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就经济理论而言,通货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货膨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即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使利率传导渠道失效;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使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使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减弱;价格的粘性,使通缩时期产出的增加乏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 ,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 ,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效果相对弱化 ,主要表现在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 ,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 ,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 ,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3.
近期物价上涨是中国走出通货紧缩的标志,而不是预示中国要进入新一轮通货膨胀.它是长期经济政策尤其货币政策实施的结果,也是各种经济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现在应利用有利时机进行货币相关领域改革,保持良好的货币形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物价涨幅较低、生产领域价格持续下降,宏观经济总体面临通缩压力。需求相对不足、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前期货币政策相对偏紧、新的商业模式是当前物价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对当前的通货紧缩风险应予以重视,采取价格改革、财政和货币、收入分配、刺激需求、化解过剩产能等相关政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通货紧缩时期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实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努力扩大内需,尽快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现实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体现在(1)城乡二元经济;(2)公私产权差异;(3)市场缺陷。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范畴,其作用的最终对象为微观主体.货币政策的最终效率依赖于微观主体的敏感性--消费的利率弹性、边际消费倾向、投资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弹性及银行放贷的利率弹性来决定其扩张或紧缩之效果.研究表明,中国微观主体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这是导致1996~2004年以来扩张性货币政策部分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反事实模拟技术,实证检验中国4个直辖市房价变动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各直辖市房价对货币政策传导具有区域差异,在房价高涨城市,扩张性货币冲击通过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传导效果优于紧缩性利率政策,而紧缩性利率政策不能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在扩张性货币冲击推动的居民消费增幅中,北京、上海与天津房价上涨"挤出"的居民消费占比分别约为32%、56%与9.5%;在利率冲击导致的居民消费波幅中,北京、天津房价上涨"挤出"的居民消费占比分别约为9.1%、20.6%,上海房价下跌"提升"的消费占比约为5.5%;重庆房价始终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效果。对此,政府部门应侧重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房市高涨,充分考虑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同时对全国城市房价分化走势风险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货币使货币乘数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电子货币对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都有放大作用,从而对货币供给起扩张作用;但是,电子货币对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不相同。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大于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为此,中央银行应该实施多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严厉监控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做到防患于来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利率、股票指数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变量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各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及其效果。结果表明:当期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FPI、货币供应量M2、上证A股综合指数SZHA、金融机构1–3年贷款基准利率R都对滞后期房地产销售价格有持续影响,且不同时间段影响方向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和上证A股综合指数对房地产销售价格波动解释的贡献率较大,远超出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1–3年贷款基准利率对房地产销售价格波动解释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应加以综合利用。文章就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质,这意味着以货币供给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货币当局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货币政策的数理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函数和通货膨胀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动态经济方程,确立了货币的非中立性,非线性最优控制和快车道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资产、货币替代、资本流动对于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已无法忽视。为了准确描述这些现代金融变量对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本文引入了金融创新、股市收益率、外汇、外国利率等变量,选取2002~2017年的数据,估计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如下:M1、M2与实际GDP、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金融创新、股票收益率、外汇、外国利率等变量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长期关系。相比传统金融环境,收入弹性有所下降,但收入弹性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利率弹性为负,但仍然较小。金融创新和股市收益对于M1存在显著的替代作用,而对M2的财富作用更加明显。外国利率对于M1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M2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因此外国货币政策也会影响我国政策的实施效果。然而,M1、M2的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并不稳定,这将增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货币当局不仅要预估政策带来的长期影响,也要关注其在短期内的不稳定特征,充分考虑现代金融变量,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若用线性回归来研究,将会忽略这样两个问题:1)此函数关系是否一成不变;2)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对称性。本文以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来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非对称关系。研究发现,以logistic函数作为过渡函数的ST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PI波动与货币供应量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模型表明,在1993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中国CPI波动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机制转换动态特征。紧缩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加剧;从宽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主要由市场经济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17.
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都极力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及其政策,倡导市场机制和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导向、中介指标选择及其比例确定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在预期假设、货币态度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个学派货币政策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解,亦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运用寻求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用Granger检验考察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计算有效的政策工具对经济总量的冲击效应,以此反映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