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瓷彩绘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加彩,使用的色料为红色和黑色,这为后来陶瓷彩绘开启一个伟大的序幕。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氤氲而深沉;沧桑红店,瓷器色彩斑斓而琳琅。自明代起,景德镇就呈现了"匠从八方来"的繁荣制瓷局面,出现了以专门在白胎上进行彩绘的行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店铺被称为"红店",而在瓷器白胎上进行彩绘加工这种繁杂的工作被俗称为"画红",可以说,对"画红"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对景德镇彩绘发展史管窥一豹。本文通过对景德镇"红店"的考查研析,探讨景德镇"红店"现象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宋五大名窑对景德镇窑瓷器在造型、装烧、装饰等方面的影响,其中着重分析了定窑和景德镇窑之间的生产、运输方面的对比,景德镇窑充分吸收了定窑白瓷的各项优点而赢得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置官窑,促使景德镇发展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China,既是中国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我国陶瓷制作技术早就源远流长,陶瓷文化更是传承至今。而我国最出名的陶瓷制作手艺便在景德镇,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承最为具体,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陶瓷产业开始逐渐出现下滑的趋势。因此,我国的陶瓷产业需要打破常规,进行创新,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4.
袁晓 《科技资讯》2006,(7):233-234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我国制瓷史的发展从未间断,窑址古迹的遗存极为丰厚。由于窑遗址中残存的历史信息最为丰富,是文物研究者们考察古代制瓷技术最可信赖的资料。窑遗址的历电价值和科学价值极为突出,是研究我国陶瓷相关研究的重要实证。保护窑遗址有助于促进我国陶瓷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根据考古成果证明,吉州窑芒口瓷器的始烧时间晚于景德镇窑,终烧时间也晚于景德镇窑.吉州窑芒口瓷器始烧时间晚的原因是景德镇窑人急于解决仰烧碗口变形问题,而吉州窑仰烧碗口不变形,所以吉州窑人没有急于采取覆烧法.后迫于税收压力和优质白土缺乏的压力,采用了覆烧法.入元以后,由于景德镇窑发明了高岭土和瓷土二元配方制胎法,解决了原料压力和仰烧碗口变形问题,从而淘汰了覆烧法,而吉州窑一直没有解决优质瓷土原料问题,所以覆烧法一直延续到它停烧.  相似文献   

6.
提出我国古代陶瓷的输出很可能在汉代就已出现,指出景德镇在晚唐五代及宋初时瓷器的外销就可能已十分火爆且影响很大等猜想。根据已发现的资料指出元代的瓷器已经远销到西北非而非学界所说的非洲东海岸。论证了我国宋元以前的陶瓷输出与世界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7.
许莉  陈驰  付小睿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2):130-131,11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国,瓷器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粉彩瓷与颜色釉瓷、釉下彩绘瓷(青花、釉里红)、雕塑瓷合称为景德镇四大名瓷。粉彩艺术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而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是因其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秀丽雅致、晶莹明亮的艺术特点及魅力影响世人的目光。它作为陶瓷艺苑中的奇葩,永远焕发着独特的光彩。本文论及乾隆时期粉彩瓷及当代粉彩瓷的特点,并对乾隆时期粉彩瓷及当代粉彩瓷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而希望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去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瓷都景德镇。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氛围。开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
江西景德镇湖田窑与湖南羊舞岭窑早期同属于烧制青白瓷的瓷窑体系。该文通过对宋代景德镇湖田窑与羊舞岭窑早期(宋元)青白瓷的窑炉与窑具、装烧工艺、制作工艺、品种与造型、胎体与釉色、装饰等各方面特征的研究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两窑既有同时代的共性,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羊舞岭窑早期青白瓷既是受湖田窑青白瓷的影响而产生的,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宾阳县邹圩镇下窑村制陶技艺历史悠久,其制陶原料包括采自本地的黄白色和红色陶土、天然土釉红珠土以及白色化妆土;成型方法有拉坯成型和模制成型两种,使用的主要工具有陶轮、泥弓、抵手和陶拍等;烧制陶器的窑炉分为龙窑和阶梯窑两种,阶梯窑烧成温度超过1200℃,最高可达1300℃以上。调查认为,宾阳下窑村制陶技艺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等文化特性,应加强对其制陶历史、工艺和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姗 《科技信息》2012,(14):158-158
景德镇制瓷源远流长,明清两朝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一方方陶瓷款识铭刻着历史的浮沉,传承着瓷都的文明。研习景德镇明清两代瓷器款识,方寸之间,景象万千,诠释了中国陶瓷制造的盛衰,更见证了瓷都陶瓷文明的盛景。  相似文献   

12.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创造发明, 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 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曾为之骄傲,伴随着历史车轮飞转,进入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曾引为自豪的陶瓷产业,由于技术的滞后,风光不在,具有千年瓷都美誉的景德镇陶瓷产业也难觅曾经的辉煌,如何重振瓷都雄风,振兴中华陶瓷产业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紧迫的重任。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何在,作为国家区域创新建设试点的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它成为重振千年瓷都景德镇辉煌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给科学院下达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的任务,原本是研究玻璃和新材料的李家治先生被调去从事陶瓷研究,从此开始其陶瓷研究之路.在李家治先生带领下,这个研究团队成为世界上唯一对从陶到瓷的技术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研究的团队,并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古陶瓷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库",还建了闻名遐迩的科窑作坊",在世界上成为研究中国陶瓷的圣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热膨胀仪等对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两件待修复的残破瓷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刻莲瓣白釉盏瓷胎内含有大量棱角状石英颗粒和暗色的含铁矿物,其刻花的填料主要成分是含铁矿物,而青白釉瓷碗胎体中发现了较多的磨碎熟料颗粒,两件瓷器可能各来自于萧窑和景德镇窑,器表污染物分别为土锈和铁锈.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的窑口呈现百花争艳的态势后,到了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一家独大的甚至一统天下的制瓷新格局。由此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了明代瓷器的时代特征。而后,清代彩瓷更是呈现品种繁多、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千姿百态的特点。因此,探究明清彩瓷的历史成就,是为了更好地看待当代陶瓷艺术的不足,并积极借鉴明清时期陶瓷创作中的宝贵经验,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科学世界》2006,(8):82-87
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绚丽文化,同时也是世界陶瓷的故乡,英文中的“瓷器”就是用china这个词来表示的。现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是我国裴李岗和磁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其代表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最高烧成温度约为900℃左右。其后.陶器的制造工艺一直都在发展,到了大约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6世纪),我国的制陶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制陶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青釉瓷器.其烧造温度要求在1200℃以上,瓷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釉质,从而拉开了我国五彩缤纷的瓷器发展的序幕。接下来主要发展了两大瓷器类型。一为色釉瓷,一为彩绘瓷。色釉瓷包括各种颜色釉,如钧窑.汝窑、定窑和龙泉窑等;而彩绘瓷则主要涵盖了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瓷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对邢窑巩义窑白瓷化学组成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邢窑不同时期细白釉瓷的胎料产地和配方有所不同;巩义窑唐代3个细白釉瓷的胎料产地和配方非常接近;邢窑巩义窑细白釉瓷胎的化学组成有些相似,但胎料产地不同.邢窑巩义窑粗白釉瓷胎的原料产地各自都比较集中,配方比较简单,化学组成有些相似,但不同窑口的胎料产地也有所不同.两窑窑工在制作工艺上曾有过交流.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陶瓷艺术,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不断出现新技巧,高温颜色釉在装饰中的巧妙运用,就是其中之一。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颜色釉又是陶瓷装饰历史最悠久、色彩见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装饰形式,吸引着上至皇族、下至庶民、远至外夷、近至华裔的群众喜爱。古往今来,颜色釉作为陶瓷装饰的始祖,始终伴随着瓷都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本文拟从分析高温色釉装饰元素瓷画意蕴美,及高温色釉前景,阐述艺术特性及现代审视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摘     
紫色的砂砾岩、砂页岩长期受到风雨侵蚀,风化成为呈紫棕色的粘土。江苏省新沂县北沟乡砖瓦厂利用这种粘土,采用“四孔推板窑”一次烧成工艺,试烧成功粘土质无釉墙地砖。该窑炉为长方形,有四孔窑室,从窑的一端并列伸向窑的末端,并分为预热带、焙烧带和冷却带。在焙烧带和冷却带相接处,窑的两侧设置点火灶;从灶口中心向左侧1.65米处。上下设置两个事故处理孔;在灶口的右上方留一个小洞,便于观察窑室内的火情。在焙烧段设有排烟总道,通向厂房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体会和窑炉设计的经验,结合国内外陶瓷窑炉的现状,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设计新型的节能窑炉,提出了节能设计的重点应为窑体的宽截面、平吊顶设计、高速等温烧嘴及窑体材料的全面轻质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