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查明Ag纳米线的选择形成机制以及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Ag晶面结构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体系中稳定性及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VP分子体系严重影响不同Ag晶面结构的稳定性,对Ag(200)和Ag(111)晶面结构具有选择性.此外,随着PVP分子聚合度的增加,PVP与Ag(200)晶面的结合比Ag(111)更强,这有助于Ag(200)纳米结构的形成.本文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查明了长链PVP分子对Ag纳米结构的调控机制主要受PVP分子中的酮基氧与表面Ag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以及PVP与Ag(200)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仿照卵磷脂的结构,利用点击化学成功合成了含螺吡喃基团的Y型光敏感性分子SP-TPPE-(C16)2。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测试表征了SP-TPPE-(C_(16))_2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了该分子对光的响应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和重复性,紫外光照射使螺吡喃基团由非离子型的螺环(SP)结构变为离子型的部花青(MC)结构,从而诱导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发生聚集。此外,溶剂极性能够影响分子的聚集形态;延长紫外光照射时间,有利于分子形成纳米尺度下较为有序的聚集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等瓣类似原理出发,利用分子电子结构的分子片观点,作者提出用“前线杂化轨道”来描述分子片的特征杂化轨道,它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反映分子片的电子结构、成键特征和反应性能。本文介绍了一种确定分子片的前线杂化道(Frontier Hybitad Orbital,简记成FHO)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一系列C_(4v)ML_5分子片的杂化轨道和轨道的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由ML_5分子片构成的分子M_2L_(10)(如Mn_2(CO)_(10)、Mn_2Cl_(10)~(4-)等)和XM_2L_(10)(如HCr_2(CO)_(10)~-)中的M-M键的性质,解释了HCr_2(CO)_(10_~-离子中的Cr-H-Cr的稳定结构不是直线而是弯曲的,其键角为150°左右。  相似文献   

4.
1 材料结构概况材料结构是指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或构成的形式——相、组织、缺陷………。以及结构要素按一定次序的组合、排列及其相互间的各种联系。材料结构包括以下内容:(1)原子(或离子、分子)的构造:粒子—→原子—→分子。(2)原子(或离子、分子)的结合:金属键;离子健;分子键;氢键………(或二种或几种键同时存在)(3)原子(或离子、分子)的排列:非晶体;准晶体:晶体;晶体十非晶体。  相似文献   

5.
醚对幼鼠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种醚类化合物DFT-B3LYP/6-311G**全优化计算结构参数:分子最高占用轨道(E(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E(LOMO))、分子次最高占用轨道(E(NHOMO))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LO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对幼鼠毒性(pC)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结果表明: 醚类化合物对幼鼠的毒性与分子总能量(ET)和分子次最高占用轨道能(E(NHOMO))相关性较好,成功地建立了25种醚类化合物对幼鼠毒性的构效关系式,找出了影响醚类化合物对幼鼠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r)对2,4,6-三硝基甲苯(TNT)晶体的分子结构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TNT晶体的分子结构以及费米能附近的能带结构和原子的投影态密度(PDOS),并分析了TNT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问的氢键作用.同时还利用Gaussian98程序包对单个TNT分子结构进行了B3P86/6-31g**水平的优化计算,分析了单个TNT分子和晶体中TNT分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部日本教育部一九七二年审定,一九七五年修订,一九七七年出版发行的日本高中(理科)化学教材,全文分上下两册。上册有三编,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原分、分子;化学变化。共分九章:(1) 分子和原子 (2)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3)物质三态和原子、分子 (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5) 氢化物和氧化物 (6) 碳的化合物 (7) 化学变化和能量 (8)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9) 氧化还原反应。下册有三编,包括示踪化学反应;探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共分九章:(1) 化学反应如何进行? (2) 化学平衡由什么决定? (3) 分子如何形成? (4) 如何测定分子结构? (5) 物质的结构与化学键, (6) 水的结构与性质 (7) 络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8) 碳的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9)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另外书中还备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上册有31个,下册有19个)。  相似文献   

8.
从核酸分子的一级结构出发,基于分子中原子间距离及各原子电负性,构建了能描述核酸分子结构的系列参数:分子电性边数矢量简称分子电边矢量。据此对38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启动子序列的强度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及定量序列活性模型(QSAM)研究,取得良好结果。与其它方法相比,分子电边矢量具结构分辨率高、活性相关性好、计算简便等特点,可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表征及活性预测。  相似文献   

9.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苯并三唑(BTA)及其不同取代衍生物进行理论计算,讨论不同取代基对BTA分子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影响;同时,利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获得分子最低激发态结构,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分子的电子光谱性质.结果表明,BTA及其不同取代衍生物分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中,几何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苯环及共轭杂环的键长方面,最强跃迁均由分子的HOMO→LUMO跃迁贡献,由轨道对称性可知为π→π*跃迁.BTA分子中引入不同取代基,均导致吸收和发射光谱谱线红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清氟与硒相互拮抗作用的微观机理,了解SeFx(x=1,2,3,4,5,6)分子体系微观结构和相关性质的基本信息是必要的.采用6-311++G**基组、B3LYP方法对SeFx(x=1,2,3,4,5,6)分子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SeFx(x=1,2,3,4,5,6)分子体系的平衡几何结构Re、电子状态、谐振频率、偶极矩、离解能De、原子化能以及在298.15 K时的热力学函数.理论计算值与相关文献值吻合较好,说明用B3LYP/6-311++G**方法计算SeFx(x=1,2,3,4,5,6)分子体系微观结构、性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郑元庆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6,14(3):256-259
应用我们自己在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重复单元共轭分子本征方程约化定理,研究聚乙炔在掺杂前后能带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很自然地得到Peierls相变的结果,揭示了聚乙炔掺杂后从绝缘体到金属态变化过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首次研究了应用锆的膦酸酯盐作乙炔定向聚合的催化剂。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以使乙炔在室温下聚合生成顺式含量55%以上,有银白色成紫铜色金属光泽、柔软性和稳定性较好的聚乙炔薄膜。对所得聚乙炔进行了红外光谱、光声光谱、电阻率及元素分析等表征。此外,对聚乙炔膜的电化学及电池性能也进行了研究。该新催化剂的开发为合成聚乙炔提供了更广阔的合成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在Su-Schrieffer-Heeger(SSH)哈密顿量的基础上,加上链间电荷转移项,考虑链间耦合对聚乙炔中量子晶格涨落和空间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考虑了链间耦合作用后,不同的链间结构具有不同的能量。对于能量低的结构,链间耦合将导致孤子禁闭,从而抑制量子晶格涨落。对于能量高的结构,链间耦合将导致孤子扩散,从而加大量子晶格涨落。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电脉冲技术,以硝酸结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电解液,在铂电极上得到质地均匀,附着良好且有相当厚度的聚乙炔(PA)膜.不发生近期有关文献所报导的生成的PA以粉末状沉淀于电解液中的现象;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的浓度、温度,脉冲电流的波形、强度,以及溶液中通入乙炔的量对聚合过程有重大影响;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电导率的测量以及循环伏安(CV)曲线皆证明在铂电极上的聚合物是Co~(2+)离子掺杂的PA.本文还从聚合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个直接估算电导率的公式.按此式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H(Su-Schrieffer-Heeger)模型研究了2条聚乙炔链键与键平行和非平行结构耦合的电子能谱.两者的电子能谱与耦合强度之间有类似关系,但平行结构受耦合强度的影响更大些.在此基础上,将耦合链模型应用于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能谱计算,并给出了解析色散关系.同时,还研究了电子能谱与其耦合强度的关系,耦合越强,能带越宽.  相似文献   

18.
用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在能量梯度优化单胞所得几何构型的基础上,研究了3种含硫(或氮)杂环与芳环共聚的高聚物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由于这些高聚物中杂环与芳环的非共面性,使得它们的能带结构中带宽较窄,带隔较大,在未掺杂时为绝缘体物质.但它们的电离势大小与聚乙炔相应值接近,故是较好的P型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Su-Schrieffer-Heeger (SSH)模型基础上,计入长程电子关联的影响,研究聚乙炔分子链中双激子态与2个单激子态的稳态性质,比较不同关联强度下激子的晶格位形、能级、电荷密度波、自旋密度波以及吸收谱线.结果表明:零电子关联下分子链中的2个单激子不能稳定存在;激子半径均随着关联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与双激子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