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计及膜力影响、受均布载荷的四周固支矩形加筋板组合结构进行了刚塑性大变形分析。首先对变形模态建立了判别条件;进而根据变形模态和塑性铰线的内能耗散获得了残余变形的估算公式。经实例计算,并与ADINA程序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获得了变形模态和最大残余变形值均相当一致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加筋板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能量原理和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矩形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应用极限原理导出了静力极限变形模态及变形模态判别条件;认为动力响应的变形模态与静力极限变形模态相同,计及板的膜力和加强筋轴力的影响,导出了塑性动力响应的运动控制方程.最后应用本理论和ADINA程序对固支加筋板结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3.
加筋弧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能量原理和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矩形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应用极限原理导出了静力极限变形模态及变化模态判别条件;认为动力响应的变形模态与静力极限变形模态相同,计及板的膜力和加强筋轴力的影响,导出了塑性动力响应的运动控制方程,最后应用本理论和ADINA程序对固支加筋板结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4.
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爆炸载荷作用下,具有1根纵向加筋及若干横向加筋的复杂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能量方法及刚塑性本构模型,导出加筋板的静力极限变形机构的形式及判别条件.假设动力响应的变形模式与静力极限状态时的变形模式一致,计及有限变形的影响,利用Jones-Sawczuk控制方程,导出指数形式的爆炸载荷作用下,加筋板塑性动力响应的持续时间及最大残余变形的表达式.理论分析与ADINA程序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5.
预测焊接变形的残余塑性应变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焊接以后构件中残余塑性应变的确定,以及基于残余塑变预测焊接变形的有限元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精密机械热变形计算中,通常只考虑温度在零件中的分布状况对零件变形所产生的影响。以车削零件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指出残余应力在零件热变形中所起的作用.在计算轴类零件热变形时考虑了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新的热变形数学模型.对残余应力在长期时效处理后消失时零件变形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通过算例,对残余应力引起的零件变形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残余应力对零件变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焦炭塔由于其苛刻的作业工况,在运行若干年后出现筒体鼓胀变形。对焦炭塔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圆柱形壳体弯曲理论对焦炭塔筒体在温度应力和内压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利用MISES屈服准则,可以判定在水冷阶段筒体部分区域进入塑性,产生周期性的塑性残余变形。残余变形随着生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得出焦炭塔的鼓胀变形主要是渐次塑性变形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微量Sc元素的AlMg合金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可在较宽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超塑性.在温度为520℃,初始应变速率为167×10-3s-1条件下拉伸变形时最大延伸率可以达到396%.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合金的超塑性效应是由变形初期的动态再结晶诱发产生,其超塑变形过程可分为亚晶超塑性阶段、过渡阶段和细晶超塑性阶段.  相似文献   

9.
藉助于Gl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拘束位移的方法,测定了HT80钢模拟CGHAZ的膨胀曲线和拘束应力曲线,研究了CGHAZ的相变超塑性现象,并试验获得了静拉伸强度与塑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模拟焊接CGHAZ中确是存在着相变超塑性,其变形量随着拘束位移的增大而增大;(2)相变超塑性具有使CGHAZ晶粒细化、降低强度和提高塑性的作用,这些都是以往难以实现的问题;(3)焊接过程的强拘束导致CGHAZ发生相变超塑性,不仅降低了CGHAZ的残余应力,而且改善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变形钢筋之所以能提高其强度,主要取决于材料冷轧后塑性拉伸及塑性扭转的残余应力。本文就变形钢筋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分析了变形钢筋承受弯曲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多层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实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变形后的结构建立平衡方程,基于杆件挠曲线的微分方程建立了三层框架二阶效应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和受压构件的挠曲效应(Pδ效应),是一种精确解。分析发现,剪切型变形和弯曲型变形模式具有不同的二阶效应规律,前者各层的附加弯矩只与本层层间位移和柱轴力有关,而后者各层的附加弯矩是相互关联的。规范推荐的框架结构二阶效应实用计算公式针对的是剪切型变形模式,其精度随轴力的增加而下降、随抗转刚度的增加而提高。当节点抗转刚度系数大于18时,框架结构剪切型变形所占比重超过50%,规范公式的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2.
刚塑性梁在任意冲击载荷下的有限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刚塑性假定,忽略应变强化和应变率的效应并考虑由于有限变形而导致的轴力的影响,研究任意时间历程冲击载荷下简支梁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为了简化计算,采用矩形形状的屈服条件,并将梁的运动依照塑性铰的不同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一和第四阶段为单铰运动模式,第二和第三为两铰运动模式.最后给出了任意时刻梁运动状态和变形状态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有限变形的影响,产生单铰运动模式的条件和小变形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纤维沥青路面的响应,基于弹性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不同的荷载作用时间、路面体阻尼比、土基模量和加载方式对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结构的路表最大弯沉的影响规律.对于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结构:不同荷载作用时间下,路面的动静态弯沉差值基本接近;随着路面体阻尼比的逐渐增加,路面的动态弯沉逐渐减小,但减小率和到达最大动弯沉对应的时间基本接近;随着土基模量的逐渐增加,路面的动态弯沉逐渐减小,但减小率基本接近;半矩形波荷载比半正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态弯沉大,而弯沉差值基本接近.分析表明,在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纤维的加入提高了路面的整体抗变形能力,但对路面的动态弯沉影响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钢桁腹式混凝土组合箱梁的挠度计算方法和影响其挠度变化的因素,将钢桁腹杆换算为具有等效厚度的换算钢腹板,对悬臂板纵向位移函数进行修正,再利用变分法原理推导综合考虑腹杆剪切变形和剪力滞效应的挠度计算公式.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组合箱梁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数值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高跨比和腹杆水平倾角对组合箱梁由腹杆剪切变形和剪力滞效应产生的附加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组合箱梁悬臂板纵向位移函数进行修正可提高挠度计算精度;对于处于合理高跨比的组合箱梁而言,其腹杆的剪切变形和剪力滞效应产生的附加挠度不可忽略;组合箱梁腹杆水平倾角仅会对腹杆剪切变形引起的附加挠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容拉格朗日-欧拉法,求解可渗透弹性悬臂梁式薄板在理想流体横向绕流下的小变形问题。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流速、板的几何尺寸及渗透参数对可渗透弹性悬臂梁式薄板挠度、应力大小的影响。假设弹性薄板的孔很小且均匀分布,不会对其弯曲刚度及外部流场产生影响,忽略小孔所造成的阻力。根据弹性薄壳理论和接触面动力学方程得到可渗透弹性梁式薄板的变形方程。利用线性渗透关系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求解薄板的阻滞压力。采用泰勒展开方法得到挠度函数和引起薄板变形的流体势函数待定参数的方程式,解方程求出待定参数,即得到薄板横向绕流发生小变形的挠度,进而可求出应力分量。  相似文献   

16.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预测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落锤式弯沉仪(FWD)弯沉盆反算路面不同层位的模量.采用Kenlayer程序计算各层表面的弯沉和应力,以及各层的永久变形参数,得到了不同荷载作用次数下的预测车辙,并利用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来分析该模型和车辙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加载过程中车辙的形成和车辙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四辊轧机轧辊弹性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轧辊弹性变形影响函数解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公式.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轧辊弹性变形解析软件.采用编写的解析软件对某1 700 mm热带轧机精轧机组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弯辊力将降低出口带钢凸度;弯辊力的变化对辊间压力分布、工作辊挠度及辊间压扁的影响较大,而对支撑辊挠度及工作辊与轧件间的压扁影响不大;辊间压力在支撑辊端部位置存在峰值.以上模拟计算结论均符合轧制理论及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偏摆角圆周密封分析,建立受力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结构分析与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不同偏摆角下主、辅助密封面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及泄漏间隙和泄漏量变化规律.主、辅助密封面应力和变形分布均匀,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位于凸舌处,主密封面最大变形大于辅助密封面,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随偏摆角增加而增大.热-结构耦合分析应力和变形与结构分析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均大于结构分析.主密封面间隙从轴承腔向气腔增大,辅助密封面间隙从中心向两端增大,接头处间隙最大.泄漏量随偏摆角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张弦梁概念和巨型网格结构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超大跨空间结构,提出了5种可能的索杆布置方案.研究了矢跨比对不同布索方案结构变形的影响,并对同一矢跨比下各布索方案结构的最大挠度、杆件内力峰值、支座水平反力、挠度和内力分布情况、稳定承载力及失稳模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且与同样形式未布索结构作比较.结果表明,预应力体系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巨型网格结构的整体变形、杆件内力峰值和整体稳定承载力.在各方案中,拉索交叉的索杆对称布置于立体桁架拱跨中大部分范围(非满布)的布索方式能最有效地改善结构静力与稳定性能,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剪切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剪切变形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挠度的影响,依据经典Timoshenko梁理论,参照已建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截面尺寸,简化选取等截面悬臂箱梁为分析对象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按不考虑剪切变形和考虑剪切变形两种情况计算了箱梁的挠度,分析了剪切变形的影响随箱梁高跨比的变化,并讨论了传统观点中的考虑剪切变形的高跨比门槛值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挠度计算中的适用性.然后,建立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的施工阶段分析模型,模拟箱梁的实际悬臂施工过程,分析了剪切变形对箱梁挠度的影响规律,计算并探讨了箱梁的长期徐变挠度,进而推算了箱梁的剪切徐变挠度.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徐变是造成箱梁持续下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