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邢天殊  李昊洋 《科技信息》2010,(28):I0177-I0177
在纷繁的文艺理论中,神话批评的地位越显重要。神话批评也是解读中、西方文学的有效的理论武器。随着女性权力、女性话语时代的到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为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希神话中的女神神话对后世女性主义文学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比较中希神话女神的形象,并分析中希女神形象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满族说部《天宫大战》中拖亚拉哈女神的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既是仁慈的人类母亲,又是崇高的盗火英雄,体现了满族女神神话的永恒美学价值和超前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萨满教星辰崇拜的圣坛上,活跃着许多的星辰女神,她们不但担当着掌管人类的生产、繁衍、疾病、智慧以及计时、方位、宅居等多项职能,而且还是萨满通神的必不可少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奥妙无穷的星宇世界本身就是她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一一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孙莹 《科技信息》2010,(36):I0131-I0131,I013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的悠长而神秘的历史深深吸引着地球上所有的后人,而在这片土壤上产生的神话故事则更加引人入胜。众所周知,神话是先民创造一个民族的无声的诉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沃土,更是这个民族获得信仰的直接来源。本文将以古埃及神话中的女神宇宙之母伊西斯(Isis)、爱神哈索尔(Hathor)、猫女神贝斯特(Bastet)以及破坏之神塞赫迈特(Sekhmet)为例,对古埃及女神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祗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7.
盐水女神的悲剧在不少古籍中都有述及,但多将其视为神话。然而古籍所述神话,却往往折射曾经有过的历史真实。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通过对“传说中的悲剧”、“悲剧中的主人”、“在忘却中涅檗”三个方面的论述,对该神话传说中的信息加以剖析与探讨,进而揭示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并提出自己对这出悲剧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中女神的母题及其在后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山海经》中的女神这一角度,探讨了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所包含的母题及这些母题以变形、重新组合等方式在后世文化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女神”的意义女神是诗人的第一本新诗集,也是“五四”以后影响最大的一本新诗集。这本诗突出地、鲜明地表现着“五四”时代的狂飚般的精神力量。在这本诗里燃烧着对旧社会的一切的大胆的否定和憎恨的怒火,而且充分地显示出反抗和破坏这座古老、黑暗的牢狱的雄伟的力量和钢铁一般的信念。诗人以海涛怒嘯般的吼声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方位词"左"的语义入手,结合史料,对"尊左""卑左"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认为"卑左"和"尊左"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同时并存,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情景。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人把握世界时的多元和灵活特性。  相似文献   

12.
神祗繁多、神话丰富是藏族苯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苯教文化渐使整个藏族文化趋于神秘性的重要原因,也是苯教文化影响整个藏族文化内在价值的要素。文章主要从历史学和宗教学的角度透视藏族苯教神祗体系,把苯教神灵分为原始苯教神灵、雍仲苯教神灵和源自佛教的苯教神灵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中,活跃着诸多的医生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中医形象主要以医德和医术区分为庸医或恶医形象。随着中国遭遇现代性之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医生形象卵裂为中医与西医。其时,中医往往是庸医和骗子的代名词,而西医则是良医和科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信仰者与创作者的同一性保证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学形成的基础,民间文学内容包含很多民间信仰的文化因子.民间诸神是民间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宗教神灵占据了民间文学作品很大部分;民间鬼神与神人崇拜信仰是民间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轨迹直接影响着我国民间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演进,从远古的女神时代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女奴时代,其间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艰难历程,最后步入20世纪80年代的女人时代。这种由女性意识的沦落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文学运动的演进,包含了中国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提示着人们对整部中国社会文化史的重新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在我国古汉语里,有关“死”的委婉语数量极多。由于人们的地位、职业、死因、长幼、性别不同,死亡委婉语可以分为九种类型。这些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道教崇拜、佛教崇拜、崇尚正义、乐天知命等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概念,指出这是中国古人对文学进行理性思维的结晶,是关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论思维形式的基本概念,其下往往统领着一个文学理论概念系列。认为要认定一个语词从普通语词和一般概念上升为理论范畴,当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含义相对明确,指向比较清楚,具备明显的理论属性;是同类文论概念的统率和新的同类文论概念衍生的基础;在文论史上曾得到广泛的关注、接受和运用。范畴是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事物某方面本质属性和关系的最大概念,故高于一般概念。探讨概念上升为范畴的标志并非要把范畴和概念的区别绝对化,而是避免“范畴”一词在理解和使用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古籍文献版面图像切分中存在的过切分和粘连等问题,提出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古籍汉字图像切分方法。首先,对古籍汉字版面图像进行连通区域搜索,获取版面中的笔画部件,实现古籍汉字的初切分;然后,对过切分汉字进行特征分析,提取过切分区域的特征,利用犹豫模糊集在处理多属性决策问题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犹豫模糊集来判断过切分区域归属同一古籍汉字的隶属度,并据此进行过切分区域的合并;最后,对存在粘连和重叠的汉字采用分段像素跳跃数突变分析方法进行分割。在28 886个古籍汉字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可以达到92. 3%的切分准确率和85. 7%的过切分合并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意蕴.透过它表现的内涵特点和象征层面,既可了解其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学指向,又能领悟中国文化重体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