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2.
甘肃礼县火吉坪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百雄  杨根生 《甘肃科技》2009,25(17):44-46,28
礼县火吉坪金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第四岩组和第五岩组。金矿化明显地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见金矿体多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与煌斑岩脉相伴,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泥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毒砂化为特征。矿石类型含金构造角砾岩型矿石和含金碎裂岩型矿石二大矿石类型。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3.
白云金矿床产于辽宁省东部辽东裂谷中,矿体主要赋存在呈东西向展布的推覆构造带,蚀变分带明显,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辽河群盖县组片岩层为金的"矿源层",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由于沸腾作用、酸度降低等原因,溶液携带金元素在构造低压带内沉淀下来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4.
冀东变质核杂岩中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赋存于中元古宙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矿床和尖宝山金矿床是由密云-都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所控制的一组矿床.其成因为中元古宙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矿源,后经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体系叠加改造而成.洞子沟银矿床具有层控迭加改造的特点;尖宝山金矿床则具有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的特点.两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也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它们是中元古宙大红峪期和中生代印支、燕山等多期次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在变质核杂岩中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矿体赋矿围岩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矿化特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机制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扎合金矿位于准噶尔板块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的中南段,矿体赋存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侵入的中性闪长岩岩体及围岩接触部位.矿区内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北西向断裂既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金元素富集成矿的场所,岩体为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和部分热液.根据矿体产出地质特征,扎合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据成矿作用分析,该金矿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王军 《甘肃科技》2015,31(3):31-33
阳沟金矿区位于中秦岭陆源盆地带,中秦岭礼县-罗坝-锁龙口和礼县-洮坪-喂子坝两断裂带与石家河坝复式向斜核部,成矿区划属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石炭系地层中,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石炭系地层、印支酸性脉岩及断裂构造三种因素控制。石炭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文章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西岭金矿是胶西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它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北端。矿区内发育的矿体赋存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矿体围岩蚀变发育,主要发育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且蚀变分带明显。蚀变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的强弱与蚀变带的宽度及蚀变发育程度具正相关性,金矿体主要赋存在黄铁绢英岩中。本次研究选取贯穿蚀变带的钻孔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蚀变过程中主微量元素有规律的活动,改变了热液流体的酸碱度,破坏了金络合物,使Au元素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响潭沟金矿床赋存于印支期柴家庄单元天子山二长花岗岩体中,受闪长玢岩脉及北东向断裂F2、F8双重控制。矿体主要产于闪长玢岩脉的下部的断裂破碎带中,具"上脉下体"的二元空间结构。矿石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同时具有面状蚀变矿物分带特点。具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何家湾金矿属碧口-阳坝元古宙华力西-印支期铜金(钴)成矿带,赋存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组绿片岩地层中,产出于北东向断裂带中,矿体规模较小,品位高,矿石类型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克错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文中对该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矿(化)体28条,根据铜、锌、金、铁矿体赋存条件分析,发现矿体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关系密切;区内与铜多金属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孔雀石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及硅化等;区内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期—印支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分为两类,西研究区为热液充填型矿床,东研究区为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金场沟金矿位于在塔里木板块的东段,北山南带晚古生代裂谷活动带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第二岩段的黄铁方解石绢云岩及蚀变碎裂钾长花岗岩和石英脉中。受北东东向的东大泉—金场沟深大断裂控制,在断裂及两侧形成一条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成矿规律与地质特征,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郭家沟铅锌矿床所处构造单元为西秦岭印支褶皱带,合作至崖湾成矿带东段。铅锌矿化体赋存于三叠系碳酸盐建造的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及方解石脉。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笔者通过工作认为,矿床成因属岩浆—构造热液蚀变岩型。该矿床的发现对西秦岭地区多金属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 ,属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 ,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 ,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蚀变带由上至下出现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 ,金矿体赋存在强蚀变岩中。一般认为河东金矿的各矿体产于断裂带下盘部位 ,但本文研究认为 ,河东金矿的矿体确切地说应该位于两条主断裂之间的部位 ,尤其是组成菱形结环的分叉或汇合部位 ,河东金矿的1~ 10号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  相似文献   

14.
孙云锴  翟振飞  蒲刚  刘勇 《甘肃科技》2012,28(20):38-40
黑火石金矿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复杂褶皱带,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卓乌阔组(Szw)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其控矿因素主要为区域的岩浆侵入活动,其次为区域次级断裂构造。金矿矿体受构造断裂严格控制,F1、F2断裂为矿区控矿断裂,其间或两侧形成的构造挤压破碎带则是矿区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两当县大店沟金矿床位于北秦岭西段,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等产出;主要赋存于丹凤群木其滩组第三岩性段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望天沟-利桥复背斜及舒家坝-太阳寺大断裂控制了金矿的定位,元家坪-小寺沟韧性剪切带及次级韧性剪切挤压带控制了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及形态。矿石类型可分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和黄铁矿蚀变岩型2类。矿石结构主要为鳞片变晶结构,构造主要为千枚状构造、条带状构造。金以微粒金产出,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通过综合研究表明,加里东运动使地层受到高绿片岩相的温、压作用,造成了金元素的活化及初步富集;印支期活动的热液使金进一步富集,同时为石英脉体串通韧性剪切带的薄弱地带提供了动力,又为后来的金矿化准备了储矿空间。研究表明,该矿床受韧性剪切带及含金地层控制,具多期次金富集成矿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青海省泽库县夺确壳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共发现独立矿床(点)6个,构造破碎蚀变带9条,圈定大小金矿体(脉)50多条。成矿期为印支期。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找矿方向为夺确壳4Au2异常区和外围8Au3异常区及深部。  相似文献   

17.
大桥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目前已由勘查转入开发阶段。本文通过前人资料的对比及本次工作的成果,总结出三叠系滑石关组硅质岩是成矿的首要条件,矿体多赋存于舟曲-金厂-石峡断裂带次级构造的转折端等低压虚脱部位,有机碳是金富集的有利条件,硅化和黄铁矿化是指示矿体的重要蚀变。  相似文献   

18.
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地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西秦岭冶力关-厂坝-太阳寺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亚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区内所发育的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渴台沟闪长岩株(δ43),尤其是在教场坝花岗岩体(γ51)热源作用下金元素的活化游离;以下二叠统杨家河组第二岩性段(P1yj2)特有的岩性组合为矿源层;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北东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共存,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富集、热液条件、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形成了番白坡金矿.总结分析了番白坡金矿体控制因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白生顺 《甘肃科技》2009,25(19):41-44
酒地红山金矿矿质来源于地层,赋矿主岩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和灰岩,金矿化受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矿床主要由中带的五个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化形成于海西中晚期,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大类之沉积变质构造蚀变岩型亚类。  相似文献   

20.
李建安 《甘肃科技》2010,26(17):30-32
东车路沟金矿为一石英脉型金矿。含矿岩石主要为凝灰质砂岩夹板岩;构造蚀变带呈帚状分布,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并有向南侧伏特征;矿石成分简单。矿区断裂构造为金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断裂构造的规模、强度控制着金矿脉分布。金元素区域分布与地层、岩体、构造展布关系密切,元素组合为Cu、W、Ba、Mo、Ag、Au、Sb、As。文章总结了地层、侵入岩、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