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区块地层情况,优选出了适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了其驱油机理、在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均质岩心聚合物驱后水驱不同倍数时的驱油效果;研究了非均质地层聚合物驱后进行调剖或不调剖的驱油效果,并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聚驱后注入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吸附、絮凝等作用可使后续水驱波及体积进一步增加,聚驱后转水驱阶段越早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其驱油效果越好,非均质地层聚驱后对高渗层进行适当的封堵再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可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浓度聚合物驱注入2 500万分子量的超高分聚合物,严重影响水处理效果。用降黏剂对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污水进行降黏处理。当污水pH值为7—8,温度20—35℃,降黏剂加药量为30 mg/L,沉降时间90 min时对含聚污水进行降黏处理后。污水中的聚合物浓度由570 mg/L降低到10 mg/L,聚合物去除率达98.2%;黏度由2.0 mPa.s降低到1.0 mPa.s,降黏率为83%。 相似文献
3.
针对喇嘛甸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所用聚合物,利用PHYSICA MCR300型流变仪研究了其浓度、分子量及矿化度对溶液流变性和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性。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增大时,溶液的表观黏度、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大;相应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曲线都有一个交点。所对应的角频率随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增大而减小。水质对聚合物溶液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矿化度的增大,溶液的表观黏度、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减小,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角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胜利油田高温高盐的油藏环境,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梳型结构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系统考察了该聚合物溶液的增黏性、耐温抗盐性、长期稳定性、注入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黏度呈指数增长,增黏性强。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该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均比常规聚丙烯酰胺溶液高,表现出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在90℃条件下,随老化时间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60 d后溶液黏度值大于40 mPa·s,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随注入量增加,压力先增加后趋于平衡,达到0.5 MPa,表明其注入性良好。当注入浓度一定时,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当注入倍数一定时,随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在气测渗透率为1.5μm2的均质岩心中,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5.5%,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4个百分点;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的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2.7%,在聚合物驱后再利用交联聚合物驱油,还能提高采收率3.7个百分点。在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该溶液先在大孔道中吸附和滞留,以提高流动阻力,然后逐步发生液流改向,使后续注入流体转向低渗透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在气测渗透率为 1.5 μm2 的均质岩心中 ,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 ,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15 .5 % ,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4 .4个百分点 ;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非均质岩心中 ,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12 .7% ,在聚合物驱后再利用交联聚合物驱油 ,还能提高采收率 3.7个百分点。在非均质岩心中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 :该溶液先在大孔道中吸附和滞留 ,以提高流动阻力 ,然后逐步发生液流改向 ,使后续注入流体转向低渗透层 ,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油田储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实际,将两种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与两种现场在用的聚合物对比,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驱油效率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聚合物为含磺酸基的多元共聚物;高温高矿化度下,两种新型聚合物KY-1和KY-2比现场在用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黏度、黏弹性和黏度稳定性;扫描电镜检测也证明两种新型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伸展性好、簇间连接能力强、缔合度高,表现出较好的抗盐性能。相应地,新聚合物的驱油效率也比现场在用的聚合物高2.65%~7.67%。 相似文献
8.
注空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室内注空气动态驱油实验,模拟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不同注入压差等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过程。检测和分析了采出气体的含氧量变化,进一步研究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注入压差的增大,气体突破时间缩短,突破驱油效率及含氧量降低;在注入压差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突破驱油效率增加,含氧量降低,低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延长,高压差下气体突破时间缩短。在低压差、高温油层中采用空气驱油,产出气体可控制在安全极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稠油注CO_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CO2 水交替注入和CO2 吞吐转水驱的方式驱油效率最高 ,稠油CO2 吞吐然后转为水驱的方式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现场选择合理的注入方式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氮气泡沫热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现场提供的起泡剂和原油等原料,在室内对泡沫剂进行了评价,对岩心驱油效果及改善波及体积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对影响氮气泡沫热水驱油效率的泡沫剂的起泡性、半衰期、最优气液比、起泡剂质量分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起泡剂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气泡质量分数的增加,起泡能力、半衰期和阻力因子也增加。最优气液比为1:2,最佳气泡剂质量分数为0.3%。在非均质油层(模型)中泡沫的驱油效果比在均质油层(模型)中的更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21.1%,采收率提高了31.2%。 相似文献
11.
海上油田实施化学驱高效开发新模式,受制于大井距、多层段、强非均质性以及海上平台寿命有限等因素,使得传统聚合物驱方案设计适应性较差且调整余地较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进而科学地对聚合物注入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和控制成为新模式在海上油田进一步推广的关键。重点对聚合物驱见效阶段的见效机理及强化见效控制对策进行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聚合物驱见效阶段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状况,从微观角度揭示聚合物驱见效机理,并基于数值模拟和代理模型对见效阶段注入浓度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系的适应性在见效阶段体现为体系的微观流度比改善能力对不同级别孔隙不同油水分布状况的匹配性;(2)对于见效阶段而言,优化目标实际上是加强动用均衡性,强化见效,使在后期更加难以动用的小孔隙在见效阶段得到有效动用;(3)在代理模型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注入浓度与强化见效主控因素之间的响应面决策模型,可以快速、有效指导聚合物驱全过程注入参数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及其给常规交-直流电场带来的冲击,开展了该类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脱水方法研究,研究中综合了集输工况条件下的采出液转相特征、电负性、乳化油珠粒径分布、界面性质、乳化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瓶试法油水分离实验,并基于所建立模拟装置评价了脉冲供电脱水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破乳脱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浓度聚驱采出液复杂的乳化行为与含聚浓度直接相关,含聚浓度上升使其电负性增强,转相点呈不同程度降低,且由于促进了黏弹性界面膜的形成,乳化粒子聚并和相分离的难度增大;辅以化学破乳的脉冲供电电场脱水工艺能有效改善分离效果,提高脱水操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高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5):114-118
储层的岩电参数随着油藏开发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实验研究聚合物采油后储层的岩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岩电参数明显受到聚合物驱替浓度和配制方式的影响,驱替浓度大,储层泥质含量低,孔隙结构好,相应a 值变大,m和n 变小,b 值稳定;实验证实阿尔奇公式依然适用聚驱后储层,沉积微相直接控制产出聚合物浓度,可以分相带选取岩电参数进行饱和度解释。 相似文献
14.
15.
准确测量环境高浓度氡是评价高氡浓度场所氡年释放量及辐射危害的必要工作,通过基于高纯锗γ谱仪测量技术,利用特制的采样测量盒,建立了测量高氡浓度的方法及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探测效率为7. 16×10~(-3),采样盒放于高纯锗探头表面条件下所对应的探测上限可达1×10~(11)Bq/m~3,探测下限为5. 5×10~4Bq/m~3;与闪烁室测氡方法进行了高氡浓度测量比对,两者相对偏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16.
马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639-643
为了对大气中CO2浓度的分布进行高精度的实时监测,并与被测区域2维图像构成光谱数据立方,设计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数字控制的F-P干涉系统.通过对F-P两镜间微位移的高精度数字控制,实现光程差的周期性扫描,从而得到光谱数据立方.通过仿真分析了控制命令与压电信号的时序逻辑,并对光谱抽样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中系统的光谱调制带宽为761.52~762.56 nm,光谱分辨率为0.01 nm,测试CO2浓度范围为10~400 ppm,由TSI-7575型高精度CO2检测器标定.结果显示:该系统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1.04%,绝对误差平均值为1.52 ppm,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固含率三相淤浆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空气-水-甲醇合成催化剂,空气-液体石蜡油-甲醇合成催化剂两种系统中,研究了高固含率下,三相淤浆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床层压降,临界气速等流体力学性质;考察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得到了气含率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对P-25 TiO2光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热处理,用于对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溶液pH和H2O2对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并采用XRD和BET方法对各种温度焙烧的P-25 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的P-25 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效率最高,适宜的晶相结构是500℃焙烧的P-25 TiO2光催化剂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的原因.苯酚在催化剂用量为2.0g/L、pH为7.0左右时降解较为适宜.HiO2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显著,在溶液中加入少量H2O3可大幅度提高光催化降解苯酚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室内富氧可以改善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状况,同时也会带来火灾危险,室内富氧的安全控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对高海拔地区室内环境富氧条件下滤纸的燃烧速度和安全富氧浓度上限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高海拔地区的富氧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地区,室内环境维持相同的氧分压时,滤纸的燃烧速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如果不考虑当地的海拔高度而只以氧分压作为参考会带来火灾危险,但存在富氧的安全氧浓度上限,该氧浓度上限值与环境压力的关系为Y=27.91×exp(-P/44.78)+20.09;海拔不同,富氧到安全氧浓度上限时所对应的相当海拔也不同,该相当海拔与实际海拔的关系为H’=-0.68841+0.63893H+0.0048H2;在海拔高度低于5.55km的地区,通过对室内环境富氧可以安全地将相当海拔降低到3km以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黄土高填方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黄土高填方项目做了大量室内标准击实试验,对理论问题、影响因素、数值解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依据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计算发现我国各行业土工规程中给出的单位体积击实功标准值较延安地区黄土略微偏小;(2)引入含气量概念,发现Q_3黄土击实样比Q_2黄土击实样含气量高;(3)引入可达到的压实系数概念,通过构造可达到的压实系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发现在特定的干密度条件下,选择最优含水率左侧的含水率数值更为适宜;(4)可以结合几个主要影响构造含水率的最优区间,将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区间而不是最佳含水率数值,即可以减少水的使用,也能保证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