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最重要的一种未来技术,将是对有生命的物质尤其是人的细胞进行巧妙的处理,而不是像用物理技术对无机物所做的那样。将这种新技术称作生物技术较为合适,而不是根据它的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而名命为诸如遗传工程或重新组合的DNA.  相似文献   

2.
Rho.  FHT 王乃粒 《世界科学》1992,(9):53-56,40
今日之科学政策和教育问题,需要用对一个强大的、丰饶的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精神加以解决。去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了纪念它创建40周年举办了一个庆祝它所取得的成就,展望基金会以及美国的整个科学和技术的下一个40年的特别专题讨论会。国家科学基金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3.
太空旅行或攀登珠穆朗玛峰能否有助于医生维持重症护理病人的生命,或者改善病弱老人的命运呢?凯文·冯(Kevin Fong)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正在研究人体对外伤和疾病的反应,以及在险恶环境之间的奇妙联系。他渴望亲自体验这些环境,包括进入太空。这也许就是《君子》杂志在最近采访他时称他为“太空医生”的原因。以下是詹姆斯·兰德森(Jarnes Randerson)与凯文·冯之间的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4.
1万年前农业开启先河,5500年前城市出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1世纪的今天,似乎未来已在眼前,但我们其实刚刚起步。对未来的展望表现出悲观成了挺时髦的事儿,但人类可能还得至少忍受十万年。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我们有能力明确是什么力量和方向将人类和地球弄成今天这个模样。有了知识,人类可以聪明地预测未来要发生什么。事实上,很多机构目前正致力于将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下个世纪,甚至更远,从恒今基金会到那些认为人类的存在正打造一个全新地质时代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未来50年,最大的科学突破会出现在哪里?作为世界科学界享有盛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创刊50年度祝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在2006年11月18日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当今世界最具才华的科学家各自对未来50年科学发展的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类渴望揭开的谜很多,包括:我们是否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能否从生理学上揭开意识之谜?生物的进化是否已有新方向?物理学家能否发现宇宙的万物之理?……事实上,如果刚刚过去的50年在科学上的革命性变化可以互联网和人类基因组为代表的话,那么,未来50年科学上的激动人心的进展,我们现在甚至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人们所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根据科学专家们的预言与一些先进国家的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将发生令人瞠目咋舌的巨变。 衣:功能服装显风流 服装将沿着功能方向开辟新的天地。所谓功能服装,就是能够自动调节温度或具有耐热、抗磁等多种功能的衣服。目前,这些功能服装开始展现它的雏形,这里介绍其中9种。  相似文献   

8.
仅在50年前,科学家的数目大约是今天的十分之一。当前,在美国大约有25万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也许全世界会有100万之多。科学家的数目还以每年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在过去几年中,次发达国家中科学家数量增长速度甚至更快,这些科学家中有许多在发达国家接受训练。次发达国家可能将是科学家数量在将来增长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的国家资源用于科学研究,科学也繁荣起来了。目前,美国每年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大约有100亿美元,全世界的数目大约是它的3倍。大约60年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前几讲中已概要地研究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方法、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现在,也许值得来探讨一下:不久将来,即今后十年左右,科学在若干方面可能发展的前景如何。首先,我们可以预期,应用科学将大量生产出各种崭新的合成产品:从建筑工程需用的各种重量轻、强度  相似文献   

10.
是什么改变了人类对周遭世界的理解以及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认为,也许,只有科技进步才会带来人类世界的根本性变革。未来,科学进步在改变自身的同时将会在哪些方面对人类进步带来潜在的或革命性的影响?《新科学家》杂志就此梳理出50个科技亮点,并邀请众多知名科学家进行解读,共同诠释科技变革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这些亮点的涉及范围遍布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DNA折纸术、超级进化、脑图谱、拓扑绝缘体等令人兴奋与惊喜的科技亮点。其中,有些可谓"灵光乍现",有些颠覆先前的偏颇认知,有些带来全新的研究视角……无论如何,它们都在无可估量地改变科学、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1.
张田勘先生在《世界科学》2002年第9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静悄悄地,科学在为人类掘墓。 一看标题,就吓人一跳。把科学与掘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我不敢说张先生是第一人,但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为了论证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他列举了不少事实,如1945年美国  相似文献   

12.
沈葹 《世界科学》2006,(3):30-32
爱因斯坦一再强调:“要使科学思想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推进科学、造福人类,说到底,才是爱因斯坦等众多科学大师创建优美的科学理论、揭示深邃的科学真理、阐发其科学美学蕴含的本意,也是使他们的科学理论、连同其科学思想转化成巨大物质力量的同的所在。而作为自然科学根砥的物理学,毕竟是科技发展、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其富含美学意义的物理理论、物理思想,恰正是人类福祉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13.
袁闯 《世界科学》2007,(7):40-42
科学传播(SciCom)是一个实践与研究的成长区域。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传播活动、课程和从业者的数目都在稳步增加。但是,科学传播究竟是什么?它在何种方式上不同于公众的科学意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本  相似文献   

14.
陈炬涛 《世界科学》2004,(10):42-44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美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过,尽管人们都认同美的存在,先哲们对美也作出过多种各自的诠释,却一直没能解开美的本质的奥秘,也没能对美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公认的定义。 本人自1997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以来,曾从事过多种有关美术的工作,现今在法国的一所艺术学院学习。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本人在多  相似文献   

15.
刘吉夫  陈颙 《自然杂志》2004,26(1):39-42
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研究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成为促生网格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地球系统科学和网格技术都是复杂的巨系统,二者的结合将是21世纪的重要事件.网格技术将为20世纪遗留下来的世界性地球科学难题(如全球变化、地震预报和宇宙起源等)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里根总统的前任首席科学顾问乔治·肯沃尔斯说:“材料科学很可能是美国今天最重要的学科。”在日本,国际贸易部与工业部为大规模的研究与开发已把工作重点放在三个关键领域:新材料,新电子设备及生物工程学。而首当其冲的是新材料。为什么世界上两个主要工业国美国与日本要把新材料作为寻找与开发的首要目标?答案很简单,因为新  相似文献   

17.
本系列文章已论述过的课题,其要点大多涉及现代(理论)物理中的美学蕴含。其实,它的渊源主要在于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经典物理;甚至可将其追溯到古代以至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和科学文化。一般认为,牛顿是近代经典物理的代表,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包括现代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代表。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物理学科由近代物理演进为现代物理,其理论大系从基础到概念、从物理思想到数学表述,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和飞跃,理论水准则一而再地登峰造极。与此同时,由物理学的持续发展而不断锤炼着的科学美学旨意,也一而再地升华。牛顿力学得以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到了目前,所谓科学研究无论如何是个人所从事的智慧劳动,而且有时是手工劳动。长期以来,科学研究主要是以个人的愿望为出发点的,即为了满足关于环绕我们的自然和遥远的宇宙的好奇心。但是,这种单独的研究逐渐变成了共同的劳动创造,同时又日益关心社会和文化。自从二百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主席在科学大会上对于“创新”意义的高度概括,振聋发聩。 创新(Innovation)与发现(Discover)不同,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现象新的发现和认识,而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创造行为。包括文化艺术创新,科学思想、方法的创新,技术与工业创新,经营与管理创新,政治、军事与经济战略创新等等。 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动正创造着人类现代文明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着重讨论与当代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现代技术与工业创新之典范——先进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20.
没有哪台超级计算机能够预测末来,《纽约时报》集众人之智,在读者中发起题为"预见计算技术的未来"的讨论。本刊关注并分两期选编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以"预见计算技术的未来"为题的始于2012,持续到5000年之后的计算技术未来畅想;以编年史为题的早期科技进展,包括计算技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与生活方式及通信技术;以及诸如拉瑞·斯迈、李开复、西奥多·霍尔姆·尼尔森等计算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的思考和评论等。网站上的投票还在继续,截止本刊发稿前,由读者预见和投票的未来事件,TOP10是:1、2020年,Google将实现不同语言的即时沟通;2、2015年,汽车使用增强现实导航系统;3、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普及;4、2020年,冯·诺依曼计算机总体架构被取代;5、2029年,生活和工作无缝对接;6、2025年,全球高校招生使用在线互动参与;7、2100年,奇点来临;8、2014年,机器人侦察技术普及;9、2013年,实现互联网寻物;10、2025年,人们对这些预言感到好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