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样地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32种,3 129只次.依据鸟类的栖息活动格局将11种优势种和常见种鸟类划分为地面灌木层活动集团、树干中层活动集团、树冠层活动集团.聚类分析表明,鸟类各集团栖息基层活动空间位置相对分离,使得三大集团对资源充分利用.分析发现5种优势种鸟类在植物群落垂直方向各有相对稳定的分布层.同种鸟类随季节变化在植物群落垂直方向的分布呈动态变化.优势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大,且同科的鸟类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济南自然景观变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讨论了鸟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明鸟类群落组成、分布状况与环境类型和自然景观变迁有关。环境结构类型决定鸟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自然景观变迁、植被结构和植物群落发育状况均对鸟类群落的演替及其变化程度有着深刻影响。城市鸟类群落特征是由城市环境空间异质性低决定的,为改善城市环境应丰富植被物种,增加植被层次和绿化面积,建设、保留一定面积的景观绿带、绿岛,有利于鸟类利用廊道作用向市内输入,增加城市鸟类的多样性,发挥鸟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现存云南油杉混交林的稳定性和演替趋向,采用标准样地设置法研究了昆明西山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群落垂直结构较为复杂,乔木上层主要是云南油杉,个体数量不多;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分布在群落乔木中层以下;在乔木中、下层中云南油杉植株较多,但大多为枯立、断梢或生长不良的植株.云南油杉的幼苗和幼树在林下层更新不足,云南油杉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然而,滇青冈和高山栲个体径级分布为连续分布,且通过实生繁殖和萌生繁殖2种方式进行更新,主要以萌生苗方式更新,使其具有很大的"幼苗库",为其更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油杉种群极有可能被滇青冈或高山栲种群所取代,混交林将会演化为以滇青冈或高山栲为建群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4.
山地灌丛是原始森林被砍伐以后形成的次生景观。这样的景观在我国东北林区占有很大面积,同时,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正在日益增多。因此,对其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尤为显得重要。对阐明鸟类与环境关系,提供鸟类保护,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通过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潜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国外 Emlen(1972)和 Kricher(1975)曾有过专门报导。但是,他们研究的植物群落多为草地、灌丛、沿河森林和次生柞木林。未见对原始森林的研究。国内,对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尚少,还未见有专门报导,仅高玮(1982)对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群落演替有过报导。为了深入探讨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结构特点,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我们于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在长白山北坡三个植被垂直带6个植物群落5个工作点,作了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9-03—2001-0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鸟类84种,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6个集团.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地面取食集团的物种数、种群密度与灌木丛的高度和盖度成正比.影响鸟类密度的栖息地参数对于不同物种存在较大差别.对地面营巢集团鸟类而言,随着灌木高度和盖度的增加,鸟类数量明显上升;而林冠营巢集团鸟类的数量却随着灌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鸟类种群密度和均匀度受到灌丛高度异质性和乔木高度的显著影响,而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与灌木高度异质性以及乔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施肥和刈割对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植物群落施肥和刈割的田间实验,利用群落中各种植物在不同施肥水平以及刈割强度下相对竞争力的变化,研究了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机理.实验结果显示:施肥或者刈割,在显著地改变植物群落总的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地改变了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相对竞争能力;施肥或者刈割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不同物种的相对竞争能力(或提高或降低其相对竞争能力),即各个物种的生长因处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长反应.由本实验结果可推测:植物群落当前的植物组成和结构是构成该群落的各种植物对过去各种生态因子不同响应的结果;生态因子的任何变化,都将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施肥和刈割具有提高多数物种相对竞争能力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生活型谱、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推测:该地区植物群落垂直分布较明显;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61.6%;栓皮栎和锐齿栎在群落中正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1984—1985年5—7月我们对甘肃冷龙岭地区夏季5个鸟类群结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收集鸟类43种,隶于4目、15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占86%.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2.49.草甸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0.52;亚高山灌丛鸟类群落均匀性最高,0.883,草甸鸟类群落最低,0.474;现存生物量阔叶林鸟类群落最高,725.8克/公顷,混交林最低,142.9克/公顷.繁殖鸟群落多样性指数除与群落中种的多少,相依植物群落层次相关外,与环境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生态位的多样性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对不同输沙量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在风速相近、物质组成一 致和下垫面性质相同情况下,随着风沙流总输沙量的增加,在非均匀沙床面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垂向分布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点 。其中,随总输沙量增加粗沙输沙量总量并无增加,其输沙量下层减少、中层增加、上层减少,垂向分布转变为典型负幂函数模式 ;中沙在不同高度的绝对输沙量均有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4 cm)减少、上层(4~60 cm)增加或基本持平,其垂向分布基本 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尤其是在0~60 cm高度内的分布随总输沙量的增加由负幂函数转变为指数函数;细沙输沙量总量和不同高度的 输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6 cm)减少、上层(6~60 cm)基本持平或增加,垂向分布符合典型的指数函数 布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应与不同风速气流的携沙极限以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湘西洛塔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个体大小、垂直结构、水平分布和群落演替关系先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外貌由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五裂槭等中、小高位芽植物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有青冈栎、石栎、头状四照花和五裂槭;组成该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6种;个体高度呈金字塔增长趋势,径级结构也有类似结果;在水平分布上,优势种为集群分布,常见种则为随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绿荫公园为例,通过测量群落中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研究不同时期3种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群落A的平均土壤温度最低,比群落C低5℃左右;在测定的各个时期,群落B、群落C的空气温度有时超过30℃,变化幅度明显,群落A的空气温度在30℃以下;在空气湿度上,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A的CO2浓度与光照强度分别高于群落B和群落C.群落A的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对于降低空气温度,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证了下层植物具有合适的光照条件,该项研究为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秋季机场环境与鸟类群落分布的关系,利用路线调查法对河北东部机场秋季鸟类的群落组成、分布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鸟类43种,隶属于10目24科,其中迁徙鸟类(包括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最多.雀形目鸟类为12科21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48.8%,为机场鸟类群落的主体,其中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家燕(Hirundo rustica)、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和云雀(Alauda arvensis).分析机场不同区域的鸟类分布,位于跑道右侧的样带3的鸟类活动频率最高,鸟类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样带(p0.05),其次是该区域样带4,鸟类密度在5个调查区域内最大.建议降低机场环境的多样性以破坏鸟类适宜生境,达到减少机场鸟类活动,降低鸟击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森林群落结构是城市森林研究的基础,是由不同植物种类及其在空间分布的不同格局决定的.笔者从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的动态、群落树种的选择及人工群落配置模式3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苔生菜为材料,研究温室多层立体栽培条件下各层光温环境对生菜产量和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架中层日平均光辐射强度仅相当于上层的36.4%~45.6%,下层仅相当于上层的24.8%~37.3%;晴天10:00—16:00时段光辐射强度相对较高时,各层温度差异明显,中层温度为上层的84.8%,下层为上层的73.2%;最上层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主茎高度、叶面积均高于中层、下层.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表明:随着立体栽培中层和下层光照和温度降低,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降低,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逐渐升高.本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室多层立体栽培模式下生菜的产量和光合能力受光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构树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构树实生苗造林,分别2个径级,即0.5 cm~1.0 cm、1.0 cm~1.5 cm,3种处理:即留顶+留根、截顶+留根(留顶30 cm)、截顶+切根(留顶30 cm+留主根5 cm).通过对构树苗木不同处理造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幼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构树造林苗木径级标准和处理方式提供依据.结论:1)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垂直层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容重大径级略小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大于小径级.含水量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含水量大径级大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小于小径级.总孔隙度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总孔隙度大径级、小径级相差不大,下层小径级大于大径级(C处理除外).总体上两种径级均为C处理土壤容重最小,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最大,土壤结构好.2)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为上层>下层,幼林地>无林地,同一处理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径级小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大于小径级(C处理除外);两种径级C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试验区土壤属于碱性,pH值均在8.00左右.pH值是幼林地为上层>下层,无林地为上层<下层.  相似文献   

17.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模糊数学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模糊C-均值聚类和模糊排序方法研究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类型的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保护区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相协调.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2种模糊数学方法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生态关系,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可在今后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骆马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各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与大型水生植物有密切关系,大型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TP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上层>下层>中层;在沉积物无机形态磷的迁移转化过程中,植物区各层沉积物中Fe-P浓度变化较大,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小顺序为上层>下层>中层;植物区中、下层沉积物中Ca-P浓度呈先升后降趋势,上层呈先降后升趋势;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吸收作用和改变微环境作用影响各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迁移转化,对Fe-P,Ca-P有显著影响,对Al-P,O-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植物-土壤系统的作用机制复杂,揭示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的限制因子,筛选配置最优的植物群落类型,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再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城市道路绿化带土壤管护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南京市大气污染程度排名前列的3条城市道路(江北大道、诚信大道和仙林大道)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勘察和土壤采样分析,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划分群落类别(单层群落、双层群落、3层群落和4层群落),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算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 随群落层次结构的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升高趋势。4层群落的土壤含水率普遍较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速效钾的含量随群落层次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土壤因子更易影响植物的分布,而对植物种类的影响最小;土壤全钾、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pH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平均关联系数均大于0.90,与物种多样性的关联度极强。随群落层次结构的增加,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度增大。结论 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其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在考虑环境条件和交通需求的基础之上,植物群落的构建应首先推荐结构丰富的4层群落。  相似文献   

20.
甘南亚高山草甸群落垂直结构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南亚高山草甸群落中45种主要组分种的相对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种在群落中的相对高度的时间上的差异极为显著,即各个种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地位随时间而变化;在群落垂直结构上处于某一层的种类数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在夏季趋对称分布,即处于中层的种数多;群落垂直结构分层在生长初期较多,面后期则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