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术语研究》2013,(6):59-62
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以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世界古代史 ancient history of the world 又称“世界上古史”.世界历史的断代分期,一般指人类社会经历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4.
科学名词对中华文化起着传承和丰富的作用。许多科学名词的定名都折射出一段可歌可叹的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国史籍积淀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记载,这“谷”与“陵”即表达了亘古不变的地学概念,世人至今仍为先人的智慧和文化所折服。汉初的《尔雅》中科学名词收录过半,俨成体系,展示了中华古代科技发展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6.
科学名词审查会是民国时期一个准官方科学名词审查组织,其前身是医学名词审查会。本文详细梳理了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历次正式名词审查大会。  相似文献   

7.
摘要 科学名词审查会是民国时期一个准官方科学名词审查组织,其前身是医学名词审查会。本文详细梳理了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历次正式名词审查大会。近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在其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必须解决译名统一问题。清朝末年,政府已认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1908年,学部审定科(系教材审定,非名词审定)编纂了《化学语汇》、《物理语汇》,1909年,设立编订名词馆。据笔者所见,该馆编订有《数学名词中西对照表》。但上述成绩甚微,所出名词也没有经过专家集体审查。进入民国后,译名混乱现象严重,译名统一工作变得非常迫切。由于医学与民生关系密切,民国时期国内有组织的译名统一工作开始于医学名词。1916年2月12日,乘中华医学会召开大会之际,中华医学会、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江苏省教育会、江苏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医药专门学校等的代表黄炎培、俞凤宾、聂会东(J.B.Neal)等31人召开会议,讨论医学名词审查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医学名词审查会审查医学名词。此次会议宣告了医学名词审查会的诞生。医学名词审查会以及后来的科学名词审查会是以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名词审查大会的方式进行译名统一工作的。1916年8月7日,医学名词审查会在江苏省教育会会所召开第一次正式名词审查大会(文献上有时称年会,有时称大会等,这里一概称名词审查大会)。博、苏教、医药、医学、部(系简称,全称见文末附录)等5个组织的代表20余人出席会议,[1]公推余日章为主席。[2]在正式大会前一天(8月6日)举行的预备会上,议决审查方法如下:(1)经表决,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所同意的名词,作为统一的名词。(2)不满三分之二的名词,取得票最多的两种名词,再表决一次。如仍不满三分之二,两者并存,但以得票多的名词列在前面。(3)第二次表决时,如有人主张尚待考查,则该名词推到下一日再作决定。[3]此次审查大会,遵照上述审查方法。如:“Applied anatomy”的译名有“医科体学、医科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等,经投票表决,三分之二的人赞成用“应用解剖学”,大会遂决定用“应用解剖学”这一译名。“Vertical”的译名有“垂直”“铅直”,经投票表决,在出席会议的18位代表中,赞成“垂直”的代表有11人,赞成“铅直”的代表有6人,均未达到三分之二,故大会决定两个译名并存,但“垂直”排在前面。此次大会审查了解剖学通用名词及骨骼名词,审查通过名词1200条。[4]1917年1月,医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二次审查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部等6个组织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由于要审查的名词不止一种,所以,从这次开始,正式审查大会分为两部分:分组审查会议和各组联合会议。对于后者,有的文献称各组联合会议,有的称各组联席会议,等等,这里一律称各组联合会议,简称联合会议。分组审查会议审查各类名词,有时分组审查会议也推定下次大会所用名词草案的起草者。联合会议决定诸如下次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审查名词类别、所用名词草案的起草团体等事项。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解剖学组和化学组。解剖学组主席为余日章,该组审查了解剖学的韧带名词和肌肉名词等。[5]化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了化学的化学元素名词。[6]联合会议议决设立执行部,负责处理会前会后的一些事务。执行部由各团体推派代表组成。同年7月,执行部开会,起草了医学名词审查会章程,章程内容是以以往的习惯为基础的。会后执行部呈报教育部,恳祈准予组织医学名词审查会,并呈送了第一次解剖学名词审查本。不久,医学名词审查会不但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备案,还得到教育部给予的一千元补助金。[7]1917年8月,医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三次审查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华东、部等7个组织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括解剖学组和化学组。解剖学组主席为余日章,该组审查解剖学的内脏、五官两种名词。化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了化学术语名词。此次大会的预备会还讨论通过了《医学名词审查会章程》。[8]兹将该章程摘录如下[9]:医学名词审查会章程第一条 本会专为审查关于医学药学之一切名词而设,定名为医学名词审查会。第二条 本会系具有资格之各团体推举代表集合而成,他团体亦得继续加入,其所举代表以具有专门学识者为合格。各团体代表每审查一部分名词得举三人,如在三人以上,该团体之表决权仍以三权为限。第三条 凡审查一部分名词,其草案须先由一团体提出,或经大会委托一团体编订,于开会前两个月分送与会各团体,以便讨论时各抒己见。第四条 本会每届开会两个月前,应请教育部派代表与会审查。第五条 本会每届开会之前一日,应先集会员开预备会,举主席、推书记、定审查之日程。第六条 本会审查方法如左:甲 到会人数三分二以上决定者,作为统一之名词。乙 不满三分二者,取比较多数存两种名词再决一次,如仍不满三分二者,并存之,但以多数者列前。丙 第二次之公决,如有人主张尚待考查者,得于下一日决之。丁 若有二种以上之草案同时提出者,得分组审查,以省时日。第七条 凡草案经大会审查决定后,定名为审查本,须印刷分布海内外对于该科学素有特别研究者征求意见。意见书送达本会之期,以发出审查本后四个月为限。审查本整理意见酌加修正后,应呈请教育部审定颁布全国。第八条 本会自每年七月五日(新历)起开会一次,会期以两星期为限,但遇必要时亦得开至二次以上。第九条 本会暂假上海西区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为机关。第十条 本会设执行部,每团体推定一人组织之,在闭会时期内执行会务。第十一条 凡本会各项费用,暂由发起之四团体(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教育会)平均分任(草案印刷费,由一团体提出者该团体自任之,由大会委托一团体编订者,暂由四团体分任之)。第十二条 本会章程有提议修改者,须经到会代表三分二之同意方为议决。章程规定了名词审查大会开会时间、名词审查方法、各项费用的摊派方法等。章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定了较为科学的名词审查的程序:会前起草、会上讨论、会后征求意见。除了公布《医学名词审查会章程》和后文说到的《科学名词审查会章程》外,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均未公布具体针对名词审查的条例(比如名词审查标准、名词编订体例等)。1918年7月,医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四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博物、部等7个组织的20多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10]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解剖学组、细菌学组和化学组。解剖学组主席为沈信卿。该组因疑难名词已于前数次大会解决,辩论较少,提前完成。至此,解剖学名词全部完成。细菌学组主席为严智钟。该组因草案的起草员丁外艰未出席审查会,故讨论时颇感困难,进展甚缓,加之各团体代表出席者少,所以中止了审查,并将对于草案的具体意见及应行增删处开送原起草员参考,使有所修正,以便下次审查时更便利。化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完毕无机化合物名词,便开始审查有机化学名词。但有机化学命名法问题大费周章,历时两日仍未解决。该组于开始审查的前一日已预知此问题极需讨论,便预先推定审查员数人,作具体的研究,修正了原草案。算上各审查员提出的草案,有机化学命名法共有五种,可归纳为造字与不造字两派。经表决,权数相等。最后议决两派各编订草案一种,一起发给各团体、各专家征集意见。等下次开会时,选择一种,然后审查,以示慎重。为预防审查会中止起见,另备化学仪器名词草案一种。[10]1918年医学名词审查会改名为科学名词审查会,并从该月起,每月教育部给予400元补助。[11]但实际上,教育部给予补助金为期仅3年且并未给足。改名后,审查范围由医学名词扩大到各科名词。同年,执行部修改了章程,除了将原文中的“医学名词审查会”改为“科学名词审查会”,并将审查范围由医学名词扩大到各科科学名词外,其余的内容基本维持不变。1919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五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博物、科、部等8个组织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12]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组织学组、细菌学组和化学组。组织学组主席为沈信卿,[13]该组审查完毕组织学名词。细菌学组主席不详(可能是王完白,因联合会议上是他报告该组审查情形的,按惯例,一般由主席报告),该组审查完毕细菌学总论名词。[14]化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了化学仪器名词和有机化学名词。[15]上次会议推定徐凤石(主张造新名词)、陈慕唐(主张不造新名词)各起草有机化学名词草案,但徐凤石的草案未到,所以审查有机化学名词时依据的是陈慕唐的草案。[16]联合会议还议决邀请化学学术团体及与化学有密切关系的各专门以上学校均推代表参加下次化学名词的审查。[17]1920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六次大会。来自部、博、医药、医学、苏教、理、科、华教、博物、北化、北大、北师、沈师、成师、广州师、北工、北农、山农、北物、丙等20个组织的近60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18]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细菌学组、化学组和物理学组。细菌学组主席为王完白。该组审查了细菌分类名词、细菌各论名词及免疫学名词。由于细菌总论名词,上次会议已审查完毕,故细菌学名词全部告竣。化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此次会议加入的团体甚多,人数骤增,旧代表仅占全体审查员的五分之一。新代表认为上次会议议定的有机化学系统名词不够恰当。参加此次会议的丙辰学社也提出草案,但代表们认为不够完善。于是另定系统大纲五条,每日下午由编纂小组拟定下一日的草案,此次会议该组已将脂肪族名词审查完毕。该组还审查完毕有机化学普通名词。物理学组主席为北京大学张大椿。该组审查了力学名词和热学名词。[18]1921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七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华教、博物、科、农、南师、广东师、厦大、部等13个组织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19]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病理学组、化学组、动物学组和物理学组。各组主席不详。病理学组审查了病理通论名词。化学组审查完毕有机化学名词,至此,所有化学名词均已审查完毕。物理学组审查了磁学名词和电学名词。动物学组因草案未及预备,故此次会议所讨论的是编订方法大纲,预备下年开始提出草案。[19]联合会议还议决1923年应提出动物学名词草案、生理学名词及生理化学名词草案、数学名词草案、矿物学名词草案。这些名词草案用于1924年的名词审查大会。1924年审查的草案提前一年提出,原因有二:一是以免印刷延误时间,二是便利审查员预先参考。因而,会议希望执行部略加修改与草案有关的条款。[19]1922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八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华教、博物、科、农、部等10个组织的近40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20]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病理学组、物理学组、植物学组和动物学组。病理学组主席为吴谷宜。该组审查了病理各论(尿系统、眼耳鼻咽喉、无管腺及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赘瘤学及循环系统、血液等)名词。物理学组主席为恽季英。该组审查完毕光学名词和声学名词,至此,物理学名词全部审毕,前后费时共3年。植物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了植物学术语及科目名称等名词。这部分名词为前一年中华博物学会开会审查过的名词。中华博物学会为征集意见起见,送科学名词审查会讨论,以此作为最后的修正。所以讨论比较容易,术语名词全部告竣,除对原稿作了少数修正外,还增补不少;科目名称因关系较大,仍须征集意见,待下次会议确定。动物学组主席为薛良叔。因原草案不甚适用,该组此次会议依据薛良叔《近世动物学》临时起草。该组已审查完毕门、纲、目名词及无脊椎动物术语,脊椎动物术语及进化发生遗传等名词待下次会议审查。[20]联合会议议定了统一各科同物异名名词的办法:对于以前已经审查的,由各组互相检查一遍,摘出同物异名词,各推本组代表2~3人,组织协定名词委员会协商确定,但推出的代表须先取得本组公意;对于未经审查的名词,当草案印成后,即由执行部延聘的编校员将各种草案中的同物异名词摘出,油印分发各组,以便审查前另开协定名词委员会会议,使之归于一致。[20]1923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九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博物、科、农等8个组织的近50位代表参加正式大会。[21]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医学组、生理化学组、算学组、动物学组和植物学组。医学组主席为吴谷宜。该组审查了病理名词补遗、寄生虫学名词。该组病理名词草案,除了原定博医会草案外,又添了谢崧凡的草案。有部分原虫名词,因草案未备,此次会议未能审查。生理化学组主席为曹梁厦。由于以前化学组所审定的名词,对生理化学而言,尚不敷用,且各代表认为以前审定的化学名词不甚恰当,故生理化学组本次会议仅交换意见,未审查名词。该组希望下次开会时,以前审查过化学名词的部分代表能加入生理化学组进行审查。算学组主席为姜立夫。该组审查了数学名词、代数学名词和解析学名词。该组原名数学组,后认为数学名词不能包括各分支科目名词,经联合会议议决,改为算学组,而把数学当做算学的一个分支。动物学组主席为薛良叔。该组审查了动物学术语名词。植物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先将上年遗留的科目名词讨论修正,接着审查本年预备的植物种名。但该项名词,仅为中等教科书及普通药物所需要的种类。其他种名,有待于继续起草、审定。[21]联合会议议决以前审查过化学名词的曹梁厦、陈慕唐、王季梁三人加入下次大会的生理化学组,审查有机化学名词补遗。[21]1924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十次审查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博物、农、科、协和、部等10个组织的几十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华东教育会是否与会不详)。[22]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生理化学组、植物学组、动物学组、药理学组、算学组和矿物学组。此次大会审查名词种类与第九次大会预定种类略有不同。原定于此次大会审查的生理学及原虫学名词,因草案来不及完成,推到下一年审查。生理化学组主席为吴谷宜。该组审查了生理化学名词及有机化学名词补遗部分。植物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审查了种子植物属名。因为起草员未出席,故审查颇为不便。动物学组主席为薛良叔。该组审查了遗传进化论术语及动物学术语补遗、分类学术语补遗。药理学组主席为王完白。该组原称药物学组,因认为名实不符,故改为药理学组。该组审查了药理总论名词和药理各论名词。算学组主席为姜立夫。该组审查了初等几何名词、解析几何名词、投影几何名词。由于该组本次到会代表人数太少,故讨论时非常不便。矿物学组主席不详。该组所推代表原本不多,只有9人,而此次到会者更少,仅5人。其中吴和士虽由中华博物学会推举在矿物学组,但他已历次在植物学组任审查员,此时,植物学组名词尚未审查完毕,不能另出席矿物学组,所以矿物学组代表实际上仅有4人。这4人中,又有谌湛溪、徐宽甫两人对审查方法及草案体例有意见,并因此与吴和士进行争论,所以此次矿物学组未能审查名词。[22]1925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十一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理、科、博物、华教、农、协和、东南、部等12个组织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23]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外科学组、算学组、动物学组、植物学组、生理学组和药理学、生理化学、有机化学合组。外科学组主席为吴谷宜。该组审查完毕全部外科名词。算学组主席为胡文耀。该组审查了微分几何学名词、超越曲线与曲面名词、高等解析名词等。动物学组主席为薛良叔。该组审查了全部哺乳动物种名及一部分鸟类种名。生理学组主席为江清(即江镜如)。该组因为出席人数太少,仅审查了呼吸名词、新陈代谢名词等。药理学、生理化学、有机化学合组主席为江秉甫、余德荪。此次会议药理学名词的审查,成绩甚小,其原因是化学名词以前虽经审定,但尚未完备,而药用植物名称,亦未经植物学组起草审查。故本次药理学名词的审查,常常因为化学名词及药用植物名称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机化学名词补遗,因草案未至,未能审查。生理化学名词,因原定起草员认为有机化学前定名词太冗长,颇感不便,而未能起草,故此次会议只是将上次会议未审查完的名词加以审查而已。植物学组主席为吴和士。该组原定此次会议审查胞子植物属名及继续审查种子植物种名,因种子植物种名草案于本月底方可完成,故此次会议只审查了胞子植物属名,范围从裂殖菌起,至红藻类止。[23]1926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召开第十二次大会,来自博、苏教、医药、医学、广大、华教、工程、农、科、同济、东华、昌大、部、河工、大同、博物、理等17个组织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正式大会。[24]此次大会的分组审查会议包含内科学组、药学组、生理学组、植物学组、动物学组和算学组。内科学组主席为吴谷宜。该组审查完毕内科学名词。药学组主席为於达望。该组审查了药用化学名词等。生理学组主席为江镜如。该组审查了生理学的循环系统名词等。植物学组主席为吴和士(前雨农代一天)。该组审查了蕨薇植物名词、真菌类名词等。动物学组主席为秉农山。该组审查完毕鸟类名词。算学组主席为胡明复。该组审查了应用数学名词。[24]由于时局动荡、交通阻隔等原因,原定于1927年7月在武昌举行的第十三次审查大会没有召开。[25]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主要由民间社团合组而成,但它们得到了教育部给予的一定补助。此外,教育部不但派代表参与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还公布了他们审查通过的大部分名词。所以,严格说来,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是主要由民间社团合组的准官方组织。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改教育部为大学院。1928年,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正式成立,科学名词审查由该委员会负责。鉴于该委员会是完全官方机构,科学名词审查会这个主要由民间社团合组的准官方组织决定自动停止名词审查工作,随后仅仅是整理出版了它曾经审查过的一批名词。附录: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与会组织全称博:中国博医会;苏教:江苏省教育会;医药: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医学:中华医学会;理:理科教授研究会;华教:华东教育会;博物:中国博物学会;部:教育部;科:中国科学社;农:中国农学会;南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师: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厦大:厦门大学;昌大:武昌大学;广大:广东大学;同济:同济大学;东华:东华大学;东南:国立东南大学;协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工程:中国工程学会;北大:北京大学;北化:北京中国化学支会;北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师: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成师: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广州师:广州高等师范学校;北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北农: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山农:山西农业专门学校;北物:北京物理学会;丙:丙辰学社;河工:河海工科大学;大同:大同大学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后,清廷的国内外局势日益恶化:1897年,德国借“巨野教案”侵占胶州湾,随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行租地并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中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1898年。老成稳重、执掌朝政多年的恭亲王奕诉因病去世。更是让朝廷各派系政治力量的斗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编订名词馆是清末学部负责统一各学科名词的机构。在数学名词方面,该馆统一了算学、代数、形学、平三角、弧三角、解析形学等类名词约1000个,将其编订为《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编订名词馆统一数学名词的活动开创了中国官方统一数学名词的先河,这一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有选择地采用旧译词;常发掘雅驯的古字来另译新名;基本不直接采用日译词。尽管由于日译词涌入并流行以及白话文普及对文言文的冲击等原因,具有严译风格的雅驯译词后来被淘汰,但《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中“仍从旧译”的大部分数学名词留存至今,对后来中国的数学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汉语中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不同的读音其含义也不尽相同。文章简述了科技名词中的多音字的研究概况,举例分析了科技名词多音字的几个成因和特点,阐明了读音规范是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明确科技名词中多音字的读音,有助于厘清含有多音字的科技名词的概念,高效准确地交流,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7-38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名词审定中最为重要的两项任务是:(1)名词选择务求齐全;(2)定名力争准确。名词收选是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第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名词收选的几点体会。一、从确立学科概念体系入手经过第一批和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着手收选名词之前,必须明确应该收集哪些名词,怎样才能收选齐全。为此,我们决定从确立学科概念体系入手。确立学科概念体系不是我们名词审定工作的任务,但是因为它关系到收词的范围、深度、重点、分支学科名词的比例,还关系到术语的定名,以及决定着名词出版的编排等等。建立一个学科的概念体系或学科分类体系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研究工作,这要集中众多的本学科专家和相关学科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研究,才能得出成果。我们只能确立一个很粗略的概念体系。没有学科概念体系,就无法全面安排选词工作以及后续的审词定名工作。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它的学科概念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难以定论。过去,国家曾制定过学科分类体系,以便起到规范作用,但是尚未推广,就有人提出修正案,甚至是推倒重来。这是新兴学科的一大特点。我们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筹备阶段就把确立学科概念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在筹备会议上做了认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1994年公布的第一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的层次概念已经过时,必须确立一个新的概念体系。我们参考了国家的学科分类体系、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学科划分、教育部的研究生的专业划分、国内外权威性的资料、中国计算机学会专业委员会建制等,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决定从现实出发,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分为六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如例1所示。三级学科分为21个。考虑到名词的共性现实,又增设了总论和计算机常用计量单位两部分,最后形成23个三级分支学科:总论、计算机科学理论、容错计算和计算机可靠性、体系结构、外围设备、信息存储技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维护与管理、语言与编译、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与数据通信、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计算机控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安全保密、计算语言学、信息系统、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常用计量单位。总论部分收的是通用的基本名词,凡是几个分支学科共用的名词原则上收到总论部分。应该承认这不是一个完全科学的学科分类,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在会议上未对第四级、第五级的层次进行讨论,而是责成分支学科委员根据总的概念体系自己提出分类初稿,征求学科专家意见,并交到名词委员会进行协调。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例,它的三级分支学科有: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计算机控制、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图像处理等。中文信息处理包含汉字、汉字输入、汉字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检索等四级分支学科,如例2所示。二、选好名词委员有了学科概念体系之后,我们既要对初选的名词委员进行分工,又要增选空白分支学科的委员。我们规定每位委员的任务是:负责一个分支学科名词的收集、整理、初审,并参加委员会的全部审词定名工作。在选举委员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办法是:(1)由计算机学会向各专业委员会发文,请他们推荐名词工作委员会委员;(2)从有关术语标准化的管理或研究单位聘请几位委员;(3)从学会的工作委员会聘请委员。最后,由计算机学会名词工作委员会研究初定,报全国名词委员会审批,由学会和全国名词委员会联合发聘书。计算机名词委员会的委员共32名,此外,特别聘请了四位资深的科学家(其中两位是学会的理事长,一位是副理事长,另一位是学会的常务理事)作为顾问。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绝大多数是由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推荐产生的,每位委员个人也明确自己是代表专业委员会参加名词审定工作的,因此很容易得到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支持。因为每位委员都是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员或教授,对学科的内容和方向非常熟悉,所以在选词方面容易做到齐全。三、确定名词收选范围及原则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产品换代快,应用推广快,特别是网络普及迅猛,在第一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公布后,又出现了大量新名词。再加上厂家和商家竞相宣传或炒作,新名词数量暴涨且五花八门。要想跟上术语的发展速度,及时选全、选准新名词,排除一般商业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为了做好名词的收选工作,我们讨论确定了收选名词的基本原则,规定必须收选哪些名词,不收哪些名词。1.收词原则(1)重点收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名词,要按照确立的学科概念体系尽可能将名词术语收集齐全,尤其是注意收集新的热点分支学科,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保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名词。适当收选与计算机学科密切相关的且经常使用的跨学科(例如通信、电子)名词,而且要注意收集那些边缘难以界定的名词,以防止漏掉重要的名词。(2)对于英文专业缩略语,原则上只收少量的已经作为独立名词使用的且约定俗成的缩略语,如laser激光。适当收选特别常用的,即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缩略语,如CD、VCD,但其后必须附上全称。因为计算机的一般性缩略语太多,并有泛滥的势态,我们决定原则上不做单独词条收选,应该收英文全称,而缩略语排在其后并用逗号隔开,例如: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尽可能多地收选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或内涵比较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新名词,特别是注重收集有关互联网技术、因特网及其应用的名词,计算机安全保密的名词,多媒体技术的名词。原则上,是先放开收集,后筛选,尽量避免遗漏。但是,由于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十分迅猛,出现了许多冠以E,Web,net,digital字词的时髦名词。它们中不少名词还没有确定的概念,因此收集时要注意分析和筛选。(4)收选第一批遗漏的基本名词。第一批名词公布后发现有一些很常用的名词给漏掉了,如读出、写入、计算机字、字长、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觉得十分遗憾。究其原因,往往越是很熟的名词,越是容易疏漏,因此要注意补充。2.不收词原则(1)不收概念尚未确定或含混不清的名词。这类名词在新出现的计算机名词里,为数不少,例如:vaporware,vapourware(朦胧件,汽件)是指已在广告上推出,但还不能向顾客提供的软件,backdoor(后门),jellyware(柔件),nomad(流浪者),dongle(软件狗),fox message(狐狸消息)等。(2)不收松散结合的、没有特定概念的复合名词,例如:system design,design method等。(3)不收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产品或商品的名称、代号、型号以及商品广告用语,因为很多计算机厂家和商家为了使自己品牌名声大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商品易于吸引客户,常把自己的名称及其产品或商品的名称或型号,起得很响亮,颇似术语,例如:奔腾-Ⅲ、奔腾-Ⅳ等。(4)不收因特网的网站、网页、网址的名称。(5)不收已经过时的或已经退役的技术名词,如穿孔卡片、穿孔纸带及其相关的下位名词。在计算机名词中,这类名词为数不少。但在计算机发展历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少数技术名词,可适当收选,例如磁心及磁心存储器等。(6)不收单位、公司、社团的名称,例如IFIP(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BM、因特网协会、英特尔、微软、惠普等。(7)不收计算机病毒的名称。病毒名称少说也有五六万种,而且每周都会出现五六十种新病毒,例如:2003年8月份开始肆虐世界的“冲击波”很快就出现了很多变种。它们不属于术语范畴,所以不予以收选。但是要充分注意收选有关防治病毒方法和技术的名词。四、采取多种收词方式要想把整个学科名词和分支学科收集齐全,是很难做到的。不论名词委员多么认真努力,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1)每位委员负责一个分支学科名词的收集,首先是自己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知识去收选名词。委员们热心于名词审定、用心收选学科名词,是收词齐全的重要保证。(2)每位委员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提供学科名词,向专家寄发名词术语征集函,特邀知名专家推荐术语,并完成汇总和整理工作。(3)利用专业学术会议形式征集名词,在会议上号召专家提供自己专业的名词,并散发名词术语征集表。(4)网上搜索,这是一种很方便有效的方式,可从国内外的术语数据库检索。(5)委员之间相互交流名词和补充名词。五、注重名词来源计算机名词数量之多和增长之快,可以说是一种“烈性爆炸”,仅国内出版的计算机词典或词汇多达几百种,很多本计算机词汇标称十万余条名词。为了确保计算机名词收集得既齐全,又准确,我们非常重视名词的来源,并且做了几条规定,注意三个权威性:权威单位、权威出版物、权威专家。(1)尽可能从国内外权威单位或高信誉度机构的出版物中选择名词,例如:国际、国家或行业术语标准化机构公布的术语或名词,出版的辞书。在计算机领域除了ISO之外,还有美国IEEE学会、ACM学会、IBM公司、微软公司等等。(2)尽可能从国内外权威性书刊中选择名词,如百科全书、学术会议录、学术期刊,特别是新兴学科和热门专题的会议录和期刊等。国内外出版的计算机报刊多如牛毛,我们只是从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书刊中挑选名词。要特别慎重选用大量普及性和商业性报刊使用随意性很强的,尚无明确概念的“新名词”。(3)尽可能从国内外权威专家编著的书籍、撰写的论文,以及由他们主编的期刊及文献资料中选择名词。上述这些出版物使用的名词比较严谨,概念比较明确,也便于定名。六、筛选为了防止遗漏,在收选名词阶段,我们提倡不限制数量,不规定分支学科名词之间的比例,不受边缘学科的约束,尽可能地多收多选。在初选之后,委员要将名词按照层次概念排序,在整理过程中必然要做些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名词。因为每位委员掌握的尺度不一样,删除的名词数量相当多。筛选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因对名词的全面筛选要与名词定名工作相结合进行,故本文只是提出而未做具体介绍。* 张伟研究员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本文是作者在通信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言的一部分,发表前作者做了修改。  相似文献   

16.
名词收选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审定中最为重要的两项任务是:(1)名词选择务求齐全;(2)定名力争准确。名词收选是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第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名词收选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6-36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2008年2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2008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委员朱作言、武寅、孙寿山、刘青,常委陈运泰、李济生、张礼和、张焕乔、贺化、张先恩、沈爱民、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陈红、郗小林等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朱作言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