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阐明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放取向的教育理解",开凿新世纪体育教育的路向,只有个性解放的教育才是永恒的追求.笃行人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人意义学习的认识,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新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主体的呈现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主体的传统的存在方式,主体在网络中以新的方式呈现自己,即:由以前在现实中的"显"性的"前台"的存在变成了"隐性"的"前台与后台交织"的存在.而这一过程正是通过客体主体化的路向,不断地自我重塑实现的.网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对象化,正是在这种对象化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确证自我,不断地确认自身.  相似文献   

3.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内部看.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自成体系;从杜威教育思想与社会思想的关系中看.教育则成为他实现社会理想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他始终把教育看作是社会和人之间互相促进的动力性因素.他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服务于教育外的社会目的:改造现存社会、建立"民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教育的旨趣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个人引向社会,同时把社会引向个人,个体社会化的同时实现社会个体化,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由此,个人于社会、个体与社群的关系便够成了教育哲学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5.
“理解”是解释学的主体概念,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具有效果历史性、视域融合性、自我理解性、无限生成性等特征。从解释学的理解观视角来解释,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研究者借助于既有的教育观念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对教育世界所作的个体化解释。基于理解的教育理论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个体性和思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实体思维视域中,教育的冒险属性未得到足够理解和把握,致使机械论教育观宰制现代教育。以过程性思维考量教育,在其发生学意义上,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冒险,它具有尝试性、创造性、生成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教育的冒险属性要求教育实践以"冒险"代替"控制",实现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并理性看待教育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揭示社会运行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开创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建构路径上,马克思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解构与建构相统一、实现自我批判的社会本真批判,建构起一套真正直面社会问题,以关注"现代社会"发展命运,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人类解放为内容的严密的科学话语体系,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生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为了促进教师从"演员"向"导演"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更快的进入"角色",抓好对教师全面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为了促进教师从"演员"向"导演"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更快的进入"角色",抓好对教师全面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除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长期混乱动荡的状态,转而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保守形态;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再次陷入变动之中,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教育"作为一个变量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机制,教育在选择机理上是"结构选择"和"行动选择"的双重选择,而在存在状态上是"平等机制"和"分化机制"相互作用、相互遮蔽.  相似文献   

11.
个性理想教育是根据个体不同的思想层次与心智特征展开的理想教育,目的在于确立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使其认清自我发展方向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发展个性素质,激发创造才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理想教育,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注重社会共同理想教育的弊端,应知识经济对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多元化的形势。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并非要淡化原有的社会共同理想教育,而是为了使高校理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个性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首先应承认个体差异,更新传统德育方法;其次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再次还应发挥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最后要创建和谐、宽松、自由的集体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价值追求和范式转变。立足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系统的符号化、全时空性和去中心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形式得到丰富,交往场域得到拓展,平等交往模式实现构建。网络社会的积极要素要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需要通过嵌入“多模态”语言符号来丰富精神交往的内容表达形式;建立“互通式”交流模式来实现精神交往人对自我本质的全面占有;打造“全方位”主流内容矩阵来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德育过程释放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两种育德功能,前者需要"教"即学校的教育,后者需要"养"即学生加强自我修养.育德既要重"教",更要重"养",是"教"与"养"协调统一.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与"养"的主体协同创新,完成"四个转化".  相似文献   

14.
探讨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导向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体的价值内涵、特点、实现条件、衡量标准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应该确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综合,重在社会价值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当前,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已经存在并初步形成共治,但多元主体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共治向多元主体善治转变",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费社会中人的消费显现出物征服人,人丧失独立性、个性的特征.从真实需要与伪需要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三个角度来阐述分析现代消费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特征,并探索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主体性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过程,消费社会中表现出的主体性的"衰落"是主体性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经阶段,它实质上是对以往主体性的辩证否定,所谓主体性的衰落只是特定形态的主体性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的开发和实现有赖于人本教育观的树立、环境优化和学生自主意识自我评价的强化.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个性理想教育是根据个体不同的思想层次与心智特征展开的理想教育,目的在于确立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使其认清自我发展方向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发展个性素质,激发创造才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理想教育,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注重社会共同理想教育的弊端,应知识经济对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多元化的形势。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并非要淡化原有的社会共同理想教育,而是为了使高校理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个性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首先应承认个体差异,更新传统德育方法;其次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再次还应发挥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最后要创建和谐、宽松、自由的集体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