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宗宝庆年间发生的江湖诗祸是南宋的权相专权政治与中下层士人参政议政之风相碰撞的必然产物,它摧折了广大文人参与现实的勇气.受诗祸打击,宋季江湖文人失去了前辈刘过、姜夔等的独立人格,他们或远离政治,从"雌黄士大夫"转而"口不谈世事";或随波逐流,沦为受生存驱使的无行谒客.江湖文人是宋季文坛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力量,江湖诗祸则是恶化宋季文学生态的催化剂,成为压垮宋季文坛的最后一根稻草,宋季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飘零与衰敝.  相似文献   

2.
江西文人是元代文坛的一支生力军。在前期南方文坛各自为阵的文学格局中,江西文人和文学更多是呈现出宗宋的一面,诗学陈与义,文学宋而不废唐,吴澄涵容理道的文学观念为盛世文风导夫先路。元中期,江西人虞集、揭侯斯、欧阳玄逐渐步入京师主流文坛,大力推行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风,成为主流文坛的领导者。元后期,主流文坛衰微,江西人危素、傅若金追慕雅正文风,成为盛世余音,而还有一些江西诗人直面元末动荡的现实。元代江西文人和江西文学先导性的特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唐人性爱生活开放,但中唐文人并不仅仅为性欲而性爱,他们有他们的女性审美标准,《任氏传》中的任氏是其理想的性爱伙伴。任氏是唐传奇中最美、最忠于爱情的女子,他作为唐传奇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代表性人物,寄寓了作者及其中唐文人的女性审美理想。中唐世风转交,文人观念转化,对性爱伙伴力求美与对爱的贤贞,这一现象,揭示了中唐世风向内敛、保守倾向的转变,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时期文人的女性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原本是巴渝一代的民歌,后来经过文人仿作逐渐演变成一种独具一格的诗歌样式.自唐以降,文人竹枝词的创作便蔚然成风、佳作不断.这些诗歌所涉地域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关巴地的诗作大约有500多首,它们多角度地展现了巴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风民俗与人文内涵等,体现出浓郁的巴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共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计九百卷,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与文学,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唐代文人大多信手挥毫,所到之处不仅印染了他们的足迹,而且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正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写作所用的文献载体:除了传统的像简牍、纸、石、壁等之类,非传统文献载体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如树叶、屏风、扇等.  相似文献   

7.
词产生于民间,盛唐始进入文人之手,中唐文人词则是词体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向成熟的晚唐文人词过渡的桥梁。中唐文人词既不同于民间词,也有别于成熟的晚唐五代词,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如题材内容广泛多样,与诗的区别界限不明显,未形成独特的风格,体式短小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到了晚唐已渐渐衰微 ,文坛又被颓靡之风笼罩。北宋开国一百年间 ,文章体裁仍沿袭五代余脉 ,“缀风月、弄花草”的西昆体又风靡一时。虽然一些进步文人如柳开、王禹、姚铉等 ,也曾提出尊韩重道的主张 ,有意复兴儒道和古文 ,但由于条件尚未成熟 ,一时还无力扭转文坛风气。北宋中叶 ,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刻化和复杂化 ,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里几乎都出现了变革和斗争。范仲淹、王安石变法虽然先后失败 ,但文学革新运动却取得了胜利 ,这其中欧阳修功不可没。作为北宋文坛…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与道教关系密切,唐代文人多受道教影响,而作为唐传奇后期的代表──豪侠小说,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受道教的影响尤深。  相似文献   

10.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勃乃初唐文坛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代表作《滕王阁序》一改前人宫体靡丽之风,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不加雕饰,自然天成。后人对其多有考释,版本鳞次栉比。其注大相径庭。无论从审美价值、思想意义取向还是对后世文人的风格教化功能上来说,《滕王阁序》都称得上是六朝与唐文学的分水岭或里程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布衣诗人大量涌现,在数量与成就上,几乎与仕籍文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立言不朽的价值观及诗文可以用作谋生工具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而“诗在布衣”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士大夫长期主盟文坛的局面,也改变了诗文优劣的评判权力和文人地位高下的认同方式,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南文豪阮攸,为区域互动历史中越关系产物,其汉文诗集《北行杂录》撰于1813~1814年出使清廷期间。从边缘看中心,诗中阮攸以一介蛮夷身份,从想象中华与现实清廷的差距、东汉及明朝与安南关系出发,于政治层面拒斥了两国间宗主与附属国关系;同时,经对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三家人物及唐宋文坛杰出文人的批评赞颂,认同了两国间文化与文学层的传承关系。《北行杂录》为考察安南文人看待两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参照,其最大文献价值在此。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政治格局使得汉代士人(或士大夫)有着矛盾的文化心态与复杂的身份,他们在与君权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的紧张关系中从事着精神文化活动,他们的身份也因此出现多维度的情形.“文人”是汉代士人多重身份中的一种,这种身份的形成体现着士人阶层对精神生活之独立性的吁求.“文人”身份的形成对汉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濂与江右文人领袖刘崧、闽中文人张以宁有较多诗文往来。江右文人与闽中文人论诗宗唐,对台阁体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浙东文人领袖的宋濂,在入仕明朝社会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后,也创作了相当数量带有台阁气息的诗文作品。他们在推崇唐诗方面,有着一定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唱和互动,客观上促进了台阁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在文人艺术,而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而逐渐形成.古琴艺术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是古琴与文人结合的文化成果.现今人们谈古琴文化,多从文人思想对古琴文化精神的影响方面论述,忽视对古琴文人化发展过程的讨论.以本末关系来论,古琴艺术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为末,古琴的文人化过程则为本.按中国传统文化前继后续的发展模式,追本溯源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原则.因此,梳理古琴文人化过程是有必要的.从文献来看,古琴与文人的关系早在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就存在,后来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古琴的文人化才基本成熟与定型.  相似文献   

17.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吴梅村先是与清廷对抗,表示誓死不仕清的决心,后又做了屈辱的“贰臣”,而又用他的全部后半生赋出其生命永远的悔,其思想的矛盾,行为的反复与他尴尬的生存处境和懦弱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吴梅村的变节是屈辱的、无奈的、同时也是值得同情的,后人应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包容一位有心忏悔决意悔改的末路文人,使他获得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20.
权德舆二题     
第一则对《唐才子传校笺》有关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生年的辨证提出质疑,认为史籍及文集记载确凿,勿用他辨以致误。第二则对权氏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共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权氏在古文运动前期人物与韩柳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推动唐代古文运动中权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