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周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周代初年总是对殷商革命不断进行历史反思,对殷商革命的历史反思决定了周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周初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周人取代殷商后,高举起"偃武修文"的旗帜,建构了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周代礼乐文化体现了从巫术的迷茫走向理性的清朗、从尚武传统转向尚文精神的发展趋向,这是殷周之际文化变革的根本标志。其主要体现在宗教的伦理化与礼乐文化的思想基础、政治的秩序化与礼乐文化的制度保证、生存的风雅化与礼乐文化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2.
范赟 《海峡科学》2004,(12):76-79
礼宜乐和的中国文明常是国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社会.礼乐文明的兴起发展与殷周先秦社会天人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在由天向人的过渡中,人文色彩的礼乐从宗教原始崇拜中走出,随着人性色彩的加强,"礼"中原有的象征意义被吸纳入"仁","礼"则空留制度的躯壳.  相似文献   

3.
殷周以来 ,国君既代表社稷 ,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掌握全国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 ,身为“天子”的君王成为天帝在人世间的代表 ,普天之下只有通过君王才能受到天帝的恩惠。民众于是失去了祭祀天帝、直接同天帝沟通的权力。为寻求精神寄托 ,民间祭祀就以“心理补偿”的方式大量出现。殷周以前所有的祭祀活动和殷周至汉之间的非宫廷祭典 ,以及汉以后的“庶民传统宗教”的所有祭祀 ,另外连同身处山势高峻、交通闭塞的古老民族的某一部落或某一支系一直沿氏民族社会的祭祀活动 ,为民间祭祀的分野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十世纪发生的殷周牧野之战,对后来的中国史和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极大。由于种种原因,殷周易代的历史真相长时期晦两个彰,而由此而生的名义之争却一直争讼个息。中国思想史卜一些特殊的范畴及其逻辑的矛盾,远溯因由,都与殷周易代的名义之辨不无关系,问题一直打待于客观他深入地讨论。本文拟作初步探讨。周武王伐殷的“年号”问题周武王伐段的年号问题似是一个细微末节问题,仅此一个小问题也涉及对周灭殷商这一重大事件的总的评价,暴露出名义之争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矛盾。《书牟誓序》“推十有一年,武王代殷”。这所谓“十有一年…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千年古教发生撞击,绝非历史迁就宗教,而停止发展,必定是宗教适应历史,以求生存。科学昌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历史潮流。这股潮流必然与千年古教——犹太教发生撞击。在撞击中,绝非历史迁就宗教,而停止发展,必定是宗教适应历史,以求生存。犹太教顺应了历史潮流,进行了符合人世现实的改革,这就是犹太教的世俗化。然而,几乎与世俗化同步产生的是那些不识时务对抗世俗化的极端正统主义者。他们要求原封不动地  相似文献   

6.
任园 《科技资讯》2009,(35):85-85
中国是世界园林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与古希腊、西亚并称为世界造园史中的三大园林流派。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苑囿园林、文人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从始于殷周的雏形"囿"到今天,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建筑宫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瑶族宗教文化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文化发展史上,宗教文化对瑶族的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文学艺术、民间医学、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等都有这样或那样,间接的或直接的,甚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瑶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民族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宗教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是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宗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还发挥着某些积极作用和功能。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历史上对待宗教的“左”的错误,全面贯彻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宗教问题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宗教问题是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离不开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要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吴永刚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11-13,24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西部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宗教问题是关系到西部地区民族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要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就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辩证的论证。根据宗教的发展历史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措施:首先是要对宗教文化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二是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其三是宗教与社会的适应是一个双向性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影响的社会现实。那么,宗教究竟是什么?它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发挥多大作用呢?本文将对其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历史文化,是历史上不同文明背景和文化传统所凝结的载体,见证和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农耕文明时期的基本特征;乡村历史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乡土建筑,还包括乡村格局、乡村环境,以及表演艺术、传统手艺、社会风俗、地名、传说等等非物质形态,它们承载着历史、民族、世俗、宗教等多种信息,和每一片土地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风格多样的乡村面貌和特点。那么,如何科学地对乡村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呢?  相似文献   

14.
叶德运同志: 你来信问:“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不是同一种宗教?它们之间有区别吗?”对你所提问题,现简复如下: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基督教和犹太教不是同一种宗教,但也有某些历史渊源。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它远在基督教产生以前数世纪就流行于巴勒斯坦一带。犹太教是一神教,这个神名叫耶和华。教民笃信神话中所传耶和华神将派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最新考古材料,就中国古代锯子的发明和革新的历史过程作一概要的论述。研究推翻了“锯子为鲁班发明”的传统观点,认为在距今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锯子作为一种生产加工工具业已发明;金属锯始自殷周,秦汉基本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千年古教发生撞击,绝非历史迁就宗教,而停止发展,必定是宗教适应历史,以求生存。犹太教世俗化进程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嬗变过程。但是每当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刻,世俗化就会有大的进步。在犹太教史上,有过三次大的世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澳门的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澳门宗教的历史遗存,给这弹丸之地凭添了许多人文景观,成为澳门旅游业赖以发展的丰富的传统资源。本文试从澳门宗教的源流,现存的宗教景点,提要钩玄,彰显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的价值,作为宗教旅游资源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就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辩证的论证.根据宗教的发展历史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措施:首先是要对宗教文化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二是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其三是宗教与社会的适应是一个双向性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信仰过宗教。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结构具有特有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一点,有观点认为: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包括宗教徒、宗教意识、宗教制度和宗教行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也有的把宗教要素归纳为宗教观点、宗教感情或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勿庸置疑的是,宗教本质上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宗教意识,被思格斯称为“远离经济基础”,“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似乎看到,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中,也有的并未完全“悬浮于空中”。假若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