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程控变焦透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显示在两个程控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上的菲涅尔透镜建立程控变焦成像系统的方法.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分析,得出了成像系统的放大率与两个菲涅尔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设计了系统所需要的菲涅尔透镜,对该成像系统的成像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并讨论了LC—SLM的抽样基元大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相应的光学实验装置,并给出了与计算机模拟相一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激光衍射的实验教学环节,提出利用成像的激光衍射细丝直径测量方法,开发出结合光学原理、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内容的综合精密测量实践系统。由于该系统采用面阵探测器结合图像处理的方法处理衍射光斑,可有效排除由于待测细丝倾斜角度不同造成的测量误差,此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工业在线实时测量。该实验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光学在工业检测领域应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传统光学测试有大量繁琐的前后期处理过程,集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的智能光斑分析仪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自动实现成像光斑的灰度数据采集及后续图像处理,测量准确、直观,对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研制过程中数据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晨朝  郝晓剑 《科技信息》2011,(26):409-410
基于基模高斯光束衍射倍率因子M2近似为1这一条件,利用几何光学成像原理来模拟基模高斯光束通过透镜的成像规律,给出了一种计算透镜像方光轴上不同点处高斯光束光斑半径的简便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物距lc,高斯光束的衍射倍率因子M2近似为1,激光束经透镜聚焦与普通平行光束的聚焦过程相似,符合几何光学成像原理。通过几何光学方法和ABCD定理推导出了高斯光束光斑半径表达式,并进行数值计算,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值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出的光斑半径符合较好,满足瞬态高温测量中探测器光敏面对激光光斑尺寸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的分辨能力,自主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多光束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包括有3束激光束,分别为405 nm实心激发光束、488 nm实心激发光束以及488 nm空心损耗光束。通过Labview程序控制纳米位移台与单光子测器间的数据采集,采用80 nm金纳米颗粒探针扫描方式对该成像系统进行纳米尺度的光束调制,完成了多光束显微成像系统的光学调节,主要包括有多光束的光斑整形、多光束间的光束空间重合度优化以及对应光斑强度分布的仿真模拟。通过已知绿色荧光蛋白样品的测试结果,说明了该方法对于系统中光束空间重合度的提升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物点,平面物体关于透镜成像的横向放大率和纵向放大率的定义式、函数曲线及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全自动1.064μm红外导引头的成像光斑测试仪,介绍了各部分功能实现的措施以及最小成像光斑和离焦光斑的图像处理方法,该测试仪以1.064μm导引头为被测对象,采用1.064μm的激光光源模拟无穷远点光源,以红外面阵CCD探测器为接收器,实时采集的信号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进入计算机,采用重心法对所采集的光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光源通过被检测系统后在其焦面上和成像光斑的质量,它用数据和三维图形显示测量结果,可用于检测红外导引头最佳像面和离焦像面光斑的位置、大小及光能分布,并用于测试轴外视场的光斑,全部检测实现了“一键通”,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光学系统的检测,评价光学系统的质量,特别是光学聚焦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透镜成像放大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物点、平面物体关于透镜成像的横向放大率和纵向放大率的定义式、计算式、函数曲线及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热成像系统最佳角放大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眼-脑视觉理论,研究了热成像系统角放大率。结果表明:热成像系统存在在最佳角放大率。给出了最佳放大率的确定方法;讨论了电视型热成像系统的最佳观察距离。所得结果可用于热成像系统性能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以及夜视系统的人机工程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纳米科学和生命科学不断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分辨率需求,如在光学显微镜、光刻、光信息存储等诸多光学应用领域,在传统光学领域中,由于空间衍射极限的存在,导致聚焦光斑尺寸和远场成像出现极限分辨率的问题。突破衍射极限在远场实现超分辨率成像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近期研究学家说明了微球可以实现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率成像。本文我们分析微球的聚焦特性。微球的聚焦光斑尺寸可以突破衍射极限,其腰斑半径小于λ/2。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聚焦光斑的尺寸与微球的半径以及折射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CCD和液晶图形发生器的光学多参数综合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CCD摄像器件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光电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在采用CCD摄像机、LCD图形发生器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讨论光学多参数测量新方法及其测量系统,实现了焦距、视放大率、调制传递函数以及视差等参数的测量,并着重论述了光电自动定焦在光学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实验证实,该类光学参数测量方法比传统人工目视测量更客观、更准确,测量效率更高,可逐渐取代部分传统目视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自动对焦算法不能实现最优对焦,以及易受清晰度评价函数局部峰值影响,从而导致重复性和稳定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的清晰度评价算法和全局最优拟合算法,应用于工业影像测量的自动对焦.该算法用模糊熵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可降低噪声以及放大倍率和光照强度变化对自动对焦性能的影响,结合多尺度全局搜索和微尺寸曲线拟合搜索算法,避免局部峰值的干扰以实现最优对焦.该算法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尤其是针对光照不稳定和变倍精度不够高的环境下,具有很高的聚焦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有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工业影像测量对自动对焦的要求.通过实际工业影像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技术测量圆度误差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圆度误差转化为轴上物点的移动,利用理想光组轴向放大率理论来实现微位移的放大,并通过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将光斑像点的位移转化为电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位移与电信号的转化;在测量圆度的同时,采用圆光栅来测量工件转角,实现整周的圆轮廓实时记录;对于圆度误差的评定采用最小二乘法,并经过对比实验,证实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可行,实现了圆度误差的整周连续测量,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 μm.  相似文献   

14.
纵向放大率描述理想光具组的纵向共轭性质,在数学形式上是物象曲线的斜率,从纵向放大率的定义出发,结合物像曲线,分析了理想光具组的纵向共轭规律,并举例说明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将普通光学荧光显微镜集成为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仪器,使一般光学仪器光电化、信息化、网络化,可用于SARS和其它流行病毒、病原体荧光免疫法检测,在显微工作站光电放大器、医学应用软件和远距离多终端同步实时图像显示装置等方面有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影响回转曲面面积图像检测系统的误差源,从照明系统、CCD摄像系统及摄像系统的标定分析了光学系统对测量误差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光学系统硬件和图像处理算法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和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移动目标的深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散焦图像移动目标深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台带有远心镜头的CCD摄像机,沿光轴方向转移目标拍摄两幅图像,根据所拍摄景物图像的散焦半径与图像大小计算目标景物距摄像机的距离,采用远心光学镜头代替普通镜头可使图像的大小与散焦半径之间的关系简单,该方法融合了图像的大小与散焦半径两个信息,使深度计算更加准确,由于该方法只需要一台参数固定的CCD摄像机,可以免除图像间的配准和特征点的选取,有利于实时系统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 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柱状曲面容器内粒子图像测速中径向畸变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粒子图像测速(PIV)中速度矢量由于折射率引起的光学畸变进行了系统校正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柱状曲面容器内PIV测量的径向光学畸变校正方法。并应用于泰勒一库埃特流测量的校正。  相似文献   

19.
瞬态浓度场的光学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光学粒子散射理论,研制了具有非接触式、全场测量、被测面积大和成本低等特征的瞬态浓度场定量光学测量系统,其可以测量瞬态浓度场的相对值,经过标定也可以测量绝对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的接触式单点浓度测量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全场瞬态测量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了空对地观测相机在工作时达到接近衍射极限的高分辨率成像,采用扩展信标和相应的H-S波前传感器探测成像系统入瞳面上的波前畸变,以实现动态补偿.基于这种波前探测、重构的模式下,推导和分析了波前探测系统焦面上子孔径图像信噪比的估算公式.根据模拟实际的一组参数值,表明该图像信噪比过低,不能满足探测精度的要求,继而提出减小探测系统的垂轴放大率和增加测量次数提高图像信噪比的方法,实例计算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