中国组创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初衷是将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两个学科合二而一,但实际上这种划分不妥。就医学微生物学而言,它不仅研究致病的微生物,还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即人体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显然用“病原”一词不恰当。再就生物学(biology)而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算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很广。病原生物学是中国独创的术语,虽然可英文直译为pathogen biology,但在外文专业书刊中从未发现过这个词汇,也无此书名刊名的外文科技书刊。目前国外教材或学术专著,除个别英文原著Medical Microbiology中包含医学寄生虫学内容外,均将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分别出版。故建议废除“病原生物学”学科名称,取而代之应恢复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学科名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出版物在汉译的细菌名称上做了一个改革,即把词源源于人名的菌名中的"氏"字去掉,例如将沙门氏菌称为沙门菌,将志贺氏菌称为志贺菌,将克雷伯氏菌称为克雷伯菌,将沙雷氏菌称为沙雷菌。这一来,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做法,给学者和教者都带来了不便。现在菌名已达数千,不久即可上万。而每一个行业所涉及的细菌,例如医学或农业领域的细菌,  相似文献   

8.
Sepsis是一个外科学用的学术名词,是描述致病微生物(主要是化脓性细菌),引发全身性感染中的一种类型,中文名译为败血症,我认为是恰当的。全身性感染可以分为4种情况:(1)致病微生物(指化脓性细菌,以下简称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但不引起(或不足以引起)临床上明显全身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出版物在汉译的细菌名称上做了一个改革,即把词源源于人名的菌名中的"氏"字去掉,例如将沙门氏菌称为沙门菌,将志贺氏菌称为志贺菌,将克雷伯氏菌称为克雷伯菌,将沙雷氏菌称为沙雷菌。这一来,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做法,给学者和教者都带来了不便。现在菌名已达数千,不久即可上万。而每一个行业所涉及的细菌,例如医学或...  相似文献   

10.
2000~2004年翻译《西氏内科学》(Cecil Text-book ofMedicine)第21版全书,经常遇到一些技术性问题。下面是有关科技术语方面的一些情况:一、关于人名术语我的老同学、微生物学家赵乃昕教授寄来他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程光胜先生的大作:《关于细菌名称汉译的一个问题》(见《微生物通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包括藻类生物制氢,光合细菌制氢,厌氧细菌制氢,厌氧细菌和光合细菌的联用制氢,并对未来生物制氢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石化资源日益紧缺,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聚物,对其开发应用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工业应用中的纤维素多来自于生物合成,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纤维素中含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杂质,因而,工业中应用植物纤维素前,需对其进行繁杂的预处理。一些细菌也具有合成纤维素的能力,其中木醋杆菌合成纤维素的能力较强,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人们为了区别于其他途径获得的纤维素,称这种由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为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由于其特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发酵过程的可调控性及发酵底物的多样性而被世界上公认为性能优异的新型生物材料。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细菌纤维素所具有的环境协调性使得细菌纤维素应用的研究成为目前材料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1-51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DNA中的、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及特定侧翼碱基所构成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3,(1):32-33
<正>华丽硫珠菌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细菌的认知,但是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却从未停止。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无数的细菌,然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们,因为细菌个体非常小,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μm~5μm之间,只能在显微镜下一窥它们的真容。然而,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了长达2cm的“巨型细菌”,改变了人们对细菌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提起科莫多巨蜥,映入人们头脑的是丑陋、危险可怖的庞然大物形象。然而新的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巨大爬行动物新的可怖之处,它能产生剧毒毒液,瞬间致猎物昏迷、死亡。这一科学发现推翻了先前人们所认为的是科莫多巨蜥唾液中的大量细菌导致猎物死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何不就称为S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及非典型肺炎 (atypicalpneumonias ,AP) ,必须先了解“典型肺炎 (typicalpneumo nia ,TP)”。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肺炎是指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和实变。典型肺炎 (即大叶性肺炎 )是由细菌引起的 ,最常见的为肺炎链球菌 ,亦可由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引起。据此 ,如果发生肺炎时没有寒战和迅速的发热 ,痰液中也找不到革兰阳性双球菌 ,就认为是“非典型”的改变。1938年 ,ReimannHA总结了一组 8例有相似肺部感染改变病人的特点 ,称之为“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支气管肺炎 (tracheobron chopneumoniaandseveresymptoms)…  相似文献   

17.
科研管理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提升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科研管理的理念、科研管理机制、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科研管理的手段等方面探讨了科研管理的创新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抗生素,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可能就是青霉素。青霉素杀菌靠的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让细菌吸水把自己由内而外地炸死。而最近,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Elizabeth J·Culp和Gerard D·Wright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青霉素作用机制完全相反的两种抗生素——complestatin和corbomycin。它非但不会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反倒让细胞壁变得稳固无比,把细菌活活困死在其中。这一研究发表在Nature上。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吞噬细菌的变形虫状生物体,而这种被吞噬的细菌恰好又可以利用阳光的能量分解水并产生氧气。这种细菌本是作为被掠夺者,但被吞噬后它们却反而构成了掠夺者身体的一部分,并将掠夺者改造进化成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树小、开花植物以及海藻等植物的祖先。  相似文献   

20.
<正>细菌无处不在,在身边,在体内……有的细菌帮助我们消化吸收,有的细菌使得我们感冒发烧生病难受,有的细菌又帮助我们降解废弃物保护环境……细菌如此厉害,那么,细菌能帮助我们寻找外星生命么?于天体生物学家来说,在其他星球寻找微生物是非常棘手的,幸运的是,解决这些谜题的线索可能就在这个地球上。具体来说是可以在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