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茜 《科技知识动漫》2010,(18):117-117
教态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态美有其丰富的内涵,主要由教师的服饰美、行为美和语言美来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衣着端庄优雅;身姿稳健挺直;表情亲切和蔼;眉目有神有情;语言文明规范。以自己美的教态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语言的特征之一,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基本属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模糊语言存在于语言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模糊语言在翻译、文学、社交、新闻广告乃至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扮演的作用取例分析,进而体会模糊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隋?不能以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相似文献   

4.
汉字书法形体之美,主要由“一字多体”、“一字多形”、“一字多墨”和“一字多姿”来充分展示;粉笔书写的独特技法,在于握笔的位置、角度、旋转和力度四个要素。把握好四个要素充分展示汉字书法的形体美,是提高书法教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的美育研究应全方位地进行。一是环境美,包括建筑、装饰、内部设置和氛围等;二是物质美,包括文献、设施、产品等;三是人员美,包括素质、语言、形象等。  相似文献   

6.
翻译,无论是“直译”,或是“意译”,最终只能做到“译意”。而原文语言(sourcelanguage)文化中的某些特殊语言形式、现象;及其所蕴含的独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其独特的语言神韵和联想意义(associationmeaning),却是译文语言(targetlanguage)无法通过翻译手段完全表达出来的,而这些特点往往是原文语言的美之所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美不可译  相似文献   

7.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8.
赵秀利 《科技信息》2008,(14):295-295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语文课堂中朗读应注意的四种方法:适当泛读,唤起共鸣;复朗读,领悟语言之美;用心用情,注意方法;“四步朗读”,流出空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违背语言习得规律,教学技术化、程式化;二是忽略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人文精神失落;三是忽略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知识丰富,应试能力强,读写能力差。语文教育并不反对传统的理性剖解、理论升华和细致分析,但必须具备反复吟诵和充分感悟的基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径,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拼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关键之所在。如何有效地进行拼音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积累,认为采取如下策略:用色彩标识,强化视觉记忆;联系生活,进行抽象思维;借助儿歌、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教学,多途径的为学生开凿获取知识的通道,为语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愉快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能使学生更热受数学、体会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12.
杨芳琴 《科技信息》2009,(20):I0231-I0231
广大贫困地区的美术课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面临这种现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想法。一、要优化教学结构,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二、要以审美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要美化育人环境,进行审美教育;四、美术与各学科密切联系;五、加速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个体生命的内在认同,当大学生本身对审美没有认同感,不能主动地区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现象时,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感受恩情,回报恩情。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的缺失对感恩教育的影响。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会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之恩。  相似文献   

14.
从阅读课的特点出发,加强审美教育,使二者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轨迹为:整体育读,感知美;咀嚼语言,品味美;创设情境,体验美;展开想象,再造美。  相似文献   

15.
词实质上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体,具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词的艺术特质是词人创作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其性格、学问、襟怀和经历的一种综合反映;词境的创造,有赖于词各种艺术特质的表现,其中,“灵气”和“含蓄”之美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程少堂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个性化的教材观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他认为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凭借,在“玩”教材、“析”教材、“品”教材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用教材品味语言之美、玩味文章之美、尝味文学之美、体味文化之美,为语文教师提供了详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纵观古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呢?  相似文献   

18.
余剑炜 《科技资讯》2006,(7):123-124
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中学审美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创设生动的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物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真美结合是其重要途径。教师有责任用美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用美的观点看待科学。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来,黔西南民族师专大学英语教学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过级率低;二、英语应用能力差。原因有三: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误导;2.语言教学观念陈旧,包括四点:a.语言学习等于语文学习;b.语言学习等于语法规则学习;c.学习、考试、运用难以协调统一;d.语言环境的认识误区。3.教学方法落后。针对上述问题,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以说为突破口的综合教学模式;二、从“多讲少练”到“精讲多练”;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四、加强教学、考试、应用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春艳 《奇闻怪事》2009,(11):13-1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着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备的佳作,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