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必须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情势所要求的;是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两手抓”的理论,体现了他的整体协调的社会发展观,从根本上否定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错误论调,从而提高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李光 《甘肃科技》2001,17(3):5-5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认识和适应新形势下两个文明建设并进的基本战略目标,如何搞好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的重要课题。1 两个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更…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是香港回归、召开党的十五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也是西湖区通过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验收的第一年。根据区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个战略,坚持三个面向,突出四个“重”字,抓好五方面工作,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西湖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围绕一个个G: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于服务于这个中心,特别要用心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深化两个战略:要深化“科教兴区”战略,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工作既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为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文学关系的基础,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而文艺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后,又反过来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力量对社会发展起能动作用。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时期出发,结合本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了,精神面貌会大有变化。”“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冯锐 《科技信息》2008,(30):331-3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的要求。从农村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它不仅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保证,并且还是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过渡的必要的精神条件。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我们就有必要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首先,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是“两个文明”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客观要求。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都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一重要概括,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两种文明的建设是互为条件的。这是存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关系,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要以物质文明的建设为基础。就文化建设来说,这一点是很明显的。第一,物质生活的改善,会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多的  相似文献   

8.
林水锦 《科技资讯》2006,(33):161-162
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积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与两个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图书馆是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信息中心,也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一方面是两个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另一方面是两个文明在发展总过程中的不平衡性。正确揭示这一规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要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注重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地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这两个基本点,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各自以自身为中心,使得资源的分配利用不能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应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汲取外来文明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而对其成功经验的解析可谓见仁见智.通过对日本历史上两次大规模学习、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文明—华夏文明、西洋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日本最根本的学习外来文明的成功经验在于其端正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3.
西欧古典文明和当时的东方(近东与北非)文明有重要差异,希腊罗马文明的特征为希腊罗马哲学发挥文化创造力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各种东方文明和西欧古典文明的和谐交往,对希腊古典哲学、希腊化与罗马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吸取东方文明的成果,是希腊罗马哲学产生与演进的重要因素。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的和平交往与和谐融汇才是人类进步的主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各种政治文明都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超阶级的政治文明是不存在的。我国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文章认为搞清楚上述问题,对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一些印欧种游牧民陆续离开草原,向各文明地区发起进攻,并在文明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新的国家。在此迁徙过程中,古代文明进一步融合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加强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基本内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弄清这种互动关系的具体内容,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妥善处理好古都与首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建筑与传统旧建筑的三个关系.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她的建设既要继承、保护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要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接续上当代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空前伟大的建设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尽管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落后于经济建设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塑造全国文化中心形象的六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补充了生产力要素中的领导要素、动力要素和保障要素。从政治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来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效应。政治文明的生产力效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其检验标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应充分发挥政治文明对生产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相联,“三个代表”对当代中国文明的发展既规定了基本格局又提供了根本保障。“三个代表”指引下的当代中国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生活日益美好、素质日益提高的新文明;“三个代表”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全面而有力地保障了当代中国文明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