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等部门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试点工作。后来于1997年,"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时隔20多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内涵已更为丰富和全面。目前,国家已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标志着实验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示范区将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加强示范。从实验区到示范区,可谓是一次质的飞跃与聚变!广东省自1992年建立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已有18年建设历程,成效颇丰。相信广东能够抓住目前实验区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懈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郭艳华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79-80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这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具备了生态立省的良好发展条件和契机的广东省,该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块实验田上耕耘建设生态文明呢?恰逢其时,在本专刊的编撰过程中,郭艳华教授于百忙之中为我们送来了"真经"——《建设生态文明的宝贵经验——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回顾与展望》(全文见《广东科技》2013年1月下半月刊)一文。郭教授认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实验区这颗绿色的种子正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的绿色果实,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及发展模式。文章总结和回顾了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纳入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体系中,实验区能够较好地编制和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实验区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区建设对引导发展模式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区科学的管理和推进工作体系日益成熟完善,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实验区普遍树立了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实验区社会事业获得了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同时,客观分析了实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区的发展特色不明显、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评办法、实验区示范推广作用亟待加强、实验区建设本身缺乏连续性;并提出了未来开展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在此,我们将对策建议部分从全文中精炼出来,将专家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呈现。  相似文献   

3.
刘敏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62
惠州市小金口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于2003年建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克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中,"麒麟文化节"是实验区的一面旗帜,借助其强大的影响力,实验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文促商.  相似文献   

4.
大塘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东北毗邻广州市花都区和清远市,西接四会市,北江贯穿境内。2004年,大塘镇被广东省科技厅确立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两年多来,大塘镇立足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大塘”目标,以工业、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实验区机构和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和深化城镇规划,促进了全镇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大塘镇专门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担任组长,镇工业、农业、水利、城建、国土、公安、交通、科技、宣传、村(居)委的负责人担任…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3,(12):41-42
金东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自2011年开始建设以来,依据《金东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城乡统筹、开放带动”战略,认真实施科技富民强区专项计划行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从1992年广东建立第一个实验区开始,省内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已有18年的发展历程。按照"规划科学、特色鲜明、讲究实效、重在示范"的原则,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取得了鲜明成效。  相似文献   

7.
安吉是我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和国家生态县,近几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围绕"一地四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并在2006年创建成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行动载体,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行动方案,积极调动各部门力量,整合多种资源,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敏  潘慧 《广东科技》2013,22(1):67
2011年4月,石龙镇被授予"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牌匾.石龙镇坚持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石龙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石龙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2010-2015)》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形势喜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石龙镇实现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16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1.1亿元,每平方公里财政收入6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和成果展示的绝佳平台,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分析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走低碳化发展道路面临的新环境和问题,给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建议及措施,争取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现向低碳化、高端化、专业化的转变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22日,在天津市大港区举行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授牌仪式.大港区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和石化工业基地之一,以石油开采、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以效益型、城郊型农业为基础,城乡一体的新兴城市.1995年创建实验区,始终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保护、海水利用、农村小城镇建设、文化教育、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成效,走在全市的前面,成为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5,(5):26-27
近年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合肥市包河区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教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湖滨新区,取得明显成效.1993年原郊区(现包河区)被安徽省科委确定为安徽省首批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1995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社会发展改革实验区,1997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合肥行政区划后,科技部再次批文同意包河区继续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后获199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区科技局先后7次被安徽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县级科技局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阶段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3个层面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时空分布总体呈现3个特征:东部地区数量多,西部地区数量少;西部地区实验区发展加快;建制镇型实验区发展趋缓,中小城市、大城市城区及县域型实验区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07,(1):48-51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新方针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两全"发展战略,以构建四个中心、打造五型下城、推进南精北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着力点,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基础,坚持"四个创新"相结合,建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主创新机制,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巩固省级科技强区,打造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争创全国一流现代化和谐城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0,(1):26-26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工作,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宁海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正式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并同意推荐宁海参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席评审会议评审。自2009年10月宁海县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突出"生态文明、加快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生态治理、以人为本,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丘陵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发展范围和发展模式两方面阐述了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范围和发展模式两方面阐述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广东科技》2013,(1):71
广东将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广东"两大核心任务,拓展空间、丰富内涵、创新模式,不断推进实验区建设迈向新的高度——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和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主要示范平台,使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旗帜、成为构建幸福广东的实验平  相似文献   

19.
歙县于2012年4月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安徽省首个县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验区成立以来,歙县紧紧围绕"文化为魂、水系为韵,凸显徽风古韵、山水文明,打造绿色低碳名区"这一主线,扎实推进实验区文化科技融合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3,(12):26-27
绍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始终把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同时,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验区建设工作统领县城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