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婉约词史的代表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的词作风格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各自时代影响下的不同特色。因此通过将两人放在由“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转变的词史转折中来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受此影响的婉约词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秦观的谪恨词除了表现跟元佑被贬词人伤时忧生的共同政治恐惧心理之外,还突现了悲苦和绝望两种主导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感心态具有独特的内涵:悲苦表现为身世之感的悲伤和贬谪旅途的孤苦;绝望表现为对仕途、对归隐和对自身生命的绝望。而且这两种情感心态在被贬谪的不同时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融合,贬谪前期秦观的情感心态以悲苦为主,贬谪后期则以绝望为主,从而构成了秦观恨谪词“凄婉”、甚至“凄厉”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秦观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技资讯》2008,(31):236-236
宋代词人秦观的词被推为“婉约之正宗”。在其作《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8 3首词中,写恋情的就有5 4首之多。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观恋情词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塑造与描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代表了词人作品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浅论王昌龄七绝诗中月亮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王昌龄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七绝创作与意象经营融为一体,成功地在七绝中运用了意象、意境学说。而王昌龄七绝中最成功的意象则是“月亮”。文章分析了边塞诗、宫怨诗、送别诗中的月亮意象,认为征人月因包含深沉悠远的历史内涵而显得悲壮空旷,宫人月因体现幽愁哀怨的宫女情而显得凄冷孤寂,友人月因寄托真挚深厚的友人情谊而显得真挚旷达。因此王昌龄创造出的以月亮为中心意象的“意境”,拓深了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宋词发展史上,秦观及其《淮海词》的地位很高,他的老师,开一代词风的苏轼称他为词手,他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而且人们公认黄不及秦。又与柳永并称“秦柳”,与周邦彦并称“周秦”。被誉为“婉约之宗”。作为“婉约之宗”的秦观,其词在艺术上确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李商隐这首七绝是很值得欣赏的佳作。但过去研究者对之评价不一,能令人满意地析出诗中含义者尚少。纪晓岚的评语是“亦病其浅”;张采田则说:“此种题何可深做?若太求深,则入险怪一派矣。纪氏以诗法自命,岂不知作诗当相题耶?”我认为,商隐诗不苟作,  相似文献   

11.
天光云影 摇荡绿波──析秦观词语工而入律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观词具有“入律”“语工”的两个特点,入律主要是通过韵辙、四声、五音、清浊轻重的和洽所表现的声情之美;“语工”既有符词随境赋形,声情谐畅的因素,也指用辞的整饬。这些对于词来说几乎是纯美的品质,可称醇正的词人之词。  相似文献   

12.
秦观词作在表现手法上大量使用典故,其用典方式主要有直用、反用、化用三种。通过对秦观词的总体观照,可以窥见用典凸现了其词的才学为词、以小见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秦观词在地位、知名度和思想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广西诗坛可谓是“异军突起,三足鼎立,八桂飘香”。他们以《扬子鳄》、《自行车》、《漆》等民间诗刊为阵地,集体出击、群体互动式写作的姿态开始了突破广西诗歌“低音区”宿命的抗争,以昂扬的激情、强劲的势头唱出了自己的最强音,成为新世纪中国诗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论诗     
毛泽东具有极为广博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素养.他对古典诗词美学理论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多方面的阐发,其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乃至新诗的创作.他一生读诗、写诗、评诗,其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玉诺的诗积极实践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理论倡导,对中原人民在兵灾匪祸践踏之下的苦难生存状态给以真切关注.同时,他并没有简单的把诗歌仅仅作为“表现人生“的工具,而是在写实主义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主体自由创造优势,广泛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特别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技巧,做到了得“意“而不忘“言“,从而实现了对新诗初创期那种只重“白话“不重诗的“非诗化“倾向的有力反拨.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