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珍稀食用菌菌种纤维素酶系组分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鸡腿菇、秀珍菇、鲍鱼菇和杏鲍菇1号等4株珍稀食用菌产纤维素酶系的组分活力特征,分析菌菇降解纤维素基质的生理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酶系组分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C1组分活力相近,Cx组分鸡腿菇最强而鲍鱼菇最弱,β-葡萄糖苷酶组分活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实验还表明:采用低结晶化程度的纤维素基质对纤维素酶组分活力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配制香菇菌袋栽培料时添加0.2%(质量分数)增菇激活酶,研究增菇激活酶对菌丝生长周期、菌丝胞外酶活力、栽培料理化指标、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菇激活酶组的菌丝满袋时间为70 d,比对照组提前15 d.在菌丝转色期,增菇激活酶组菌丝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菇后采收子实体,增菇激活酶组的生物学效率达96.75%,比对照组提高21.99%,子实体营养成分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金针菇白色菌株在不同纤维废弃物上生长时,基质转化效率和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废棉是栽培金针菇白色菌株的优良基质,木屑较差,因废棉中纤维素易降解,这与金针菇白色菌株的木腐特点及两种纤维废弃物中木素含量及存在方式有关。(2)在纤维废弃物中适当增加麦麸可促进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从而可提高子实体产量。因纤维素是子实体阶段的主要碳原。(3)白色菌株生长期间可向培养基释放CMC酶、FP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并且纤维分解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子实体阶段,这是保证子实体良好发育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5株构菌(绒火菇[Flammulina velutipes])在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过程中,基物中有机质及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几种胞外多糖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构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在栽培条件下构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很弱,木质素几乎不被降解利用。故利用锯末—麦麸培养基栽培构菌时,麦麸是构菌的主要营养源(碳源和氮源)。另外不同菌株分解基物中有机质的能力也不同。 构菌的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较高,该三种酶活性存在于构菌整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5.
β-葡萄糖苷酶促进纤维素降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效率,降低薯蓣皂苷元提取过程中纤维素带来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薯蓣皂苷元产率,在酶解的预处理过程中对糖液进行分离并添加β-葡萄糖苷酶分解体系中的纤维二糖.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考察了β-葡萄糖苷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和抑制机理,认为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不可忽略利用实验结论对酶催化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进行改进,使产率提高了29.3%.  相似文献   

6.
实验设计了6个不同鸡腿菇培养基配方,分别提取其在菌丝半袋、菌丝满袋、原基、幼菇、成熟5个生长阶段粗酶液,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漆酶和淀粉酶活性,初步揭示出不同培养基对鸡腿菇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各种酶的活力大小有影响,但各种酶活性在不同基质中变化规律一致,基质成分对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的重要成分之一,负责纤维素的最终降解,在畜牧生产、食品行业、能源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天然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表达水平低、分离纯化困难,阻碍了β-葡萄糖苷酶的进一步应用.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β-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改造,提高其糖苷水解或者低聚糖苷合成活性,是β-葡萄糖苷酶研究及应用的趋势.就β-葡萄糖苷酶体外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综述,比较不同分子改造策略的特点,总结β-葡萄糖苷酶分子改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展望β-葡萄糖苷酶分子改造的研究及发展方向,为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的体外分子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攻克污染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摆脱了传统香菇栽培采取完全熟料,绝对无菌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发酵料栽培其它食用菌的原理,以香菇发酵料为基质,采用不同的热力处理方式,对香菇菌丝和两种主要霉菌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香菇发酵料经100□热力处理0.5至5小时,可有效抑制两种主要霉菌的生长,同时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这一结论将会使香菇代用料袋栽建立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四株猴头菌在培养期间对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和有关酶活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素降解量大于半纤维素降解量,半纤维素降解量大于纤维素降解量。不同菌株木质素分解活性不同,木质素分解活性强的菌株,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也较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大体一致。胞外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培养最初期为高,后期活性很低,但子实体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以原基期为最高。这表明子实体中的多酚氧酶是在子实体中产生的,而不是在菌丝体中产生而后输送到子实体中去的。  相似文献   

10.
用混合培养法提高木霉A10的纤维素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纤维素酶研究基地用纤维素酶生产的菌绿色木霉A10(Trichoderma viride A10),具有较高的产生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的能力,但其β-葡萄糖苷酶的产生能力较低。用改进的培养基和接种方法混合培养木霉和曲霉,不仅使β-葡萄糖苷酶活力比单纯培养木霉时提高3.2倍,而且內切和外切葡聚糖酶也同时增长24%和5%,滤纸酶活性增加59%.这种混合培养的方法为生产较高β-葡萄糖苷酶的纤維素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水解液对鸡腿菇纤维素酶诱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正交实验法探讨纤维素不完全降解物诱导鸡腿菇产纤维素酶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结晶化程度及单体结构组成不同的纤维素原料的不完全降解物对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诱导有明显差异,其中结晶度低的高粱渣水解液96h可使纤维素酶FP活力高出对照组约30%;其次,水解液浓度和培养条件对菌菇产酶也有一定影响.诱导鸡腿菇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条件为0.5%酸解高粱渣,25℃,100r/m转速,pH5.5.这可以为食用菌栽培生理的调控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棉籽壳为培养料,采用瓶栽方法,测定了姬菇和鲍鱼菇生长期间8种胞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姬菇和鲍鱼菇均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姬菇和鲍鱼菇的胞外CMC酶、FP酶和HC酶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均有酶活性高峰出现;姬菇和鲍鱼菇的胞外漆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姬菇的胞外漆酶与过氧化物酶在茵丝生长期活性较高,鲍鱼菇的胞外淀粉酶和果胶酶在原基期有高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平香菇栽培方式和生长条件。试验证明,平香菇属中低温型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用以木屑为主的栽培料进行瓶栽或袋栽,生物转化率为112%。平香菇风味介于平菇和香菇之间,可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但其遗传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纤维二糖特异诱导培养里氏木霉和黑曲霉菌丝,制备含有细胞外、细胞内和细胞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的无细胞抽提物,采用色谱持谱联用分析,比较研究他们对纤维二糖的转糖基作用,结果表明两菌株中都只有细胞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表现出显著的转糖基活性,可检测到的含有β糖苷键葡二糖类的主要转糖基产物是β龙胆二糖而不是槐糖.当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菌丝的洗脱置换培养体系中加入β龙胆二糖时,可以诱导纤维素酶合成,但它比槐糖(迄今最有潜力的诱导物)的诱导效率低.这些结果支持假说认为是质膜结合态β葡萄糖苷酶从纤维素寡聚物形成转糖基作用产物,作为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物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16.
香菇纤维素酶组分分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培养物的粗酶制剂,经羟基磷灰石柱阶段洗脱层析可将纤维素酶系分成4个组分,其中组分Ⅰ和Ⅱ均含有β-葡萄糖苷酶和CMC酶,组分Ⅶ和Ⅷ为C_1酶。进一步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组分Ⅱ,可把β-葡萄糖苷醇和CMC酶完全分开,达到电泳纯。组分Ⅰ与组分Ⅶ或Ⅷ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酶系的组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并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8种添加物辅助单、双酶水解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效果和规律。结果表明,在8种外源物中,添加Tween-80对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水解的促进作用最佳,可显著提高酶水解得率和酶活的稳定性。在底物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0 g/L、纤维素酶用量为15.0μmol/(min.g)、β-葡萄糖苷酶用量为30.0μmol/(min.g)的条件下,添加4.0 g/L Tween-80反应48 h,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总还原糖的酶解得率分别达到86.85%和93.45%,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7.34%和9.59%,其中可发酵性葡萄糖占总还原糖的92.94%。进一步考察该酶解条件下的蛋白质和酶活回收率,结果表明:添加Tween-80后可溶性总蛋白质的回收率提高了56.83%,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6.87%和40.04%。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为主料二次栽培草菇的应用前景,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营养特性和混配基质发酵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草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评估品种间对木质素、纤维素利用及其降解酶的活性差异,并结合生物转化率筛选出适宜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品种.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中添加40%杏鲍菇菌渣、15%~17%的玉米芯有利于调节基质中的碳氮比、孔隙度和持水力,可显著提高草菇的产量.草菇v23品种走菌速度最快,漆酶和可溶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生物转化率达到17.48%,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适宜于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渣为基质栽培草菇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冯家勋  赵帅 《广西科学》2015,22(1):9-19,26
青霉属菌株可以分泌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尤其高产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L,EC 3.2.1.21),弥补了工业菌株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胞外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的不足,加上青霉菌株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使其产纤维素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工业生产燃料乙醇所需纤维素酶量大、成本高等难题,深入研究青霉属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重组表达非常重要。本文就青霉属纤维素酶基因资源、纤维素酶合成调控网络以及纤维素酶基因的重组表达等进行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东方肉座菌(Trichoderma orientalis)EU7-22菌株是一株高效分泌纤维素酶的丝状真菌,对生物质转化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AIL-PCR)方法克隆得到纤维素酶转录调控因子bglr基因及其上下游序列,并经同源交换获得bglr基因敲除的菌株EU7-22Δbglr.其生产的滤纸酶、外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活力和分泌蛋白最高值较对照菌株分别增加了39%,22%,16%和20%,而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下降47%,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BglR的缺失抑制了菌株EU7-22在以特定多糖/寡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且引起发酵液pH值的改变.上述结果证明BglR对β-葡萄糖苷酶起正调控作用,可为构建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工程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