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汾西矿区各矿井普遍受老窑、小煤矿采空区积水、地表水、冲积层水、含水层水威胁的现状,通过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水害案例阐述了矿区各种水害发生的特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及危害程度,结合矿区防治水害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各种水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水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各种水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指出只有针对不同的水害类型,坚持防重于治,完善探查手段,建立健全防治水害机构和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和重视工程投入,才能防止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邢鹏飞 《科技信息》2012,(2):394-395
近几年来,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突水淹井、淹采区和重大未遂水害事故多发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广东梅县透水事故在国内外影响较大,为遏制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应对煤矿水害事故应加强预防,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井下探放水是防止透水事故的重要手段。一、容易发生透水的原因分析1、对积水区域没有掌握。2、对发生透水征兆不能正确判断。3、没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探水距离没达到规定距离。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采用事故案例分析、文献调研、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对煤矿水害险兆事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筛选,得到了煤矿水害险兆事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一级因素和14个二级影响因素;运用AHP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4个一级影响因素按权重大小排序为:个体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Fuzzy法对某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该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水平处于"较差"水平,"个体因素"和"管理因素"是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4.
 矿山水害灾变具有链式的结构特征。结合灾害链式理论与矿山工程特征,探讨矿山水害的断链减灾理论模型与工程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矿山为工程实例,基于灾害链式理论构建了矿山水害的动态灾变链理论模型,将影响矿山水害形成的灾害要素划分为3类集合。构建了集合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内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矿山水害链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针对水害链孕育、潜存与爆发各个阶段特征的3种断链减灾模式和控制措施。应用该模型对某矿山610中段存在的由老窿水患引起的残矿资源回收问题,从断链减灾模式出发,提出了控制水害发生的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水害链模型显示的水害链灾源主要由地表水与老窿储水构成,并在工程响应下诱发充水通道形成灾害输出的灾变链结构;水害链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矿井水害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610中段水患问题处于爆发状态;针对水害链的结构特征与状态,提出了老窿充填、地下排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水害的断链减灾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矿山水害的减灾、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升对水害事故的防治能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推动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该文对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深度和开发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这预示着煤矿受水害影响的程度正在不断地加深。水害作为煤矿常发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人员、国家财产带来的损失巨大,因此,对煤矿水害形成原因及类型进行研究,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着重分析了煤矿水害的类型及发生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并分析了矿井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矿井水害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矿区水害是矿产资源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矿区水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探针接收地球内部向地表发射的电磁波,应用现代信号分析处理等技术提取地下水动态信息、裂隙信息等,有效解决矿区导水断层、老空区的探测和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系统已成功用于湖南黄沙坪铅锌矿非法呆区探测、南阳煤业公司前进煤矿局部地下水分布探测、娄底桥溪港煤矿水害综合治理等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矿区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准确有效地探测地下水径流带、地下采空区或裂隙等。  相似文献   

9.
李文仲 《科技资讯》2013,(33):56-57
宜宾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约53亿t,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但宜宾市煤层赋存条件差,矿井水害严重,严重制约了宜宾市煤炭行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影响宜宾市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宜宾市煤矿水害事故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宜宾市煤矿防治水能力的应对措施,防止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宜宾市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矿井水害事故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事故树图的方法,研究出90个矿井防治水害事故发生的可能路径,提出在矿井设计、生产和水害防治时必须达到的6点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煤矿水害防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总体情况和基本特点,尤其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强调了当前煤矿水害防治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煤矿水害是煤炭资源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探明煤矿地下不明水体分布及水量是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总结了煤矿突水征兆、典型剖析原有治理煤矿水害隐患技术存在的缺陷,探测出云南兴云煤矿多处存在岩溶裂隙水害隐患,该案例对类似煤矿岩溶裂隙水害隐患探测及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预防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实现对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定量评价,建立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分析水害事故发生时各单元件间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任务效率评价,计算各单元件及系统的可靠度.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系统中各单元件并联时的可靠性大于串联时的可靠性;井下37#右采区发生水害事故时,系统可靠度为良.该研究为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中,水害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的重大灾害之一。由于水害造成矿井生产停产,甚至淹没矿井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在采前对采区的地质异常体探测清楚,就可以进行治理钻孔的施工,避免因盲目钻探而造成的损失。瞬变电磁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区矿井水害调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淮南矿区矿井水害调研,划分出淮南矿区主要存在的矿井水害类型,分析了其充水因素及其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影响程度,同时,总结出了深部资源开采所带来的新的水害防治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害防治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矿井水害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水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屯兰矿将水害防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完善适合对不同水害类型进行预测和防治的各种物探、钻探和注浆设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划分了井田水害防治分区,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屯兰矿水害防治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地下开采铝土矿是我国铝土矿山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水害是要面对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突水水源、采掘方式、岩体结构、突水形式和突水量等,对铝土矿地下开采中的水害进行了分类,说明了其特征。结合段村—雷沟铝土矿,根据勘探资料以及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段村—雷沟铝土矿的水害类型有地表水水害、冲积层水水害、岩溶水水害、断层水水害和采空区积水水害,论述了段村—雷沟铝土矿的水害类型及其对矿山建设的影响,分析了其成因,给出了该铝土矿山防治水害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韩建光  田颖  张宁 《科技信息》2009,(22):70-70,72
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述了煤矿水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分别介绍了在煤矿水害预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矿井直流电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并阐述了矿井物探技术在井下应用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威胁煤矿安全的五大灾害中,煤矿水害位居第二,仅次于瓦斯灾害。自上个世纪中期,我国大量的开采煤矿以来,煤矿水害就一直是威胁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罪魁祸首之一,造成了极为惨重的经济损失,和水资源的浪费。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煤矿水害的种类、发生的原因之后,系统的提出了适合我国煤矿水害实际情况的防治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并且系统阐述了矿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节省水资源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