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U诱变获得4种白斑小鼠及对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表型驱动法”是通过诱变、定位及克隆突变基因来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 以ENU处理C57BL/6J(B6)雄鼠150只, 繁殖后代小鼠3860只, 筛查到有突变表型的小鼠210只, 经传代实验得到能够遗传的突变鼠10余种, 其中4种为呈显性遗传的白斑突变, 它们是Wbct, W−1Bao, W−2Bao和W−3Bao, 共同表现为腹部、四肢末端及尾部的局部白化. 为定位这些突变基因, 选择平均分布于小鼠基因组且在B6与DBA/2J(D2)间有差异的微卫星标记39个, 区分(B6×D2)×D2的F2代有无白斑表型后, 用39个微卫星进行基因组扫描. 结果表明, W−1Bao突变基因与D5Mit168的LOD值为0.56, 与D5Mit352的LOD值为4.47. 在此基础上, 逐步选择接近突变基因的微卫星D5Mit290, D5Mit312, D5Mit356及D5Mit308, 扩大F2的数量至537只, 将W−1Bao突变基因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D5Mit356及D5Mit308之间, 距着丝粒约42.19 cM; 同理, 将W−2Bao及W−3Bao突变基因也定位在与W−1Bao相近的区域, Wbct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距着丝粒约41.6 cM处. 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和对染色体局部基因的逐个分析, 认为kit基因为W−1Bao, W−2Bao及W−3Bao白斑突变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总铝浓度对纳米Al13向Al30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采用高场27 Al NMR技术和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系统地研究了总铝浓度(CAlT)对水解聚合铝溶液中Keggin结构的纳米Al13, Al30形态分布及其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80℃)及Al13的最佳制备碱化度(B)条件下,高总铝浓度的聚合铝溶液中生成的纳米Al13形态趋于进一步聚合转化为Al30或更高聚合形态,总铝浓度愈高,转化速度越快,当CAlT>0.75 mol·L&#8722;1时,Al13含量急剧减少,Al30含量逐步增加,成为水解聚合铝溶液中的优势纳米聚合形态,但Al13并不定量转化为Al30形态。铝单体的存在是Al13转化为Al30形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当溶液AlT升高或碱化度降低时,一方面Al13与铝单体水解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溶液pH值降低,加快了 Al13及Al30的酸性分解速率;低碱化度,高CAlT溶液中,后者占主导作用,导致Al30含量随CAlT的增大而减小。只有在CAlT<0.5 mol·L&#8722;1和Al13的制备最佳B值条件下,才能制得高Al13含量(80%以上)的水解聚合铝溶液。  相似文献   

3.
曹永罗 《科学通报》1998,43(10):1041-1046
对于Henon映射 ,Ta,b(x ,y) =(1-ax2 +y ,bx) ,Benedicks和Carleson证明了在 (a ,b) =(2 ,0 )附近且b >0 ,存在一个正测度集合E ,如果 (a ,b)∈E ,对应的映射Ta,b有奇怪吸引子.Viana猜测 ,对于(a ,b)∈E ,非游荡集Ω(Ta,b) =Λa,b∪ { qa,b} ,其中Λa,b是奇怪吸引子 ,qa,b是映射Ta,b在第三象限内的不动点 .我们证明了对于正测度集合E1 E这个猜测成立.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成功合成了2 种新颖的以类蝎型吡唑衍生物为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Co2(HL1)2-(seb)(H2O)]·2.5H2O (1)和[Cu(H2L2)(ox)]·H2Ox·MeOH (2) (H2L1=2,6-二(5-苯基-1H-吡唑-3-基)吡啶, H2seb=癸二酸, H2L2=2,6-二(5-甲基-1H-吡唑-3-基)吡啶, H2Ox=草酸),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 射线粉末衍射(PXRD)和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表明, 在配合物1 和2 中, 配体H2L1 和H2L2 的配位模式不同, 其中H2L1 以μ211- η11 模式与金属相连, 而H2L2以μ1111 的模式与金属相连; 癸二酸和草酸的配位模式也不同, 其中癸二酸作为单齿配体, 草酸作为二齿配体; 配合物1 通过C-H···O,O-H···O, N-H···O 氢键, 形成二维网络层状结构, 而配合物2 通过C-H···O, O-H···O, N-H···O氢键,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此外还对标题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雷炳富 《科学通报》2003,48(19):2038-2041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CdSiO3: RE3+ (RE = Y,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多光色长余辉磷光体. XRD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下烧结3小时的产物为单相. 稀土掺杂CdSiO3磷光体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引入Y3+, La3+, Gd3+, Lu3+以及Ce3+, Nd3+, Ho3+, Er3+, Tm3+, Yb3+可获得一个最大发射中心位于420 nm附近的缺陷发光宽带, 引入Pr3+, Sm3+, Eu3+, Tb3+, Dy3+时, 除了产生约420 nm的蓝紫色缺陷发光外同时产生很强的稀土离子特征发光, 这两种发光混合导致不同的余辉颜色.  相似文献   

6.
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蕴藏许多有利基因. 利用S5 n功能性标记对来自中国14 个不同居群的441 份普通野生稻进行检测, 发现其中18 份可能携带有S5 n 基因, 全部为杂合型, 分别来自5 个居群, 包括广东遂溪13 份, 广西玉林2 份, 海南临高、广东高州和江西东乡各1 份. 进一步对这些材料 S5 座位可能存在的缺失及其两端DNA 进行测序, 发现全部材料缺失的DNA 片段都与已知携带有S5 n 的品种02428 一致, 说明这18 份材料确实存在S5 n  基因. 对其中的15 份材料自交一代进行基因型检测, 检测到3 种不同的基因型植株, 其分离比(S5 i S5 i/S5 j S5 j :S5 n S5 i/j :S5 n S5 n)严重偏离1:2:1, 其中S5 n 的杂合型和纯合型植株比例明显偏少, 说明部分S5 n配子可能无法正常受精. 对4 份代表性材料的S5 座位进行全序列测定并与栽培稻比较, 显示普通野生稻S5 n  序列出现少数碱基的差异. 初步推测S5 n基因在普通野生稻中已形成, 属于古老的基因. 对携带有S5 n材料的胚囊育性进行研究, 发现育性总体偏低, 表明这些材料还可能存在除S5 座位外决定胚囊育性其他座位的互作.  相似文献   

7.
宁有丰  刘卫国  安芷生 《科学通报》2006,51(15):1828-1832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和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该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SOM)变化范围为&#8722;23.8‰~&#8722;20.2‰, 间冰期偏高, 冰期偏低. 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TC)变化范围为&#8722;8.5‰~&#8722;3.6‰, 但总体显示出与δ13CSOM值相反的变化趋势, 即δ13CTC值在冰期偏高, 而在间冰期偏低. 土壤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的差值(Δδ13C)的变化范围为14.1‰~19.4‰, Δδ13C值的大小反映了源区原生碳酸盐物质在全岩碳酸盐中所占相对比例的多少. 据此, 计算了西峰剖面源区碳酸盐的贡献: 在黄土沉积阶段, Δδ13C值较大, 源区碳酸盐与次生碳酸盐的相对比例最高可达6:4; 而在古土壤(弱古土壤)阶段, Δδ13C值较小, 原生碳酸盐物质的相对比例低. 同时, 由于风尘颗粒包含了原生碳酸盐物质, 研究认为黄土沉积中的Δδ13C值变化指示了粉尘对黄土高原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道德  林杨挺 《科学通报》2003,48(12):1315-1319
在一些陨石中观察到由次级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效应, 即由79Br和81Br俘获次级中子产生的80Kr和82Kr过剩. 根据79Br(n, gb)80Kr, 81Br(n, gb)82Kr及24Mg(n,a)21Ne反应, 分别导出超热中子通量 (Jn (30 ~300 eV))和快中子通量(Jn ( > 5 MeV)). 对中国的一些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宇宙成因稀有气体分析发现, 这些陨石的超热中子(30 ~ 300 eV, 来自80Krn)与快中子(>5 MeV, 来自21Ne)的通量比值随Jn(30 ~ 300 eV)值增高而增大, 表明它们在进入大气层前具有较大的质量, 并有相当一部分次级中子慢化为超热中子. 根据Jn(30 ~ 300 eV)/Jn (> 5 MeV)值与陨星体大小的函数关系, 估算陨星体进入大气层前的最小半径和最小质量, 计算结果为: 肇东球粒陨石 60 cm, 3200 kg; 老城镇 32 cm, 490 kg; 随州 31 cm, 450 kg; 西乌珠穆沁22 cm, 160 kg; 东台 21 cm, 140 kg.  相似文献   

9.
宋庆功  姜恩永 《科学通报》2007,52(23):2715-2719
就菱方晶体建立了简单菱方晶格气体模型, 用密度波理论研究了菱方固溶体的有序结构. 根据无序态固溶体系统的能量在Brillouin区高对称点取极值的特点, 确定驱动有序结构的波矢量. 由此推导出7种有序结构类型, 包括4种完全有序结构和相应的A基元浓度. 根据这些理论结果预报了A1/4B3/4, A1/2B1/2, A3/4B1/4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刚玉型二元金属氧化物的特点, 用二次有序化理论对其中阳离子的有序结构进行研究, 预报了(A1/4B3/4)2O3, (A1/2B1/2)2O3 和 (A3/4B1/4)2O3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理论结果对文献报道的典型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包括刚玉结构的过渡金属掺杂α-Al2-xTxO3 (T = Sc, Y, La, Ac, x = 0.5)晶体, 刚玉型α-FeAlO3晶体, α-Fe2-xCrxO3固溶体, 以α-Al2O3, α-Cr2O3和α-Y2O3 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氧化的多元膜和复合膜等. 这些有序结构的确定为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国伟 《科学通报》1996,41(14):1278-1280
<正>C60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了深入研究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物性,以及开拓其潜在的应用领域,通过C60粉来制备高质量的C60单晶体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报道的制备C60单晶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溶液法,即将C60粉溶于苯、甲苯、环已烷等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的快速蒸发结晶出C60单晶.此法优点是生长装置简单,生长条件易于控制,生长出的C60单晶尺寸较大,缺点是有机溶剂分子可能进入C60晶体内部;另一种是气相法,即在真空中加热C60粉,使其升华,并在冷端凝结为C60单晶 此法优点是生长的C60单晶纯度高、晶面规则,缺点是生长条件不易控制,生长的晶体尺寸较小.因此,无论用上述哪一种方法,目前要生长出高质量、大尺寸C60单晶都是很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关于C60晶体生长的动力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在C60晶体的甲苯溶液生长系统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C60晶体生长中的小面化晶体、枝晶及分形等生长形态,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用水溶液化学镀工艺制备了不同膜厚, 不同Zn含量的Mn1-xZnxFe2O4铁氧体薄膜. XRD衍射图像表明, 通过化学镀工艺制备的薄膜样品呈现单一的尖晶石结构, 是没有杂相和择优取向的多晶Mn-Zn铁氧体薄膜. SEM照片显示结晶良好的柱状晶垂直于玻璃基底生长. 57Fe背散射穆斯堡尔谱的测量表明, 化学镀工艺制得的Mn1-xZnxFe2O4铁氧体纳米晶薄膜的阳离子分布不同于块体材料; 其占据四面体A位的Fe3+离子数目远高于块体材料, 并由此导致薄膜样品的Ms明显地小于相应成分的块体值; 随着Zn含量的增加, Zn2+对于A位表现出强烈的化学亲和性而优先占据A位, 致使Fe3+不断地从四面体A位向八面体B位迁移; 对于Mn0.5Zn0.5Fe2O4的样品, 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 B位的Fe3+数目增加, 磁矩不再平行于薄膜平面排列并且磁矩与薄膜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宏观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当x = 0.5 时, 用水溶液化学镀工艺制备的Mn1-xZnxFe2O4的饱和磁化强度值最大, 为419.6 kA/m; 而矫顽力则最小, 为3.7 kA/m.  相似文献   

12.
杨志平  李盼来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9,54(13):1855-185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单一基质Ca10(Si2O7)3Cl2:Eu2+,Mn2+白色发光材料, 研究发现材料适于近紫外光激发, 发射高亮度的白色光. Eu2+发射中心形成峰值为426和523 nm的特征宽谱, 通过Eu2+向Mn2+的能量传递, 形成了峰值为585 nm的宽谱发射; 红、绿、蓝三色发射带叠加后, 在同一基质中实现了白光发射. 利用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公式, 得出Ca10(Si2O7)3Cl2中Eu2+对Mn2+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利用InGaN管芯(370 nm)激发Ca10(Si2O7)3Cl2:Eu2+,Mn2+材料, 获得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测得的色坐标为(x = 0.323, y = 0.327), 色温为5664 K, 显色指数为85%.  相似文献   

13.
纳米MgO的可控制备及其对B. niger的杀灭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蕾  李殿卿  林彦军  D.G.Evans  段雪 《科学通报》2004,49(22):2294-2299
以Mg(NO3)2·6H2O, 无水Na2CO3, 无水Na2SO4, 尿素和氨水为原料,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纳米MgO. 用所合成的纳米MgO对B. niger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了杀菌实验并与常见的光催化杀菌材料TiO2进行比较. 通过XRD, TEM, BET和FT-IR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 结果表明, MgO的杀菌能力随粒径减小而增大. 与纳米TiO2相比, 纳米MgO及以纳米MgO改性的内墙涂料, 无论实验过程光照与否, 对B. niger均表现出更好的杀灭活性. 对MgO杀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表明MgO极易水合, 使粉体表面包覆一层OH-, 利于高浓度O2-的存在, 而强氧化性的O2-离子破坏了B. niger细胞壁的肽键, 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兴起  沈吉  王苏民  王永波  刘卫国 《科学通报》2006,51(22):2690-2694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QH-2000孔沉积物介形类壳体δ18O记录可以作为季风强度变化的一项很好的指标. 17.5~11 cal.kaBP期间, δ18O偏正, 平均为2.37‰, 季风带来的降水较少; 11~10 cal. kaBP期间, δ18O快速由偏正转为偏负, 季风强度快速增强; 10~6.0 cal.kaBP期间, δ18O整体偏负, 平均为-2.15‰, 季风强度达到了最大; 6.0~2.5 cal.kaBP期间, δ18O值波动增加, 2.5 cal.kaBP以来, δ18O波动维持在3.0‰左右, 季风强度减弱. 区域对比研究表明, 青海湖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并非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而主要受西南季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激光直接溅射样品产生了系列Ge2Cn±和个别GeCn+锗/碳二元团簇离子, Ge2Cn+系列质谱峰的相对强度没有明显的强弱变化规律, 而Ge2Cn-系列具有一定的奇偶性. 采用B3LYP方法对GeCn, GeCn±, Ge2Cn和Ge2Cn±进行构型优化, 发现锗原子位于碳链一端和两端的直线构型最稳定. 电子态、绝热电离势、电子亲合势和键能变化值表明, GeCn中性分子在稳定性上存在奇弱偶强的变化规律, 而Ge2Cn存在奇强偶弱的变化规律, 两系列正负离子的奇偶性则不明显, 产生奇偶性的根本原因是价层p电子数. 理论计算与实验现象比较说明, 在Ge2Cn±的实际形成过程中动力学因素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辉文 《科学通报》1997,42(7):683-685
<正>设G是有限群,π是若干素数组成的集合.若G含有Hallπ-子群,则称G为Eπ-群;若G是Eπ-群,并且其所有Hallπ-子群均共轭,则称G为Cπ-群;若G是Cπ-群,并且G的任意π-子群均含在某Hall π-子群,则称G为Dπ-群.此外,如果G含有幂零Hallπ-子群,称 G为Eπ~n-群.有例子表明:Eπn-群的子群不必为Eπn-群,如G=PSL(2,31),π={3,5},这时G为Eπ~n-群,但G含有同构于A5的子群H,而H不是Eπn-群.  相似文献   

17.
以有机胺(乙二胺, 1,3-丙二胺)以及碱金属离子Na+做结构导向剂(SDA),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3种新型开放式结构的复合磷酸草酸铟(Ⅰ~Ⅲ), 并进行了结构及性质表征.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Ⅰ, Na[InPO4(C2O4)0.5]·H2O. Ⅱ, [C2N2H10]0.5[InPO4(C2O4)0.5]. Ⅲ, [C3N2H12]0.5[In2(PO4)(HPO4)(C2O4)]·H2O. Ⅰ~Ⅲ合成中所用的结构导向剂均位于孔道中. Ⅰ在Na+为导向剂条件下合成得到, 它的结构是由InO6八面体与PO4四面体共用顶点连接成四元环磷酸铟层, 层与层之间由草酸基团C2O42-连接. 这一结构在a, b方向都具有八元环孔道, 为三维交叉孔道结构. Ⅱ的结构与Ⅰ类似, 不同的是, 它的客体分子是质子化的乙二胺而非Na+. Ⅲ中, InO6和PO4的连接形成双六元环二级结构单元(SBU), 这些二级结构单元之间通过草酸根连接, 在c方向产生了环形十六元环直孔道. 这三种磷酸草酸铟晶体数据如下: Ⅰ, 三斜, 空间群: P-1 (No. 2), a = 5.5662(17) Å, b = 6.454(2) Å, c = 8.966(3) Å, α = 102.609(4)°, β = 107.319(3)°, γ = 94.426(4)°, V = 296.56(16) Å3, Z = 2, M = 294.81, ρcalcu = 3.301 g/cm3, R1 = 0.0275, wR2 = 0.0731. Ⅱ, 三斜, 空间群: P-1 (No. 2), a = 5.653(4) Å, b = 6.627(4) Å, c = 9.391(8) Å, α = 70.788(8)°, β = 75.836(12)°, γ = 89.681(9)°, V = 321.1(4) Å3, Z = 2, M = 283.85, ρcalcu = 2.936 g/cm3, R1= 0.0664, wR2 = 0.1572. Ⅲ, 正交, 空间群: Pccm (No. 49), a = 10.350(2) Å, b = 12.190(2) Å, c = 13.000(3) Å, V = 1640.2(6) Å3, Z = 4, M =272.32, ρcalcu = 2.206 g/cm3, R1 = 0.0691, wR2 = 0.1831.  相似文献   

18.
La0.3Ca0.7Mn1-xWxO3体系的电荷序和自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样品La0.3Ca0.7Mn1-xWxO3(x= 0.00, 0.04, 0.08, 0.12, 0.15)的M-T曲线、M-H曲线及ESR谱的测量, 研究了Mn位W掺杂对La0.3Ca0.7MnO3体系电荷序和自旋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0.00≤x≤0.08时, 体系出现电荷有序(CO)相, 体系自旋序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顺磁(PM)-电荷有序(CO)-反铁磁(AFM)变化; 当x≥0.12时, CO相融化, 并有部分CO相残留在PM背景中, 体系自旋序主要是顺磁(PM), 在低温下出现铁磁(FM)团簇.  相似文献   

19.
弛豫型铁电单晶0.76PMN-0.24PT的铁电相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介电铁电与热释电表征法, 结合电畴结构的实时观察, 对0.76PMN-0.24PT 单晶的相变特征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铁电性质介于典型弛豫铁电体与正常铁电体之间. 该单晶极化前具有一种处于微畴至典型宏畴之间的过渡型电畴, 其(001)晶片在极化后发生场致相变, 并在其后的升温程序中表现出两个特征温度TdTm . Td 为电容率随温度下降而开始急剧下降的温度, 对应于零场升温程序中的由电场诱导的典型宏畴-过渡型宏畴的转化; 在Td ~Tm 温区, 晶体持续发生铁电-顺电相变或退极化作用, 以宏畴态存在的铁电相与顺电相共存; 在略高于Tm 的温度, 晶体转化为宏观顺电相, 铁电相以微畴态存在. 由于场致相变与晶体取向有关, 相对于同成分的单晶来说, 多晶陶瓷在同样的温度-电场历程下显示不出特征温度Td.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细胞色素b559 (Cyt b559)在光合系统中的功能, 采用大引物定点突变技术, 将衣藻叶绿体Cyt b559 α亚基(psbE基因编码)中与组氨酸(His23)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丝氨酸(Ser24)定点突变为苯丙氨酸(Phe), 获得突变体S24F. 对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 S24F既能进行光合自养也能进行光合异养, 但是在自养和异养条件下, 其生长速率比对照慢; S24F的PSⅡ放氧活性约为野生衣藻细胞的71%, S24F的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比野生型对照低约0.23. 此外, 相比野生型对照, 突变体S24F对强光更加敏感; SDS-PAGE和Western杂交的结果表明, 对Cyt b559 α亚基中Ser24的定点突变影响了Cyt b559 α亚基及其他膜蛋白, 如LHCⅡ和PsbO等的表达. 上述结果说明, 虽然Ser24残基并不参与血红素配位, 但其对维持PSⅡ的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