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析豫南粳稻优质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量低、病虫害重、品质下降是豫南粳稻难以发展的直接原因.将粳稻置于高温、高湿的生态条件下栽培是其病虫害重、产量低、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推迟灌浆成熟期,将成熟期由目前的9月上旬推迟到10月中旬.对信阳市48年主要气候因子统计结果表明,推迟粳稻成熟期,有利于改善粳稻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并能保证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2.
浅析豫南粳稻优势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量低、病虫害重、品质下降是豫南粳稻难以发展的直接原因。将粳稻置于高温、高湿的生态条件下栽培是其病虫害重、产量低、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推迟灌浆成熟期,将成熟期由目前的9月上旬推迟到10月中旬。对信阳市48年主要气候因子统计结果表明,推迟粳稻成熟期,有利于改善粳稻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并能保证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3.
硒在水稻中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a2SeO3作为硒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Se(IV)在水稻中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以及Se(IV)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从秧苗移栽到分蘖盛期这一段生长期内对Se(IV)的吸收比分蘖后期至成熟期快;Se(IV)在成熟期水稻中的分布为:根>叶>茎>籽粒;土壤施Se(IV)量低于30mg/kg时,Se(IV)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也有较明显提高,当高于30mg/kg时,水稻的生长开始受到不良影响,其产量也开始下降.要使水稻籽粒(精米)含硒量达到对人体足够且安全的范围内的适宜土壤施入Na2SeO3量为每亩11.8~47.6g.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水稻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在四川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干旱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夏旱、伏旱频发,造成水稻减产.结合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气候条件,选取水分盈亏指数作为干旱评估指标,分析了1961-2014年四川水稻7大种植区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风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各区不同生育期干旱站均次数变化趋势大体相近,尤其是发生次数较高的盆中、盆东和川西南山地,趋势大体相同.干旱相对高值出现在70年代末、90年代末期以及2005年前后,自此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干旱频率分布特征为全生育期以轻旱为主,以盆中频率最高;孕穗-抽穗期发生轻旱的频率较低,中旱以上发生频率超过5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盆中、盆西及盆周地区;抽穗-成熟期以发生轻旱为主,频率较高值分布在盆中、盆南局部和川西南山地部分地区(多在50%以上),中等以上干旱则很少发生.水稻干旱风险分布为全生育与孕穗-抽穗期发生重度及以上风险区域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盆西、盆中的大部、盆周的北部以及川西南山地大部;抽穗-成熟期发生重度及以上风险区域集中在盆东、盆中、盆南和川西南山地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试验表明,土壤含硒量越高,水稻集累硒的量越大,集累作用在水稻全生育期逐渐增强,成熟期达到高峰,有60%的硒是在水稻生育后期40%的生长时间内累积的;植株的各个器官均有硒累积,且随器官的发育成熟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水稻抛秧技术的日趋成熟,西湖区水稻抛秧面积迅速扩大,为探明水稻在抛栽条件下高产高效的经济施氮量,于1998~1999年间通过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氮肥效益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对氮肥的经济合理施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水稻在抛栽条件下科学、合理、经济地施用氮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双季抛秧早稻为嘉早935,晚稻为丙93-390;单季晚稻抛秧为丙96-42。以上品种均为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杭嘉湖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1.2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西湖区袁浦镇袁家浦村大汪畈内,地力较高,土壤为…  相似文献   

7.
2004年首届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日本举行期间即确定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中国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由王金生教授牵头,在教育部引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资助下,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于2007年9月30日~10月3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中心翰苑宾馆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8.
增温对苏南地区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江苏南部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WOFOST模型模拟1980—2010年南京不同增温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0~2℃,增温使冬小麦发育期提前。出苗-开花期和出苗-成熟期增温,提前了冬小麦的开花期,但对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影响较小;提高了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延长,冬小麦产量增加,以出苗-开花期增温2℃产量提高最大。开花-成熟期增温缩短开花-成熟期的持续天数,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活跃期,降低产量,以增温2℃减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十年(2008—2017年)EOS-MODIS遥感数据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与Savitzky-Golay(S-G)滤波算法进行重构,分析水稻EVI曲线特征以实现其关键物候期的识别,进而探讨杭嘉湖平原水稻物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杭嘉湖平原一季稻通常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移栽期,8月下旬至9月初开始抽穗,11月下旬进入成熟期,生长期长度大致为100~115 d;杭嘉湖平原水稻的移栽期、抽穗期及成熟期主要呈现推迟的特征,绝大部分地区水稻的生长期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缺铁胁迫条件下植物的适应机制,首次使用植物凝胶培养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根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苗期水稻缺铁诱导的根毛和侧根明显增多,幼根周围有分泌物出现.进一步利用电镜制样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处理的水稻根尖细胞中膜泡的分布和形态.发现缺铁培养的水稻根尖细胞中膜泡的个数较多,而且较明显.为水稻在适应缺铁胁迫下根部细胞内膜泡运输增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稻叶分段硅同位素组成及硅、钾、钠、钙、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性硅同位素在植物体内的组成模式对研究硅生物循环、植物硅积累的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稻叶内硅同位素组成及Si、K、Na、Ca和Mg营养元素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将水稻叶沿长轴按叶鞘、叶片基段、叶片中段和叶片顶段4部分划分后,各段的Si质量分数和δ30Si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从叶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的一致趋势。在测定的其它营养元素中,只有Ca在水稻叶中的分布与Si类似,K和Na在叶鞘中的质量分数高于叶片,Mg在叶不同部位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中水稻叶不同部位δ30Si值变化范围是-0.25%~0.23%,超出了目前已知陆生植物样品δ30Si值的变化范围(-0.17%~0.25%)。试验结果显示了水稻叶内硅分布主要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硅同位素在叶中的分馏属于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坝须二、雷三凝析气藏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成熟期的陆源成因油气、不同源的腐泥与腐植型油气混合的混源型油气在-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凝析气藏,其形成、富集的地质因素是有利于凝析油气体系成生的有机相带,适合凝析气藏形成的温压条件及圈闭、运移、储集条件的时空配置。  相似文献   

13.
土壤追施锌肥对水稻植株锌累积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在水稻(扬育粳2号)分蘖期及灌浆期追施锌肥,探究不同生育时期及锌肥施用水平对水稻成熟期植株吸收和累积锌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个时期施肥后,水稻成熟期各器官锌含量和植株锌累积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锌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也随之改变;施肥处理后,营养器官茎中锌含量最高可达到对照组的4.3倍(分蘖期),而糙米锌含量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20.9%(分蘖期)和29.7%(灌浆期);相同锌肥水平下,分蘖期施肥植株锌累积量(最高454μg)均高于灌浆期(最高266.2μg),而锌收获指数(最大0.194)均低于灌浆期施肥(最大0.336).总之,土壤追施锌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植株锌的累积,并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籽粒中锌的含量和累积量;灌浆期较分蘖期追施锌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锌水平,是通过土壤追肥方式提高水稻籽粒锌水平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筛选耐旱水稻种质资源,是发展水稻旱作生产的首要任务.通过旱地播种、自然条件下观察水稻种质的耐旱性、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渗透胁迫等方法进行耐旱水稻种质的筛选.结果表明:种质93-11(Bph15)在旱地初步筛选为耐旱种质;27%PEG6000的渗透胁迫能够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旱地干旱胁迫;在27%PEG6000的渗透胁迫下,93-11(Bph15)表现出强耐旱性.研究实现了耐旱水稻种质的筛选鉴定,对发展水稻旱作生产、降低水稻生产对水的过度依赖和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1971年实验,每亩水稻年产可达3420斤。实验是在6公尺×14公尺区段内以三个品种两次重复进行栽培的。全年栽培四期:第一期使用的水稻品种是IR_8,于1月18日插秧,3月7日收割,产量每亩1.171斤。在第二期和第三期栽培,品种为IR_(747)B_2,是早熟品种,从插秧到成熟只有75天。第二期栽培是5月10日插秧,7月22日收割,亩产713斤。第三期栽培是7月26日插秧,10月6日收割,亩产847斤。第四期栽培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山前带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对于这套位于中上侏罗统油气藏之下的天然气性质、来源及成藏模式,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气藏解剖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在-44.0‰~-38.7‰,乙烷碳同位分布在-29.0‰~-27.5‰,属于偏腐泥型的腐殖气,伴生原油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呈现出典型的成熟煤系油特征,并与中上侏罗统油气来源不同,即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数据都证明天然气母质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垂向运移距离短,来自八道湾组煤系泥岩;天然气大量充注前大面积致密储层的形成、下侏罗统异常超压的发育以及源储的紧密叠置,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水稻倒伏的临界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考虑根部与土壤的锚固强度,分析成熟期水稻植株在临界力作用下的稳定问题.推导出不同转动刚度情况下,植株倒伏的临界力表达式.根据此关系式,可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为水稻抗倒品种的选育、收获机械的设计、桔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8日-19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市召开,省科技厅、省农委、扬州大学有关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省26个县市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及科技局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项目总牵头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长主持,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市河横村、双徐村两个水稻丰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10年姜堰市开展了43个水稻品种对比试验,并创建了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小麦阶段变化与熟期的遗传关系表明: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短的品种,比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长的品种抽穗早。抽穗开花后,熟期的早晚与灌浆速度和脱水快慢差异明显可见。抽穗早不一定成熟早。熟期的遗传表现,F_1代抽穗和开花介于中间偏晚,而成熟则以同晚和超晚居多;F_2代抽穗,开花和成熟为连续变异,属数量性状遗传。从倾早到倾晚,舞穗,开花近似常态分布,而成熟期则呈负偏斜为高狭峰。小麦的早熟性为隐性遗传。控制冬春性小麦熟期性状的基因数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另一种是多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已测定估算为2—3对基因。同时,也研究了抽穗期和开花期与成熟期的相关。其抽穗与开花的相关系数,6个组合中有3个组合表现极显著,γ=0.7978-0.9291;而抽穗与成熟的相关,6个组合的相关系数,γ=0.1584-0.5956,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毛生华 《遵义科技》2004,32(2):49-50
水稻早育浅植技术,是一套严格而又规范的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在秧田期不建立水层,只保持秧地土壤湿润,秧地接近旱田条件下进行育秧,实行秧苗带土浅栽,合理密植。其优点有:土壤氧气充足,有利于萌芽种子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促进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提高秧苗素质,旱秧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发根力强,分蘖发生快;旱秧细胞组织致密,植株挺韧,较耐低温和干旱,抗逆性强;早育秧能提早播种,安全育秧,又能提早成熟,有利于抗低温增产。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推广应用水稻旱育浅植技术是实现水稻持续增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