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完全与原文“对等”的译本的极端客观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一概斥为“劣译”,成为译者受到责难的原因。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主体性成为译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误译,特别是译者有意的翻译策略导致的反映文化因素的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乡土小说《浮躁》英译本中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的分析,探讨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江丽 《当代地方科技》2010,(20):151-151
本文对几部汉译日翻译作品中多义词的误译进行分析,探讨了汉语多义词日译的主要方法及注意点。多义词的误译大多数是由于对派生义,特别比喻义理解错误而导致的,我们根据上下文来全面理解多义词在句中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周惠 《科技信息》2008,(29):225-225
文章从翻译实践过程中的自我错误分析入手,结合翻译理论,围绕时态和篇章结构的问题,分析翻译过程中的误译和漏译以探讨理解透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凯航 《科技信息》2009,(23):202-202,206
本文对英汉互译中词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将其原因归为五类,即由于一词多义现象造成的误译,由于近义词区分不当造成的误译,由于对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造成的误译,由于对词语褒贬色彩未加区分造成的误译,由于对固定短语缺乏认识而造成的误译等。要减少误译,做好词语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认真严谨的翻译态度和丰富的词汇知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式菜名英译中翻译存在词不达意、乱译及文化缺失等现象.结合中式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烹饪方法,在英译中运用创造性翻译,既不破坏原文信息和形式,又可以修正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及语序,避免中式菜名的误译乱译.  相似文献   

6.
高翼 《科技信息》2012,(28):167-167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由于翻译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译者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译。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误译的原因,希望对减少在翻译实践中的误译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法律用(术)语和法律学术二个层面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剖析及与正译之比较,用出发语与目的语体系的法律,文化特质和模糊、微妙的词义特征来解释误译现象。在法律学术的翻译方面,强调以把握学术思想脉络为指导,提出“研究性阅读的翻译观点”。  相似文献   

8.
翻译实践是基于翻译理论基础上的一条主要学习翻译的途径。中西译学理论将学生误译现象归纳为词义理解错误型、语法概念模糊型、脱离语境型、硬译死译型、汉语表达欠缺型、文化知识欠缺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注重翻译的灵活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准确是法律语言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法律法规翻译的首要标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法律文本翻译中都存在误译的问题,本文从法律翻译现状出发,深刻剖析了中英文法律翻译中误译的根源所在,从而提出了法律翻译实践中如何防止出现误译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误译漫谈     
误译一般由于理解或表达环节出现问题所致,简要谈了五种误译现象:字字对应死译;关键词的处理欠妥;不顾上下文孤立地译;指代不当;中文表达用词不当。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策略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莉  刘露 《科技信息》2009,(17):226-227
本文列举了三个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罗伯特·布格兰德以及伯顿·拉夫尔的诗歌翻译观点和策略,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诗歌翻译不同于散文翻译,诗歌翻译更重精神,散文翻译更重风格(句法结构),诗歌翻译需要更多的调整空间,更近似于重写和创造,更偏重于神似而非形似,这一点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的英译确立了老舍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其后的三英译本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外读者对老舍作品的关注。四译本翻译风格各异,表明译者风格是原文作者写作风格与译者翻译特点结合的产物。四译本中最接近原著风格的译作是King译本。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科技英语中常使用被动语态结构的原因,以及科技英语与汉语翻译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通过科技英语实例阐述了科技英语中常用的五种实用翻译技巧。说明了通过翻译技巧把科技英语的被动语态句翻译为汉语的主动语态句,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03—2009年我国15种体育学术期刊的406篇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了统计,并对相关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体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写作要素基本齐备,但写作中存在大量语言应用不当的问题,如词汇使用不当、句子结构不合理、语篇衔接不到位等,其中词汇层面的问题最多;在写作过程中存在错译、死译、漏译、多译、乱译等问题;从总体上看,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不高,句子、语篇、时态的问题应特别注意,亟需相应的写作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佛经的汉译历经了三个不同时期,其中存在很多同经异译。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不同,对语言也产生了影响。《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从后汉至初唐,前后有七个译者翻译,存留至今的只有支谦、鸠摩罗什、玄奘的译本,而三人正是三个翻译时期的典型代表。通过同经异译的对比,可以发现译者、译风对词汇的影响以及词汇历时嬗变的过程,透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不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围绕翻译界历来存在的直译和意译纷争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构成了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探讨的是纽马克这个核心理论在古诗英译中的适应性及其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7.
典籍英译在很长一段时期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事这方面翻译的学者们大多只是进行一些比较零散的翻译活动。本文从不同角度,结合典籍英译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典籍英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自建《六祖坛经》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六祖坛经》中文原本及其相应的黄茂林英译本、德怀特·戈达德(Dwight Goddard)英译本和克里斯玛·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英译本的检索分析,发现三个英译本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翻译文本的语际显化特征,但黄译和韩译更倾向于忠实中文源语文本,而戈译则更多地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操纵.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生活背景以及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大环境对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译者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译本的高频词使用和语句的复杂程度以及译文的可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2年的一次翻译竞赛引发了对厄普代克短篇小说Son(《儿子》)一个句子近30年的争议。就如何理解和翻译这个句子提出不同看法,并从句法分析、逻辑判断、意义、语境等角度进行论证,进而探讨双/多重定语从句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译者在典籍翻译实践中往往轻视文本的诗学价值,诗学伦理研究正是针对译本诗学价值的理性反思。《道德经》诗学气质玄妙深远,译者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诗学气韵,对最终翻译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翻译伦理视角出发,描述与分析《道德经》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所采用的不同诗学伦理态度,能拓展典籍翻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