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生中,教师往往把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叫“差生”。如何对待“差生”,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差生”指学校里面表现较差的同学,是“后进生”的同义词。这些学生往往因思想品德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或成绩不佳而被学校和老师视为提高教育教学的累赘。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之人人成才,所以探究差生产生的根源并积极寻求转化差生的对策,杜绝差生大量产生,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项紧而复杂的任务。差生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同时也取消了留级制度.由于教学质量督查未能跟上,农村初中教学班内出现了好、中、差生比例倒挂,甚至认知缓慢或木讷式学生所占比例有日益增大的趋势.由此,探索与之适应的教育途径与教法,重视差生转化便成为搞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拟就教学中曾作过的一些有益尝试略作小结.以抛砖引玉,冀与同行切磋.一、着眼差生,培养学风.入学摸底考试后,将好、中、差生均匀编班.笔者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就着眼差生的转化,以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首先,排座位时,让差生坐前面.这样教师可直接看到差生的笔记、注意力、神情、作业情况,直接了解差生哪里,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老师作针对性补差补缺.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给差生做到“五多”.即多回答问题.这不仅能促进差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多板演.差生接受知识慢,汉宇书写不规范,行款格式不合要求,差生板演后教师再示范板演,有利于其逐步提高文字书写能力.作业多面批.当面给差生批作业,边批边指出错误之处.再当面指导订正,直至做对为止.多给鼓励性批语,差生学习成绩无论是进步了还是没进步,教师都针对实际在作业本上写些鼓励性批语.如“你现在进步了”、“你是不怕困难的人”、“贵在坚持”、“这道  相似文献   

4.
徐娓 《科技资讯》2009,(25):174-174,176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危机期,加上职业学校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它的生源主要是中考、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另外在中国,由于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轻视劳动,歧视职业教育,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5.
科任教师对所任课班级教了一段时间后,就不难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会出现三种情况:学得好的、一般的和差的。不少老师对这三种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对学得好的,则进行热情鼓励,关心爱护倍致;对学得一般的,则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还多少抱有希望;对学得差的学生或采取不闻不问,顺其自然的态度,或采用“高压”手段,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不会干扰课堂教学就成了,否则,则诉斥或处罚。我认为,对好生要进行鼓励,但对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差生,更应该进行鼓励,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像上面所指出的对差生的态度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有损于师…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又以在初中时所谓“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所构成,作为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职校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也就成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静 《科技信息》2012,(36):364-364
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差、知识欠缺多、能力薄弱、持续感到困难,处在无趣与困惑之中,这部分人就是数学差生,也称后进生或学困生,国际上使用“slowleaner”即“慢生”的称谓。  相似文献   

8.
苏明祥  付正大 《科技信息》2006,(12):117-118
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再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院中职学生素质整体下滑的现状,本文从学生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探究了中职院校行为差生的成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教育转化行为差生提出了对策:中职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找到转化行为差生的突破口,通过“管理”和“服务”,做好行为差生的转化工作,最终达到尽量多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差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和品德行为都较差的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职业高中的差生比例相应较大,难怪有人说:“职业高中是差生的收容所。”虽然这话有些偏激,但也确实反映了职业高中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以及实施教育的艰巨性。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是在学习中暂时出现问题的一部分学生,是和“差生”有区别的一类学生,他们不是低差生,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转变的,文章就后进生的分类和转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体质、智力、个性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也就存在着一些所谓的“体育差生”。优化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差生”的转化也必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视角一:传统学生观,分化学生乱点鸳鸯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法,不外乎看学分和操行其中尤其重学分,这势必把学生人为地分为好、中、差三等。优等生被视如掌上明珠,而“差等生”则多遭冷眼。其结果是“差生”更差,好生则不一定更好。其实,从一开始,我们的评价角度就错了,我们患上了“单相思”,喜好不喜差;我们戴上了“有色镜”,用一种眼光看人。究其根源,好生符合教师愿望,能为他们带来利益和声誉,而“差生”则会给他们增添麻烦,增加劳动强度。人的避重就轻、好逸恶劳的本性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要想把一个班集体带动起来,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心中必须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那此差生。通过这把钥匙来真正体现教育中的“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知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科有一些“说理题”,要求说理较严密;有许多“计算题”,用到的数学知识又比较多;有些物理量的单位比较复杂。对那些语文、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物理就很难入门,因此出现了一些“差生”。解决好差生问题,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基本上普及教育95%以上的小学生升入初中,不调查也知道学生基础差、玩性大,不好学的学生较多。由此可见,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转变基础差的学生工作。如何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课题。一、抽样分析差生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对5-Ic个差生抽样分析、观察他们的特点,并家访找“差生”朋友侧面了解,深入详尽调查后发现以下几个问题:①一些差生在文娱或体育方面有特长;②一些差生班集体观念强,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17.
麻辣班长     
“麻辣班长”张梦琪,四(1)班差生的头号天敌,也是好学生的首领。斑鼠同学雷小川,四(1)班差生的首领。斑鼠同学人如其名——爱爬地,而且是在课上爬,这让老师同学非常头疼。但是,在张梦琪正式担任班长的那一天,她坐在雷小川旁边,说:“你好,斑鼠同学,以后我就是你的新同桌了。从今天开始,你正式被我接管了。”  相似文献   

18.
魏政 《科技信息》2009,(9):266-266
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9.
刘慎之 《科技信息》2008,(29):263-263
80年代的中国,初中教育目标是好学生上中专,差生上高中;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是好学生上高中考大学,差生上中专。这一现象对中职院校的教师是一个考验。2008年4月22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各中职院校大力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各地纷纷建立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成效和模式还有待于验证和摸索,本文就中职院校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体质、智力、个性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也就存在着一些所谓的“体育差生”。优化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差生”的转化也必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