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地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提升,入地短路电流越来越大,要求接地电阻越来越小,而要求接地电阻太小,有时既不经济也无法实现。本文通过高土壤电阻率的福建省莆田地区城北变接地设计实例,分析变电站接地设计中土壤电阻率、接地电阻、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高土壤率下采用灵活措施,在达到安全要求的同时,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程进虎 《科技资讯》2010,(22):126-127
本文针对海域回填、山体开挖两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核电厂220kV施工与辅助电源变电站工程,结合站区面积小、土壤电阻率高等特点,通过宁德核电、台山核电工程实践,分析了接地电阻对站区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影响,得知海域回填条件下采用打深井降阻方式;山体开挖条件下采用换土、敷设电解地极降阻方式,可使站区内接地电阻、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满足变电站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核电厂电气系统对于接地系统要求非常高,专门设计大型地下接地网保证设备稳定安全运行。该文研究者主要基于二代改进型压水堆的核电工程管理实践,介绍核电工程大型接地网构成,论述接地电阻测试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强调接地电阻大小对于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大型接地网,建议采取大电流工频法和变频法等多种方法测量大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通过对比分析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对接地装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变电站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更涉及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然而由于接地网设计考虑不全面、施工不精细、测试不准确等原因,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地网引起的事故,有的不仅烧毁了一次设备,而且还通过二次控制电缆窜入主控室,造成了事故扩大,故接地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银招 《科技信息》2012,(21):417-417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对接地设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变电站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更涉及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变电站接地。一般采用等间距和不等间距网格接地。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接地包含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使其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则是为雷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在变电站防雷接地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唐天明 《广东科技》2014,(24):63-64
接地网是变电站乃至整个电网系统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时,电力系统功率和系统容量的不断攀升,也对接地网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降温防腐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突破这一困难的关键。介绍了接地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分析了接地网建设的关键要素,并对降阻防腐技术在接地网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非金属材料接地网的电气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提出一种纳米碳纤维接地材料半径的等效方法及地网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纳米碳纤维接地网评估流程,然后从导体截面积选择与等效、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及其对接地参数计算的影响、地电位升高幅值、地电位分布这4个方面分析纳米碳纤维接地网的安全评估方法,并从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地电位升高幅值等角度对比分析纳米碳纤维接地材料与传统金属接地材料的散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变电站地网是可行的,并可为非金属材料大型接地网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实时参数运行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电力安全状态检测及实时检测安全评估、评判系统实时报表、实时趋势、历史趋势显示、综合分析及统计要求,用VS软件设计了一个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实现对线塔、输电线温度与接地电阻的数据分析,从而对线塔、地线以及接地电阻的可能性危险进行预测,达到减小电力系统的损失和减少电力危险故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冯学松  刘永康 《科技资讯》2007,(31):204-205
本文通过闸述变电站接地系统的重要性,分析110kV南安变电站接地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站内接地电阻不达标造成全站接地网电压不均衡问题.针对主要因南安站内外标高的高差过大造成接地网的屏蔽效应,导致接地电阻过高的缺陷,提出多种改造方案并确立最佳施工方案,顺利完成改造工程且取得实效.加强变电站系统防雷工作,其施工经验可望推广应用到其它情况类似的变电站中,为站内设备提供更安全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变电站地网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设、维护困难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受到重视。另外,在设计及施工时也不易控制,这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城网变电站人工接地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设计接地网的比较典型的几种实际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接地网降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接地网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将故障电流迅速排泄入地,控制接地网的最大电位升高,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故合格的接地网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变电站的设计、建造施工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接地网接地电阻值偏高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应用的各种降阻措施的优缺点,指出了接地网的降阻措施从设计到施工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降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袁鹏 《广东科技》2010,19(24):152-155
本文介绍了肇庆换流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对几种降阻方案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接地网的改进措施,包括采用方孔接地网,加装垂直接地棒,增大接地引线截面、减少长度,敷设均压接地扁铁等,对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的降低和地网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接地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变电站中,整个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0.5欧姆。但在一些变电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土壤电阻率过高或者环境、地理条件的原因,使得按常规设计施工难以达到技术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接地体施工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方法来改善不同的土壤条件以达到施工要求。采用接地降阻剂就是降低接地电阻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以及保障安全运行,在许多地方都要设置接地装置。工厂的大型生产设备、高大的建筑物等也需要敷设接地装置,以避免雷击。所谓“接地”,是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根据电气设备的种类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接地电阻值,并且要求接地电阻值越低越好。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电的容量不断增大,跨越山区的输电线路和各种电压  相似文献   

16.
唐岳柏 《科技资讯》2010,(5):147-147
接地装置在变电站的输变电过程中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设备项目。而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的性能稳定,可满足有效维护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等设备的设计要求。本文针对变电站接地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接地网的存在问题的措施,可供同行工作者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四层以下多层土壤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从而满足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利用公式法中两层土壤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公式进行拓展,引入两层土壤分解法合成等效土壤电阻率,搭建计算模型.依据计算模型编制软件程序,实现多层土壤情况下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与公开发表的计算机数值计算法得值相比较,计算结果误差保持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软件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障和主要措施。由于电力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变电站容量的持续扩大,对变电站接地网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接地网埋设于土壤中,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腐蚀。该文就变电站接地网如何防蚀展开讨论,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牵引变电所接地电阻、反击过电压、接触电势、跨步电势等原理及相互关系的分析,认为现行设计规范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偏于保守,工程设计中变电所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并校验接触电势、跨步电势合格后适当提高接地电阻值,以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0.
接地网的接地好坏是影响接地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接地网接地电阻的精确测量是确认接地网接地良好的基本保障,文章分析了工频大电流法和异频法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的主要缺陷.详细介绍了阻频特性法测量接地电阻的原理、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