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已有的重构工具主要在传统开发模式下,针对源代码的变化来推测重构.对于目前流行的测试驱动开发方法,缺乏有效的工具指导实施测试驱动重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代码变化的重构意图推测方法,在测试驱动开发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捕获测试代码的变化,并依据启发式规则推测可能的重构操作.该方法在两个实际的测试驱动开发项目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方法更为高效准确,其准确率提高约15%,查全率提高了33.3%~42.8%.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软件的基本单位是类,类的正确性是整个软件正确运行的基础,所以对类进行充分严格的测试至关重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测试面向对象的软件,为测试用例的生成提供了通用的接口,提高了测试代码的可复用性,为面向对象软件的充分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用边界扫描测试结构实现芯片功能级测试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电路的仿真波形生成电路功能级边界扫描测试代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生成的边界扫描测试矢量可以完备地描述逻辑芯片的功能,从而对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完备、高效和廉价的功能测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SystemC的嵌入式系统描述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化验证方法 .该方法采用面向方面编程技术、分离和封装测试代码 ,结合自动化测试框架 ,完成对系统的自动化验证 .此验证方法对被测系统无扰动 ,能适应测试要求的灵活变化 ,对嵌入式系统模型可自动、重复地测试 ,能够满足系统级模型快速验证和评估的要求 .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TDD(测试驱动开发)理念,操作模式,应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效阐述了TDD这一新的敏捷开发模式给软件开发模式带来的巨大变革。与传统CMM软件开发模式相比,TDD通过小粒度开发验证及测试代码有效维护,起到了灵活应对需求变更,有效保证项目质量,快速定位项目问题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l IA32架构,提取了相对稳定的Linux操作系统框架.该框架主要集中于源代码树中的/arch目录中,由一些简短、高效的与体系结构相关的汇编代码构成.据此,设计了性能测试方案,包括基于地址表格改写的入口插接方案和基于代码拼接的出口插接方案.方案在运行的操作系统中,通过动态改写系统内存的插接技术实时地插入测试代码,测试代码可以使用高级语言来书写.实验表明,所提方案适用于通用的Linux 2.4和Linux 2.6内核系列,其时间开销仅为基于中断动态插接技术的6%左右,且能发现系统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关键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STUMPS测试方法,存在测试时间长和故障覆盖率不够高的缺点。现采用Test-Per-Clock方式和向量压缩的方法处理待测电路,减少测试时间;用随机测试模式加存储测试模式来提高故障覆盖率。经ISCAS85标准测试电路验证,新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使用CMSIS标准编写C验证代码,在Cortex-M0+内核支持下对UART外设模块进行了完整的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UART模块功能正常.同时,在芯片流片后的测试环节,用相同的C代码对搭载该芯片的PCB板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UART模块工作正常.由于测试代码在芯片的设计验证阶段就已完成,一旦流片回来,就可以立刻对芯片进行测试,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时间.同时,如果该外设用在其他的芯片中,C代码则可以完全照搬,简化了代码移植难度.  相似文献   

9.
单元覆盖测试的目标是达到尽可能高的覆盖率。为了提高单元自动覆盖测试的覆盖率,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覆盖元素的可达路径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定一段从函数入口到目标覆盖元素的半条路径,然后根据区间运算判定该路径的不可达性并改造不可达路径,进而得到一条包含目标覆盖元素的可达路径。最后结合测试用例的生成对10个函数单元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实验,单元平均覆盖率从46%提升到了70%,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杨四洲 《科技信息》2013,(13):81-81,93
随着系统级芯片中存储器的比例越来越大,存储器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系统级芯片的整体性能,所以存储器部分的测试就更为重要。在分析了常用的几种存储器测试算法在故障覆盖率或时间复杂度方面的局限性之后,对能够在不需增加测试时间的同时而明显提升故障覆盖率的新March测试算法进行探讨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被测单元内部如何工作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本文介绍6种白盒测试方法和适用场合: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盏、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相似文献   

12.
模糊测试中随机变异生成的测试数据破坏了目标程序的输入规范,导致测试数据无法通过验证,造成代码覆盖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异策略动态构建的模糊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插桩执行的反馈信息动态构建控制变异策略和关键字变异策略,指导模糊器变异出高覆盖率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变异相比,该方法平均使代码分支覆盖率提高了约40%;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糊测试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模型检验的类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自动生成类测试用例的方法.使用符号执行从类源代码抽取对象的状态和行为,以一个四元组抽象描述类,并转化成等价的Kripke结构.使用CTL公式描述测试覆盖标准,然后把这组CTL公式和描述类状态行为的Kripke结构输入模型检验工具,并利用模型检验工具自动生成相应的证据路径,最后将路径转化成满足相应覆盖标准的类测试用例.该方法直接从源代码生成测试用例,并使用贪心法约减冗余用例以降低测试成本.实验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RVM的层次化验证平台的结构,描述了RVM提供的基类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以USB 为例,给出了利用RVM搭建模块级验证平台的方法,阐述了基于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的覆盖率驱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合理利用已有测试数据形成优势初始种群的前提下采用遗传算法自动生成回归测试数据是软件测试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在已有测试数据的基础上依据MC/DC准则演进增补部分用例提升MC/DC覆盖率.首先,通过记录每个已有测试数据覆盖的条件组合确定要增补用例的目标条件组合,其次,根据适应度函数从已有测试数据中筛选出部分数据作为初始种群,再次,根据已筛选的部分初始种群所覆盖的条件组合与目标条件组合确定遗传操作分量,最后,演进并判定提取目标数据.理论与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回归测试数据生成效率及代码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软件故障注入提高软件测试覆盖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测试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阶段,但无论结构测试还是接收测试(AT),都很难测试程序的所有分枝,对于容错软件的异常处理和故障恢复代码的测试尤其困难。使得这些代码中可能包含软件故障,反而成为软件质量的隐患,为此采用程序变异的方法对被测软件进行故障注入,用强制的方法执行被测分支,从而提高软件的测试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多种群遗传算法和模糊测试技术,将测试用例对代码块的覆盖率作为适应度值评价的一部分,通过自动化产生畸形测试数据进行模糊测试。同时将针对不同漏洞类型的测试样例放在同一种群内进化,提升了测试效率, 为提高软件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付芳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65-5770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大,验证工作越来越重要,如何快速地搭建一个强大、高效的验证平台是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业内常用的高级验证方法学RVM(Reference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利用Vera验证语言搭建了一个层次化验证平台,对AVS视频编解码芯片进行验证。本设计中,AVS(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视频解码芯片的验证一共开发测试用例2400多条,覆盖率也已达到项目要求,其中行覆盖率为99.2%,条件覆盖率为95%,状态机覆盖率是98.1%,跳转覆盖达95.2%,且平台可重用性较好。 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VM的vera平台可以准确高效地对芯片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自动化单元测试的覆盖率,提出一种基于区间缩减的自动化打桩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一条目标执行路径,利用路径敏感和变量相关的区间计算技术,计算路径对该路径上所有函数调用的路径约束区间,并利用该约束区间对函数调用的返回值区间进行区间缩减,最后根据缩减后的区间进行桩代码自动生成。该方法已经在单元自动化测试系统(UATS)中实现,对10个开源大型函数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式将平均覆盖率由50%提高到81%,对于等价表达式较多的函数,覆盖率提高了10倍,证明该文提出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自动化单元测试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在JTAG(jointtestactiongroup)工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语音识别SoC(SystemonChip)调试的JTAG接口设计.该设计以求用最少的硬件开销,最简单灵活的方式,支持寄存器查看和设置、IP核程序流跟踪、代码覆盖率检查、代码分析、IP核扫描测试等功能.该设计已经应用于以OpenRISC为核心的语音识别SoC设计平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