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山新构造运动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特征?抬升幅度、动力机制和新构造运动所表现的古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吉林省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分析入手,总结了1990—2000年十年地震活动特征。利用构造学和地球动力学理论,深入分析地震的形成机制,得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地震动力来源,揭示了新构造运动发生机制的本质。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有助于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构造运动入手,在综述了宁夏新构造运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几类主要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宁夏土壤发育和分布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1934年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到今日庐山植物园,60多年来,在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下,该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该文依据史料,主要记述了植物园在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的主持和关怀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贤达的支持下所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7种苔藓植物的染色体数。1花叶溪苔Pellia ediviaefolia(Dicks)Dum.n=8+m;2.南溪苔Maxinoa crispata(Steph.)Miyake.n=9;。地钱Marchanitiapolymorpha L.n=9;4.疣白发藓Leucobryum scabrum Lac.n=11;5.截叶真藓Bryum trunco-rum(Brid.)  相似文献   

8.
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庐山地区发展地质地貌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并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据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显示,该保护区共有1 859种药用植物,其中药用藻类4种,药用真菌22种,药用地衣10种,药用苔藓21种,药用蕨类131种,药用种子植物1611,常用中药328种,药用珍稀濒危植物137种,药用观赏植物180余种,药用特有种植物116种,农兽药植物169种。此外,还发现24种江西地区记录新分布,模式标本24种,以庐山、牯岭命名的植物有25种,并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国家5A景区。2017年游客量达五千万人次,旅游活动频繁。通过调查法,对旅游活动影响下庐山固体废弃物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庐山固体废弃物年产量达4000余吨,日均产量达14吨,最大月产量为8月,达700余吨,最大日产量在7月,达35余吨。庐山旅游活动空间狭小,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破坏了景区的美感,固体废弃物被游客认为是庐山主要的环境问题。缓解庐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压力,一是要加强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如开展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二是要加强对景区环境保护的管理,及时清扫、增加告示牌和警示语,为庐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东麓和北山南麓广泛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地形.在按同地不同期洪积扇体平面组合关系和扇顶平面投影组合关系分类的基础上,永定河至关沟间的山麓洪积扇,其中尤其以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之间的山麓洪积扇的组合类型特殊,即平面组合成串珠镶嵌型,平面投影组合成前进型.按扇顶抬升量,推算出相对抬升速度:1.3×10~4~8.4×10~3aB.P.为20.6mm/a;8.4×10~3~4.0×10~3aB.P.为1.8mm/a;4.0×10~3aB.P.以来为2.3mm/a.除1.8mm/a接近大部地区外,其余2个时期的速度均比该地区以外的地区大一个数量级,成为抬升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12.
雷国良  戎军 《贵州科学》1991,9(3):198-203
威宁范家岩滑坡系现代构造动运触发。本文简述滑坡的地质背景,对滑坡的机制进行数理探讨:并简评滑坡堆积体的稳定平衡系数对矿区开发运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保山地块晚石炭世玄武岩东、西带代表性剖面的古地磁研究,认为东、西带玄武岩古地磁测量数据的差异是因取样点的古构造古地理背景不同造成的。结合两带玄武岩浆喷溢时所处的构造背景和古地形特征,作者提出西带玄武岩的古地磁数据能较准确地反映地块当时应位于南半球低纬(15.6°)区,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高纬区。保山地块不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它与扬子地块间不存在古特提斯大洋,而可能是毗邻扬子地块的一个小地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福建省武夷山的迷蚜蝇属一新种:黑腹迷蚜蝇Milesia nigriventr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吉林长白山的木蚜蝇属一新种:壮木蚜蝇Xylota impensa sp.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上海农学院和沈阳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体及直接顶岩层的弹性压缩变形,老顶岩梁端部开裂前并不是处于理想的嵌固支承状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由直接顶和煤层组成的弹性基础变形效应对老顶岩梁活动规律的影响,给出了列传统老顶岩梁来压步距公式进行修正的具体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现场预计顶板活动规律和进行控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鲁西掀斜断块山区所选16地点地貌形态数据,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揭示了断块山地形态与山前盆地沉积建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该地区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渡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质组成的非均一性,也说明地壳隆升剥露的不一致性。这些资料可为深入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