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即挥发性有机物,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大部分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而且还是影响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无论是民众关心热议的细颗粒物(PM2.5)还是臭氧(O3),都和VOCs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控制VOCs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挥发性有机气体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因而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家具行业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来源,并通过比较解决VOCs排放的两种方案后得出只有实行清洁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了近年来(96年起)国内外对光化学污染物(包括一次,二次污染物)的监测情况,从采样技术,样品预处理,分析方法与仪器等方面,阐述了大气中诸如氮氧化物(NOx),臭氧(O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多环芳香烃类(PAHs)等污染物的监测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和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VOCs排放还会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且部分VOCs会产生恶臭~([1])。VOCs排放源一般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人为源主要有工业源、交通源以及生活源,其中工业产生源是人为源VOCs最主要的排放源头,而建筑、石油、化工及溶剂使用等所占比例最大。根据2013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刷行业使用溶剂产生的VOCs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印刷行业列入VOCs污  相似文献   

5.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排放到大气中.VOCs以其来源广、危害大的特点而成为仅次于颗粒污染物的第二大大气污染物.大气中逐渐增加的VOCs已经成为当今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处理VOCs废气方法主要有燃烧、冷凝、吸附、吸收等.生物过滤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处理大气量、可生化VOCs的废气处理技术.凭简单高效、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生物过滤法成为一简单、高效及具有前景的VOCs废气处理技术.本文对传统方法与生物过滤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综述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分别对影响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底物VOCs性质、填料选择、填料湿度、pH值、营养、温度、微生物等进行总结和评述,对今后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铜仁地区大气污染物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网格化结果,结合Landsat8遥感反演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分析网格化后的VOCs空间分布特征和温度、植被覆盖度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VOCs分布特征与温度、植被覆盖度分布特征类似,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VOCs排放量分布和温度分布以城区为中心点向四周逐渐降低,植被覆盖度分布以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温度与VOCs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419,城区和郊区分布非常明显;植被覆盖度与VOCs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608.  相似文献   

7.
李云燕  石怀启 《江西科学》2021,39(6):1004-1007
近年来电子行业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量日益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采用"蜂窝沸石浓缩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对某电子企业涂装、印刷VOCs进行净化处理.车间废气为中低浓度、大风量的排放特征.整改前车间VOCs有组织排放量7.549 t/a,无组织排放量5.959 t/a;整改后VOCs有组织排放量3.485t/a,无组织排放量3.276 t/a.车间总计减排量6.747t/a,减排率达49.95%.整改后,该企业无组织排放问题得到缓解,车间异味明显去除,VOCs排放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普遍用作气溶胶型化妆品如喷发胶、祛臭剂等的喷射剂。环保专家认为,VOC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不少国家已经立法,将这类物质在气溶胶型化妆品中的用量限定在80%以下。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荔枝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7月和2009年2?3月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微气象学综合实验观测资料, 分别应用近地面层通量廓线关系法和松弛涡旋累积法(REA)计算了荔枝林下垫面VOCs冠层尺度通量。结果表明: 荔枝林的主要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为异戊二烯, 其排放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荔枝林生长季白天的典型异戊二烯通量为0.932 nmol/(m2?s), 非生长季植物排放不显著。该结果为使用微气象学方法获取VOCs通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葛卫华 《科技资讯》2014,12(21):208-208
柴油车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NOx、PM和具有潜在健康影响的毒物.这些毒物包括苯、乙醛等VOCs和多环芳烃(PAHs).本文研究了车型和燃料对排放的影响.表明VOCs和小分子PAHs(如萘)似乎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如醛和大分子的相关性.醛排放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可能与引擎的操作条件有关.低硫和芳烃含量不影响VOCs和醛的排放,但影响PAHs的排放.采用吸入系数和毒性当量系数对PAHs进行毒性评估,表明采用低芳烃柴油可以降低尾气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探究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采用EPA TO-15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62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对比了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的季度、月度变化情况,以及VOCs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环境空气中主要VOCs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定量检测到其中的40种VOCs,主要有丙酮、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等;未定量的组分中,检测出了较高的乙酸丁酯、丁烷、乙醇等。在雾霾天气,PM2.5浓度和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稀土因独特的化学性质,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催化净化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综述了稀土材料在VOCs催化净化的研究机理和应用进展,并结合中国目前VOCs治理现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VOCs生物降解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法特别是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研究进展,以及疏水性VOCs的生物降解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生物降解,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在VOCs生物降解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生物滴滤法降解疏水性VOCs的可行性及应用潜力,并对今后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疏水性VOCs的处理效率及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轿车内微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3款中档家用轿车,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下,采用二次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量了汽车内部装饰材料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共定性检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33.3%)、烯烃(12.1%)、芳香类化合物(36.4%)和其他含氧化合物(18.2%).采用气体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系物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比例在35%~50%之间,是车内污染控制中最重要的目标物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疏水性挥发有机物(Volatile Organtic Compounds, VOCs)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传质性能差的问题,剖析了疏水性VOCs在生物滴滤器(Biotrickling Filters, BTFs)中的传质理论和净化机制,综述了甲苯、苯乙烯等疏水性VOCs在不同BTFs中的传质特性;同时,指出添加表面活性剂、升级BTFs结构和工艺、优化影响传质的工艺参数等最新研究进展,将成为解决VOCs,特别是疏水性VOCs传质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解决VOCs的传质问题,可以提高BTFs的工作性能,从而促进BTFs传质理论及核心技术的发展,推动该技术向应用型转化,解决多门类疏水性VOCs的无害化处置难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热再生法研究吸附了不同沸点、不同分子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s)异辛烷、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效果,考察了再生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温度低于VOCs沸点时,VOCs在活性炭纤维中难被脱附;相同再生条件下,长链状分子结构VOCs气体比较难从活性炭纤维中脱附出来;当再生温度高于200℃时,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随再生次数增多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VOCs在土壤孔隙中扩散模型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迁移性质,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测定非保守性污染物在土壤孔隙中有效扩散系数的新方法,采用了土柱扩散实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土壤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根据多孔介质为干燥和含水体系将挥发性有机物分为保守性和非保守性两种类型的扩散组分,建立了不同的迁移模型方程进行过程描述,并提出了迁移方程的一维解析解,对三氯乙烯和苯在砂土体系的研究表明,利用土柱扩散实验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效扩散系数的方法可靠,同时表明采用经验扩散模型描述非保守性组分的扩散时应考虑适用范围,孔隙中气相体积含率低时,Millington模型和Collin模型适用性较好,且Collin模型更优一些,当气相体积含率很高时,则应考虑应用Marshall模型和Penmen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2019年夏季臭氧高峰期石家庄市高新区进行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罐采样及组分分析,开展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为51.52×10-9,占比最高的为OVOCs,其次为烷烃、卤代烃,烯炔烃和芳香烃占比较小.首要物种以醛酮类和低碳烷烃为主.观测期间各类VOCs均有明显的周末效应,人类活动对VOCs排放有重要的影响.各类VOCs中,臭氧生成潜势最大的为OVOCs,占58%,烯炔烃占16%,芳香烃和烷烃分别占14%、11%.臭氧生成潜势最大组分为甲醛.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法(PMF)源解析模型对VOCs来源进行解析,机动车尾气排放、区域背景源贡献均为24%,生物质燃烧贡献18%,溶剂使用贡献17%,工业排放源贡献9%,植物排放贡献8%.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热再生法研究吸附了不同沸点、不同分子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s)异辛烷、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效果,考察了再生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温度低于VOCs沸点时,VOCs在活性炭纤维中难被脱附;相同再生条件下,长链状分子结构VOCs气体比较难从活性炭纤维中脱附出来;当再生温度高于200℃时,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随再生次数增多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mitted from furniture are recognized as a main cause of bad indoor air quality.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the U.S., labeling systems for furniture have been established with good effect to address this issue.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se labeling systems. For example, too many VOCs were targeted, and the testing time was too long (7–28 d). Aiming at solving these problems,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furniture VOCs emissions labeling system in China and some practice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y are: some furniture popular in the market were tested and main VOCs emitted from these furniture were identified; furniture loading factors in residential homes were surveyed, and reference bedroom and reference living room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o make emission rate thresholds of furniture; C-history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esting furniture which could shorten the testing time to 3 d; a reference toluene sample for assessing the precision of the test results of chamber system was prepared. These works are technically helpful for establishing furniture VOCs labeling syst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