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内部环境也要发生改变,变化就会带来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做,而是怎么想,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比尔·盖茨说过的20年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没有相应涌现出若干国际级的大公司与经营大师。而且过往的经济成功,形成了许多思维误区,使中国企业家与国际经营大师渐行渐远。据我观察,中国公司经营管理能力要经受全球化深化到中国经济每一个领域的大考,企业思维至少亟须完成十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许瑞 《科技智囊》2010,(5):I0007-I0009
随着中国企业对咨询行业越来越多地了解,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合作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企业不和咨询公司合作只能说明两点:要么这个企业效益不好,没有钱请咨询公司,要么就是企业当家人没有现代管理意识,不重视外脑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博     
《华东科技》2014,(8):12-12
@郎咸平砸碎束缚企业的十大枷锁,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所有经济方面的决策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改革仍然不会给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中小企业带来希望。砸碎这十大枷锁,就是破解中国经济萧条的最大希望。作为一名经济决策者和产业经营者,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你就无法把握未来产业格局的变化和趋势,你所做的任何决策都可能是错的。  相似文献   

4.
海尔为什么要搞物流 我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被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所决定的。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订单。如果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要实现这个订单,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5.
混声唱法是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门技巧,混声实际上就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统一。如果真声过多,发出的声音就会滞重,位置过低;如果假声过多,发出的声音就会轻飘,显得跟气息脱节,音色也缺乏感染力。不管是真声多还是假声多,对声音都没有好处。要想出来的声音圆润、优美、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就必须要找准真声和假声的“切合点”,也就是“混声唱法”,这样出来的声音才会统一、优美、有穿透力。本文主要对“混声唱法”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霞 《华东科技》2012,(9):28-2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创新者也是。忧什么?忧资金。创新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推动。对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于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即使是像苹果、Youtube、Facebook这样的公司,如果没有资金,也很难说会发展成怎样。忧人才。招不到人才怎么办,或是人才来了却留不住。人才缺乏是困扰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创办一个企业,资金、技术和设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建成投产,如果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卖不出去,从而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没有利润、工人发不下工资、企业处于倒闭的边缘。若有人问企业负责人原因时,恐怕他会大倒苦水,说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推广到一个地区,如果该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不发达,这个地区的领导人大多也会说同样的原因,反正是除了人力和土地,其他什么都缺。在资金、技术、设备中,恐怕最稀缺的资源当数资金了。诚然,资金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资金,就无法征地、建厂房;无法购进原材料;无法更新机器设…  相似文献   

8.
在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赵天乐看来,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引入竞争是激活一个行业的手段《咨询》:此次欧洲之行的整个行程组织安排非常紧凑、合理、考察内容涉及欧洲国家的管理咨询协会、咨询公司和企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内容安排?赵天乐:主要基于三个想法:一是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十几年了,发展比较迅速但历经坎坷。如何让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是根据目前咨询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的。现在中国的咨询市场需求很大,另外,客户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咨询机构和人员素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咨询行业和其他行业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咨询公司提供的是智力产品,很多时候是看不见的,只能向企业描述产生的过程、框架思路和方向,不能让客户从一开始就知道最后的结果;其次,咨询公司提供的是解决方案,如果咨询公司没有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最终结果很难让企业满意。基于这些差异,咨询公司就需要向企业展示可以让他们感知到的咨  相似文献   

10.
我听说过一句话:互联网时代有问题的企业都是好企业。我们有时候也会有一种想法:这个企业没有问题了,是不是快不行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企业都没有问题,那我们很多基层的办案人员是不是就不去杭州了?所以我今天还是跟大家聊一聊让大家操碎了心的一个话题——涉传问题。大家关注社交零售涉传的问题又过了一年,但是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没发生的害怕发生。在疫情期间,谁也出不了门,谁也查不了谁;但是疫情一缓和,我们一些重灾区的执法人员就跑出来了,直奔杭州查了很多公司。事实上这些公司在疫情期间对灾区是有贡献的,他们献了不少爱心,最起码也捐了口罩,但最终爱心还是换来了狠心。包括我们有些区县执法人员也蠢蠢欲动,我就说,“兄弟们,咱们缓一缓。”而这些情况在全国来看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1.
现在,国内许多企业在对外交往活动中,由于急于求成,不了解合资合作的一些基本条件,而盲目轻信外商的某些举措和行为,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比如,当一个外商来洽谈投资的时候,一些企业领导看到外商坐着600型奔驰汽车出入宾馆饭店,传闻说其有亿万元家产,于是生怕失去一个大财神,大摆宴席招待"贵宾"。其实,在这位投资者的种种行为中,已暴露出一些细小的问题,例如:要是他有这么高的身份,拥有规模很大的公司,为何不派他的伙计来,何故大驾亲临呢?如果企业领导请调查公司帮个忙,或自己在掌握要领后,派个人通过银行做个简单的了解,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下面就是某调查公司所了解的一系列情况:问题之一:"贵公司能否提供近三年的年度报表?"因为,在经济发达国家,大企业、大公司都会有年度报表。如果没有,说明公司的规模不会很大。问题之二:"你的公司是否上市?"因为,如果是上市公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当代地方科技》2010,(4):101-101
上海张女士:我是E科士威的业主,一直关注着E科士威进入中国的相关消息。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消息,但看起来今年可能性比较大。希望向编辑部咨询一下,E科士威如果进入中国,其制度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投入又有可能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14,(11):14-25
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巨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讲互利共赢,那就会像一个大胖子跟一个小瘦子谈共赢一样,失力过于悬殊,做大互利共赢不太现实。李总理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从理念上提出中非要共促“包容性增长”。就是说不仅中国要包容性增长,非洲也要包容性增长,中非关系也要包容性发展。我觉得,未来的中非关系要超越“共赢”达个基本层次。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要“多给少取”,更多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我们总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这种说法正在非洲遭受挑战,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已不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94年《公司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司咨询就是从属于经济咨询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过去的公司咨询大多只是从公司管理出发,缺乏足够的创意,因为公司的设立、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章程等都受该《公司法》的限制,没有为公司留下足够的自治空间,该《公司法》通篇充满  相似文献   

15.
张乃军 《科技潮》2003,(12):30-31
王璞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是以知识储备和脑细胞为操作工具的“管理技术”。“市场经济让中国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一个是MBA,一个就是管理咨询。”王璞认为,随着企业对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已经从专家教授咨询、点子大师出主意的时代发展到有品牌的管理咨询公司统领行业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语丝拾粹     
《创新科技》2010,(7):44-45
<正>既然要与狼共舞,你就必须成为狼,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只有被吃掉,如果把自己变成狼,还可以拼搏一番。——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外大公司到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原则就是赢家通吃。中国企业对此不能没有认识,而要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内部讲,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相比,个头都很小,必须长大。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你如果不长大,就没有生存的地位。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我们要迅速成长起来,否则无法与外国企业抗衡;但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素质支持不了这个成长。打一比方,一个小孩子必须要长大,现在长大了,长成一米八的个头,但由于小时营养没供上,虽然长到一定的个头,但身体非常虚弱,无法与别人抗衡和竞争。从企业外部讲,现在国际化的大公司特别是家电行业的大公司,到中国不是来做销售,而是来安营扎寨,包括有些企业的设计甚至总部都迁到中…  相似文献   

18.
陈庆长 《科技资讯》2012,(20):158-158,160
在企业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这表明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建立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企业重塑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企业文化?由于在企业中,其成员的来源不同、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工作性质的差异,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同质化,企业就缺乏一种凝聚力,甚至缺乏竞争力。其次,我们的企业要提升企业竞争力,打响品牌战略,就要积极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并把它很好地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去,这样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本文就本企业(天津市建筑装饰涂料实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要正确回答诸如“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企业,如何发展中国的大企业”等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就必须认清大企业的本质。如果试图将西方的大企业作为参照物来发展中国的大企业,则需要特别注意二在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上的差异性。唯有知此,才有可能使我们心目中的大企业更贴近现实中的大企业。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未来中国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对一个公司来说,要想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框架给予支持。公司制度之于公司就像规矩之于方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它们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做为支撑,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