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6,(3):81-81
新近,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载人航天的小册子,题目选择很有特色。载人航天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故事,有兴奋,有喜悦,有惊险,有悲壮,时而让人惊心动魄,时而让人欣喜若狂。这套《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行走,火星开发和登月等6个专题,全面介绍了人类载人航天中精彩的故事。每个专题都自成一体,虽然这样免不了专题之间内容会有些交叉,但照顾到了每个故事的完整性。通读之后会发现,每个专题不仅照顾到重要的历史事件,可贵的是,书中汇集了最新的资料,并给出近期可预测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新书上架     
《少年科学家丛书》《少年科学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是一套好玩的科学故事丛书。它将海洋学、医药学、航天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 化学、动物学、代数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内容,水乳交融般地搬进难以言尽的生动有趣的好玩的故事里,让孩子们在这套丛书里尽情享受开心玩科学的乐趣,过足了玩科学的瘾。这套丛书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玩出兴趣,玩出知识,玩出技能。《科学无神论中学生读本》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科学无神论中学生读本》,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中学生中开展无神论教育领域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4月24日,《贵州科学家传记丛书》第三卷启动暨作家签约仪式在贵阳药用植物园博物馆举行。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老科协副会长、贵州省老科协会长、《贵州科学家传记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班程农,贵州省科协、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会长、贵州省地矿局、贵州省科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航天十院、中航工业集团等单位,《丛书》编委会全体成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7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世界知识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风云际会话扶桑》丛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举行。《风云际会话扶桑——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世界知识刊文集萃》(三卷本)于2018年7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建所以来即1981年至2017年,各位研究人员在《世界知识》杂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起,航天科技工作者汞统总结了在戒固航天30年实或中形成的理论、方法和工程经验,壕纂了一部《导弹与航天丛书》,对我目航天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科技时报》记者就“载人登陆火星”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航天杂志》前总编李龙臣。李龙臣介绍说,世界主要的大国纷纷推出自己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有的国家还列出了时间表,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美国。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未来航天构想,美国在20年内建成永久月球基地,并在2030年后正式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汇编丛书《西学通考》,《续西学大成》,《时务通考》传播的力学知识,为理解晚清力学知识传播与接受的程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原始文献分析法。结果 3种丛书不同程度地传播了西方力学知识。在知识内容方面,机械知识传播最广泛、完整。文本方面,《重学浅说》传播最广。知识体系的传播欠缺。结论 3种丛书中《时务通考》传播的知识难度最大,知识较为完整,且自成体系。但是3种丛书传播的知识都只是概念层面,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涉及得非常少,特别是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少有体现。这说明晚清知识分子对力学的理解与接受主要在基本的知识层面,力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10.
伊同 《今日科技》2001,(12):28-29
由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编的《两弹一星》一书,披露了我国核武器、导弹、卫星与飞船研制的经过,现将伊同撰写的有关载人航天工程的内情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欧建成 《科技馆》2004,(2):28-28
2004年5月4日,由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工程图形学学会承办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以下简称“航天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了。出席开幕式的贵宾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  相似文献   

12.
晓洲 《今日科技》2007,(11):46-49
自2004年1月立项至今短短3年多时间,中国航天就铸造出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航天在加入全球"载人航天俱乐部"之后,今天又正式迈入世界"月球俱乐部"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文怡 《今日科技》2012,(6):33-41
2012年6月24日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载人深潜双双实现新突破。 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三位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气象卫星、飓风与台风、通信卫星、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空间观测、载人航天等空间领域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先进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载人航天中.文章论述了载人航天中的人-机功能分配的基本方案,阐述了遥科学在载人航天中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幼文 《科技馆》2004,(2):23-25
2004年4月30日和5月4日,中国科技馆连续举办了两个大型专题性科普展览——《火星交响曲》展览(以下简称“火星展”)和《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以下简称“航天展”)。这两个展览产生了中国科技馆自2000年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少有的轰动效应,不论是观众量,还是  相似文献   

17.
文怡 《今日科技》2012,(6):34-41
2012年6月24日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载人深潜双双实现新突破。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三位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3个多小时前,即6月24日上午9时15分,在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20米的深度,标志着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制定之前,国内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何者优先发展的争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虽然将载人航天纳入其中,但主要目的是技术跟踪,而非工程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途径问题,相关部门展开了一场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讨论.受美国航天飞机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专家和部门倾向于优先发展航天飞机.随着研究、争论的不断深入.从中国的国情、时间与成本因素、技术积累以及难易程度综合考虑,最终大多数赞同优先发展载人飞船观点.1992年国家在制定载人航天决策时,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从航天飞机后来的命运看,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得益于之前广泛的研究、分析与争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地方科技》1999,(6):79-79
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数万人40年不懈的努力并数以千亿美元的投入为代价的,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协会理事长、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先生撰文阐述了这一问题。1961年4月12日,俄国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掀开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第一页。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俄国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但这些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是以上万人4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投入为代价的。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从载人航天得到多少回报。这就引发了"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和值不值得搞载人航天"的旷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08,(20):14-15
9月28日晚,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出舱后挥手致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跨越,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能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