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井下应急疏散建模仿真可以验证疏散方案是否合理,从而为救灾逃生提供合理指导。目前在煤矿井下人员疏散研究中,对因个体差异导致不同疏散结果的认识和建模尚有欠缺,并且对不同路权评估方法下最低花费路径的选取也鲜有提及。针对煤矿井下出现安全事故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基于Multi-Agent与Dijkstra算法,利用RepastJ3.0开发平台,建立了井下人员安全疏散模型,探讨了井下工作人员对巷道网络拓扑关系的认知差异性对疏散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路权评估方法下最低花费路径的选取策略。疏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直观呈现不同类型井下工作人员的动态疏散过程,可以为井下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国内煤矿以往瓦斯灾害发生后群死群伤的情况,结合煤矿"六大系统"中有关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精神,分析了瓦斯灾害发生后瓦斯灾害的致伤形式及原因,研究了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机理,并得出井下人员安全疏散的判断条件,该结论对提高煤矿瓦斯灾害后的遇险人员生存概率,科学合理选择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安全问题至关重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落后,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井下死亡人数的七成。本文针对该问题,根据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安全报警系统,它由井下安全检测传感器、报警装置、标签、读写器、中继器、总线、计算机等组成,来检测井下各个地方的安全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避险;在出现灾害后能确定井下人员的位置,便于及时、准确抢救受灾人员,它的研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煤矿防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发生的一种复杂的、有煤(岩)和瓦斯参与的动力现象,对井下作业人员、煤矿设备和通风构筑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文根据煤矿防突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煤矿防突工作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煤矿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RFID煤矿井下人员定位防碰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射频识别防碰撞方法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合理性,采用系统仿真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家安全标准具体规定下,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层面上,对防碰撞方法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射频识别防碰撞采用概率性的方法,在煤矿井下特殊的安全规定下,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存在漏读的可能性。研究结论初步说明了普通的防碰撞方法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中有不足之处,为高效的解决煤矿井下信息碰撞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斌 《科技信息》2013,(2):513-513
本文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实时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身份识别。实现了井下人员的考勤统计,并为监控井下的人员分布提供了依据,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井下水灾、水害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应用多源数据融和技术,探讨D-S证据理论对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的不精确推理方法,即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概率加以约束以建立信任函数而不必究其精确关系,应用D-S证据理论将多传感器所采集到数据进行融合,并根据一定的决策规则,判断出影响煤矿井下的安全状态因子,给出煤矿井下突(透)水预测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陈芳  刘鑫  张钰嘉  刘迪 《河南科学》2020,38(3):363-369
地下矿井具有相当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监控井下不明烟、火的产生,从而避免瓦斯爆炸等灾害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煤矿井下均采用人工视频监控的方式,不仅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监控范围受到很多限制.基于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该系统首先在工作区域上方安装防爆摄像头,并将摄像头与井上主机通过光纤连接.其次,在主机上部署CNN迁移学习算法来识别监控区域是否有不明烟、火产生.最后,在实现判断烟、火是否产生后配合报警系统发出警报通知,通知安全巡逻人员灭火.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判断井下是否有烟、火产生,大大降低了井下区域的安全隐患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了井下烟、火的智能感知预警.  相似文献   

9.
林聘水 《海峡科学》2011,(9):21-23,36
由于煤矿井下火灾(特别外因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具有突发性、意外性和偶然性,在抢险救灾、救治人员、疏导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常会使人惊慌失措而造成事故扩大,特别是制定救灾对策时,要考虑创造条件进入灾区救人和灭火,要防止火风压等不利因素引起风流紊乱使火烟烟流向井下人员聚集地点扩散,危及灾区人员的安全。该文对我省小煤矿井火灾事故处理时的风流调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所  刘丽丽 《科技信息》2008,(1):312-312
目前国内煤矿井下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厦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和位置信息,总结了几种运用于煤矿境内定位系统中的方法。它们都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形成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这些系统都经过了试运行阶段.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为5.7和25.2.以裂采比32为阈值,对矿井中北部2号煤层待采区进行了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为矿井防治顶板水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人为事故预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为因素是导致中国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对煤矿从业人员实验基础上建立了以能力与非能力因素为基本内容的人为事故预防指标体系,并对这一技术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实践验证。提供了煤矿从业人员人为事故预防技术指标与方法,包括能力测验、兴趣测验和人格测验3者组合而成的共性指标与涉及机械和空间能力、感知运动能力等专业指标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投资涉及到勘探、开发、采选、更新改造、库存等很多环节,投资系统内部动态关系错综复杂,文中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中国2006 2050年的煤炭投资需求.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煤炭投资需求旺盛,快速攀升;从"十二五"初期开始,煤炭投资逐步滑落,但滑落速度逐渐放缓.大中型煤矿的基本建设投资是煤炭总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62%~64%);然后是大中型煤矿的更新改造投资(28%~29%),勘探投资(5%~6%),小型煤矿投资比例最小(1%~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物联网体系中的新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解决现有煤炭监测监控系统中存在的监控盲点、系统孤立等问题,将煤矿的远程监测监控、信息传输、各级的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可视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井下监测监控的无缝覆盖以及对井下人员、设备、重要物资的定位和可视化,并探讨了现代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华亭煤电股份公司陈家沟煤矿厚煤层倾斜分层工作面沿煤层底板布置的顺槽锚杆锚索支护,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做了理论上的验证及计算。确定了适合陈家沟煤矿特殊地质条件及巷道布置位置(受上分层采动影响)的一套可行的锚杆支护方案。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最优锚杆支护参数,才能达到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效果,才能在生产中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YDZ(A)直流电法仪在探测山西孝义金晖万峰煤矿井下水情中异常区的工作实践,找出了该矿物探结论准确定性的相关参数。并将低阻视电阻率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对该矿首采工作面按照不同低阻视电阻率区段对物探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其他矿运用YDZ(A)直流电法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太堡露天矿东北角的井阳煤矿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为避免施工设备陷入采空区,须研究地面施工时动荷载对采空区的影响。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把该采空区划分三个区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在动荷载作用下采空区内的变形、塑形破坏和应力分布状况,并对采空区上方施工安全性作出评价,最后提出采空区地基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复杂地区煤岩层对比的准确率,解决由于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BP神经元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选择不合适而导致的无解问题,本文把求全局最优解近似值的遗传算法(GA)和求局部最优解精确值的传统BP神经元网络所使用的梯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用于复杂地区煤岩层对比。首先,用GA求得BP神经元网络权值和阈值的全局最优解的近似值;然后,把该近似值作为初始值,训练该神经元网络;最后,用训练好的BP神经元网络进行复杂地区煤岩层对比工作。本文利用测井曲线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沉积旋回,并用于煤岩层对比。该新方法在钱营孜煤矿的复杂煤岩层对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常规的单一方法和简单的组合方法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处理某些指标时无法同时反映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缺陷,提出基于云模型定性与定量互转模型和D-S理论权重确定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建立以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管理、信息管理、人员分配管理为二级指标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指标体系.霍州煤电集团宋庄煤矿的安全管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0.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定位分站和读卡器可以实时对井下佩戴标识卡的人员进行定位、身份识别.由定位分站采集到的ID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地面,一方面实现了井下人员的考勤统计,另一方面为查询矿井中的人员分布情况提供了依据,实现高效救援,适用于各类环境下煤矿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