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相输运模型(AMPT)研究了相对论氘-金对撞中强子形成机制及随后的末态相互作用对强子产额的影响.如果考虑强子由弦碎裂产生并且引入末态强子散射机制,那么模型计算的反质子和π-介子增强幅度的比值与RHIC上的实验数据符合.对π-介子,K-介子,反质子,φ介子,Λ和Ξ重子对心碰撞相对于偏心碰撞的核修正因子(RCP)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中高横向动量区这些强子的RCP具有质量依赖性,这一质量依赖性起源于末态强子散射.如果强子由夸克重组产生,那么这种质量依赖性将会消失,强子的反奇异夸克组分对其增强幅度有较大影响.这一计算首次表明弦碎裂强子化和末态强子散射机制能够较好地描述RHIC能区氘-金对撞中Cronin效应的强子种类依赖性.模型预言的不同强子的相对增强幅度可供实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喷注淬灭现象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可能产生高温高密新核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的特征之一.我们分别测量质子-质子碰撞和重离子碰撞中的各种强子谱产额,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系强子谱的产额,发现重离子碰撞中强子产额相对于质子-质子碰撞产额有所压低,进而研究喷注淬灭机制.不同强子产额的压低程度检验了一些理论预言,并为新的理论的提出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快速部分子在核介质中传播时会和介质中的其他部分子发生多重散射,从而导致横动量展宽效应以及喷注淬火效应.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扰QCD高扭度因子化计算核环境中部分子横动量展宽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的部分子能量损失计算及其在RHIC和LHC上高能核碰撞中领头强子产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扭度-4过程的次领头阶计算,论证了核环境中双重散射的QCD因子化定理,证明了核介质性质的普适性并推导出了核介质性质的QCD演化方程,发现RHIC和LHC质子-原子核碰撞中向后快度区强子产生的核增强现象可被解释为非相干双重散射效应.进一步给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部分子能量损失效应对高能核核碰撞中大横动量强子谱产生的次领头阶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π0,η,ρ0,?, KS0和ω等领头介子的产额及其核修正因子,讨论了不同领头强子的产额比,通过对核修正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来抽取喷注输运参数,发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领头强子谱的压低需要同时考虑初始喷注谱、能量损失机制和真空部分子碎裂函数这三个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三火球模型出发,根据文献2所给的平均多重数(n)的计算公式,预言了在Tevatron和LHC能量下强子-强子碰撞的总多重数分布P(n),并将所预言的结果与文献3用二分量随机模型预言的多重数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强子统计的判据是广义Pauli定理;反常维度γ_(BF)(δ_p)是广义Pauli定理中的导数的连续阶数.在强子—核,核—核碰撞中的外强相互作用场内产生的质子枚举动量,用符合广义Pauli定理的理论分布做分析.这些带参数ν_B的分布已与大量实验数据符合.结果表明:新生质子与反冲质子的枚举动量数据与带参数ν_F的理论一致.有效理论指出:维度(正则维度,反常维度)是可测物理量.从理论与数据的比较,我们有:2γ_F(g_R)=-5/6(质子).  相似文献   

6.
在总质心系能量s~(1/2)=540GeV 的pp 反应中,关于不同■快度窗口内带电粒子多重数分布和多重数正关联的最新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模型所提出的高能强子—强子非衍碰撞过程的统计性质。模型对未来更高能量的实验作了预言。  相似文献   

7.
假定强子碰撞的多重产生主要来自两个强子中的胶子相互作用,我们利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一些结论,得到强子非弹性碰撞中末态荷电粒子平均多重数〈n_(ch)〉=(Q~(3/4))/(a+bQ~(1/4)lnQ+cQ~(1/4))。理论与目前加速器实验测得的质子——质子碰撞多重产生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8.
Feynman变量x_F=2p/s~(1/2)不适合强子动量分布。当用重整化半群标度变量x=p/

,p_⊥/并注意强子喷注的动量与横动量的平均值约为中心区的两倍,便得到与实验符合的标度律。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产生中心区,碎裂区与高p_⊥喷注;σ_T≈σ_T~CR,σ_T~F/σ_T≈10~(-2),σ_T~J/σ_T≈10~(-4),三者的合成分布与高p_⊥的CCOR与CCRS数据符合(s~(1/2)=53Gev)。量子场的长度维度(Dimensiongrad)与反常维度组成的短距离参数α(g_R)足以描述实验数据,微扰论的顶角表现发散度的总和的贡献与反常维度同一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强子多重数分布的研究 ,从KNO Scaling(标度 ) [1] 算起 ,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动量分布的Feynman 杨标度被破坏后由平均标度代替[2 ] .重整化群方程能够证明KNO标度[3] ,而且可得到多重数与非弹性度服从Kendall标度分布[3] .KNO标度的理论基础是重整化群 ,是 [C‖O] 类半群对称性[4 ,5] .强子动量·多重数关联(S1/ 2 =2 2~ 90 0GeV)的研究表明[4 ] :粒子·粒子碰撞产生 3个发射源 ,a+b→NJ0 +NJ1+NJ2 强子 ;由此确定了基本强子发射源的物理性质 (UAl数据 ,TASSO数据 ) [4 ,6 ] .在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重味强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与椭圆流的实验测量,总结与回顾了近年来高能重离子碰撞RHIC能区重味强子的实验进展.最新的测量结果表明,高横动量区D~0介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有显著压低,且程度与轻强子相当,说明粲夸克在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介质中有强耦合并且损失能量;同时测到了显著的D~0介子椭圆流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椭圆流,且其数值与轻强子相当,符合流体动力学特征.这两个实验证据都说明了粲夸克与碰撞产生的核介质有很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与模型的比较定量提取了粲夸克扩散系数等核物质的关键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在拓扑空间中引入强半内部、强半闭包和强半边界等强半子集概念,通过与拓扑子集、半拓扑子集的相关性质进行对比.研究了强半子集的若干性质.对一般拓扑空间中Kuratowski十四集定理进行研究和推理,证明了关于强半子集的两个定理.  相似文献   

12.
慢中子俘获和快中子俘获过程核素双超丰的恒星,是先经历AGB星污染,再经历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分析双超丰贫金属星HE 1305-0007可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非Born—Oppenheimer近似修改了双原子分子的Berlin面方程,从而电子的“束缚区”和“反束缚区”不仅与原子核的电荷和振动能级有关,而且还与核的质量和所有的电子在多维空间中的平均位置随核间距离的变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首先证明2个非平凡完全图强乘积是完全图且具有强定向性,然后确定了完全图强乘积的最小强半径和最小强直径的精确值,给出了最大强直径和最大强半径的范围.最后通过利用强乘积的结合性,将上述结论推广到多个完全图的强乘积.  相似文献   

15.

利用Davydov-Filippov模型导出的转动谱公式,分析了190区偶-偶Hg,Pb和Po同位素的E2跃迁谱,得到了四极形变β和非轴对称度γ参数,结果表明:偶-偶Hh,Pb和Po同位素的四极形变是主要的,非轴对称度γ形变也对能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图的广义字典序积的强不可缩回性的讨论 ,得到了如下结果 :若对每个x∈V(X) ,图Yx 是非平凡的连通图 ,则X[Yx x∈V(X) ]是强不可缩回的充要条件是每个Yx 都是强不可缩回的 ;若对每个x∈V(X) ,图Yx 有两个连通分支 ,其中恰有一个分支是孤立点 ,则X[Yx x∈V(X) ]是强不可缩回的充要条件是每个Yx 及X都是强不可缩回的 .  相似文献   

17.
在stable连续locale上给出comp9onent核映射的一个刻划定理,从而推广了已有结果。  相似文献   

18.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引入了预格和预格同态的概念,研究了预格同态与序同态的关系,得到了预格同态是序同态的结论,并给出了预格同构的等价刻画,证明了预格间的映射是预格同构当且仅当它是序同构.定义了预格的强理想与强滤子,研究了其性质,讨论了预格与理想及滤子的联系和区别.基于强理想的概念,引入了强并不可约元、强余素元等概念,讨论了其与并不可约元、余素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球墨铸铁的石墨核心及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离子刻蚀、热氧腐蚀和萃取复型等多种方法制样,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辅以电子探针综合检测了球墨核心的组成、结构及其与铁水和变质剂成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球墨核心成分与原铁水及变质剂的成分有关,核心是多种多样的。电子衍射鉴定出三种核心的结构,作为基底的异质核心与石墨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关系,错配度小于12.5%。最后分析归纳了夹杂物作为石墨核心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