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查明储层微观特征与地质成因之间的联系,利用压汞、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孔渗分析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不同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微观分形特征,并结合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发育情况等分析了地质成因.研究表明:微观孔隙分形维数随储层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反映孔隙复杂程度增加;中高渗储层孔隙分布在分形特征方面表现为二段式,大小孔喉分维数差异较大;低渗储层分形特征表现为一段式.从沉积过程看,储层物性越好,形成的大孔和小孔复杂程度差异越大,且大孔复杂程度高于小孔.从成岩过程看,大孔喉以溶蚀作用为主,小孔喉的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均较强.高渗储层受沉积作用影响大,分形维数较小;低渗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分形维数较大.该研究从成因上解释了不同渗透性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对利用分形特征恢复地质信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尔及利亚G合同区三叠系储层是区内一套主要油气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对区内三叠系储层各单元进行了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微观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三叠系储层中的T1单元在全区分布,主要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为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储层;SI单元在区内各井中发育,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为较有利储层;T2单元储层仅局部地区发育,主要低孔-特低渗储层,为最差储层。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单一点坝下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现象,从宏观储层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2个角度探求原因。宏观上,根据岩相和夹层密度,将单一点坝细分为上、中、下3段。并通过物性分析研究点坝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微观上,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CT扫描技术,研究点坝储层基本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水驱前后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点坝下部夹层密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夹层纵向上遮挡注入水向下运动,导致点坝下部注水波及厚度小,水洗程度低;点坝下部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差。水驱后,黏土矿物发生迁移、膨胀,堵塞孔喉,导致孔隙结构进一步变差,水驱油效率低。二者综合导致点坝下部剩余油饱和度高。  相似文献   

4.
商河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关系极为复杂。为进一步理清地下油水分布规律,提高采收率,在对研究区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及岩心资料,对研究区辫状沟道储层进行构型研究,将辫状沟道储层构型界面共划分为5级,其中五级界面为洪泛泥岩,四级界面为沟道砂体沉积间断面,三级界面主要为物性差异沉积。研究认为,区内辫状沟道侧向识别标准共有3种,分别为沟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侧向微相变化和侧向边界泥岩层。通过对研究区辫状沟道厚度、宽度和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辫状沟道定量预测模型;通过对区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通过对研究区二、三砂组孔渗关系及宽厚、长厚比的关系研究,发现砂体较厚的小层其平均长度、平均宽度也较大,在物性特征方面,二砂组物性好于三砂组,但差异性不明显,在整体上依然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小层构型的期次的划分,发现每小层砂体一般由1~2期砂体叠置而成,根据不同期次差异性可以分析出该小层沉积时期的分布范围和物源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充分结合动态开发数据,分析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孔店油田馆陶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河流相沉积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侧积作用、垂积作用、前积作用、填积作用以及漫积作用形成的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均不同。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间物性及含油性差异大,层内岩性和物性在垂向上不均一分布,平面砂体类型多样,物性差别大。不同层次储层的剩余油富集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印尼K区块R组海相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分析了岩心、测井和储层物性等,对R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特征、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ZI法可将印尼K区块R组划分为7种流动单元类型,不同流动单元物性差别较大,其中HFU-6和HFU-7是研究区最有利流动单元类型。通过对工区数据分析可知,工区流动单元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在区域上,工区从南向北有利流动单元分布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正交试验对SHS/PHIP工艺制备TiC-TiB2/Cu复合材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计算,分析了延迟时间、保压时间和加压压力三个因素对合成材料致密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镜对合成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延迟时间7s;保压时间10s;加压压力180MPa。  相似文献   

8.
以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薄片、荧光分析、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以不同期次沥青与成岩自生矿物间的显微接触关系为依据,建立储层无机-有机流体活动的时间序列,探讨储层成岩-油气充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泾河油田泾河17井区储层属于典型的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该区目的层长8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该储层的岩性征、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有比较强的内在联系。文章侧重于该区目的层的这种特征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水层物性、电性的识别图版及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利用"四性"关系来识别储层,并进行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最后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制定有效可行的开发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库车坳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尤其是孔隙度的影响,寻找有利储层,以库车坳陷YN4井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其岩心和薄片等资料,主要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阶段、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和储层物性特征。结果表明: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的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阿合组和阳霞组内储层均属于中成岩A期;侏罗统地层中阳霞组为致密储层,阿合组储层的孔渗性明显好于阳霞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