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贸易商品结构是两国贸易状况和贸易内涵的直接体现,反映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贸易利益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中日钓鱼岛危机对中日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中日贸易商品结构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具体情况与不足之处,提出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当今的贸易保护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们以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为旗帜,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我国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食用油进出口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资源稀缺,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科技研发落后和因政府投入不够导致的种植成本较高,中国的油料作物在产量、单产和出油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劣势.这使得中国每年需大量进口来自巴西、阿根廷、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油籽和食用油.中国食用油的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进出口状况呈现出极不平衡的趋势.通过对食用油进出口数量、进出口金额、主要几种食用油进出口数量、贸易市场结构及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得到中国在食用油进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会对其经过地区的经济贸易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利用结构洞理论的中介中心性指标对北极航线经济圈的贸易网络节点进行静态比较分析. 研究结论: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2)中、韩、日、美、加五国与北极航线经济圈国家的贸易联系最为密切,在贸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3)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是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这些国家也是中国在北极航线经济圈主要的贸易伙伴. 4)北极航线的开通,缩短了东亚、欧洲、美洲的距离,将会使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其中,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由于拥有丰富的结构洞和活跃的贸易联系,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5.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总体变化趋势,考察了我国进出口商品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特征及其蕴含的结构风险,提出构建重要资源安全贸易体系、转变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等一系列规避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世界贸易商品结构正向高科技、服务和绿色产品方向发展,而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如何改善、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稳定中国出口贸易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以货物贸易为对象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并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六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早、发展快,因此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套法规完备、分工协调、运行高效的政府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本文拟对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娜  魏巍 《科技与经济》2020,33(6):106-110
选取2000—2018年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进(出)口额以及竞争力评价指标作为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关系模型。通过参数设定,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变化仿真训练,发现不同贸易部门进口或出口的改变会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产生异质性的影响,不论是外延式数量还是内涵式质量。并给出如何通过优化和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响进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因素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影响进出口贸易规模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分析结果对我国有关部门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各种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2000、2010、2017年稀土资源型产品、功能材料和最终产品的国际贸易网络,解析了稀土产业链关键产品的全球贸易流动特征和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发现稀土关键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趋向复杂化,而各国的贸易关系、地位及其分工呈现异质性,体现在:(1)网络中存在少数关键国家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贸易关系和贸易量,关键国家的贸易变动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稀土供应中断;(2)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在稀土资源型产品和功能材料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丹麦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则始终是最终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国家;(3)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扮演着资源提供者和中间产品生产基地的角色。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1)放宽稀土原材料的进口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来源的稀土矿产资源;(2)提高稀土低端功能材料的出口关税及企业出口资质门槛,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中高端功能材料;(3)通过财政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制造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近年来的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中低能耗商品的比重下降,加工贸易的绝对增长幅度一直很高。能源价格波动通过影响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及原材料进口成本进而影响福建省出口商品的成本。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显示,能源价格变动对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产生冲击,其中对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价格、鞋靴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较大。福建省政府应积极采取能源措施稳定能源价格,引导出口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技术开发,转变出口贸易方式以减少将来能源价格上涨对出口成本造成的压力,保持出口贸易长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由进口价格上涨引致的输入型价格上涨是推动我国出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外物价上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和平均出口退税率下降,也对出口价格上涨产生了重要的直接推动作用。出口数量扩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度贬值等国内因素抑制了出口价格的上涨,并消化吸收了大部分由国外因素引致的出口价格涨幅,但国内因素对出口价格涨幅的消化吸收能力正在弱化。需要高度关注出口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汇率及其变化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水平等都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等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具体分析了东北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得出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提升速度不快、外贸整体水平不高的结论,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出口贸易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月度数据序列,首次应用R/S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计算得到了Hurst指数.结论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市场存在长期记忆性和分形特征,分数维数分别是1.1792和1.5785,这对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1996—2011年西部12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会对非贸易部门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但长期内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际贸易规则的引入,导致进口部门比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影响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湖南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等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了突破金融危机,扩大出口贸易,就必须加强湖南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具体措施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突出地区特色优势,发挥重点地区的龙头骨干作用;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壮大出口经营主体;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8.
通过1980至2009年数据,考察日本对中国和对印度商品贸易中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从日本出口看,2003年以后中印两国存在正的相关系数;从日本进口看,1991年以后中印两国则存在负相关系数。由此得出结论:在日本出口方面,中印在2003年后存在互补关系;在日本进口方面中印在1991年后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秀英 《山西科技》2010,(6):5-6,14
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中,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尤其对进出口企业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处理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和稳定发展。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协调合作,帮助涉外企业创造有利条件,使中国进出口企业尽快增强国际竞争力,走向世界。从人民币升值的背景谈起,对目前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最后对实证分析结论做出理论解释,提出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