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淬冷法确定饱和液氮中的池沸腾热流密度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径为50mm、厚度为12mm的铜平板在液氮中进行了不同热面方位角的淬冷沸腾实验,各方位角为θ=0°(热面向下)、10°、20°、30°、50°和90°(热面垂直);随着方位角的增加,临界热流密度、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及其壁面过热度相应地增加,且在方位角θ<30°时,θ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更大;得出qCHF、qmin与方位角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对坐标方位角的定义是众所周知的:即自坐标纵轴的北端起顺时针转到某一直线AB的夹角α_(AB)(见图)称为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它是表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向的一个量。随着坐标系的不同,方位角又可分为真方位角和磁方位角及坐标方位角在航空航海事业中有着极其重要实用价值;而坐标方位角在推算点位的平面坐标(xy)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凡从事于有关工作的人员,必须使方位角在脑海里形象化,对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中的符号(含运算符号)每步意义都应该弄懂。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对这一意重要概念、几乎每届学生中总有少数人搞不清方位角推算规律和公式中每步意义,只是糊里糊涂硬背公式,以应付考试,如此是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方位角分布,方位角关联和半经典的转动量系统地研究了100MeV/u以下的Ar+Al反应的转动流。发现转动流随着入射能和碰撞中心度的增加而减弱,直到100MeV/u附近,转动流趋于消失,与集体旁向流消失成因不同,转动流消失的可能成因是由于过短的发射体的寿命或者过快的粒子发射时间。通过方位角分布及其角关联,我们还发展了一种决定反应平面离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时导线测量,是在不能测连接角的情况下在两个已知点之间进行。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数学计算:根据起始边的假定方位角推算其它所有边的假定方位角;依次计算坐标增量及终端己知点的假定坐标;按照起始点的真坐标及假定坐标两次进行反算找出真方位角与假定方位角之差,并提出方位角的改正值;根据方位角的改正值求得导线边的真方位角;在真坐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垂直轴水轮机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均布力法和插值法相结合的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在不同速比的工况下,分析叶片应力、水轮机整体应力、位移以及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出垂直轴水轮机在旋转过程中最危险工作方位角及其随速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速比下,当水轮机转到某一方位角时,叶轮受合力最大,此方位角为最危险工况;最危险方位角随着速比增大而增大,并逐渐接近叶片弦线与来流速度方向垂直的位置即90°;基于均布力法和插值法对水轮机叶片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可以得到相同变化规律,在数值上均布力法更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发射目标角大小对火炮射角偏差的影响机理,该文结合实车振动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高低角偏差几乎是底盘俯仰与侧倾这二种角振动引起的高低角偏差的线性叠加;方位角偏差主要是由车辆横摆角、车辆底盘俯仰运动与侧倾运动引起的方位角偏差组成。(2)高低角大小对高低角偏差几乎没影响;由侧倾引起的高低角偏差随着方位角的增大而增大,由俯仰引起的高低角偏差随着方位角的增大而减小。(3)由车辆底盘俯仰与侧倾运动引起的方位角偏差均随着高低角的增大而增加;由车辆底盘俯仰运动引起的方位角偏差随着方位角的增大而增加;由车辆底盘侧倾运动引起的方位角偏差随着方位角的增大而减小。这揭示了行进间射击过程中车辆底盘角振动与目标角大小对射击精度联合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现场实际情况下适用的井壁失稳判断准则 ,根据井壁不稳定性理论和机理的分析 ,综合评价了库仑 -摩尔准则、Lade准则和 Drucker- Prager准则及其修正形式 ,以及每个准则的应用特点 .采用常规三轴压缩 Drucker- Prager破坏准则 ,进行了在水平各向同性地层和水平各向异性地层条件下 ,对保持井壁稳定所需的临界钻井液密度和临界钻井液含盐量与井眼方位角和井斜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结果表明 :在水平应力各向同性的应力场 ,钻井液密度相对于井眼方位角显示了明显的对称性 ,但是 ,随着井斜角的增加而增加 ;在水平应力各向异性的应力场 ,钻井液密度相对于井眼方位角等于 90°处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随着井斜角的增加而增加 ,但井斜角等于60°~ 1 2 0°范围内例外 ;对于不同的井眼方位角和井斜角 ,为保持井壁稳定 ,钻井液应具有一定高的含盐量 .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大方位角初始对准精度和缩短收敛时间,在SINS动基座初始对准中引入了简化的Gauss-Hermite求积分卡尔曼滤波(QKF)方法.首先分析了Gauss-Hermite求积分中的单变量Gauss点及其系数配置方法,然后采用直接张量积法将单变量配置扩展后得到多变量Gauss点及其系数配置方法,给出了简化的QKF滤波算法.最后通过数学仿真分析比较了单变量积分点数为3的QKF(3点QKF)与比例对称采样UKF的对准性能,以及单变量积分点数取不同值(3,5和7)对QKF滤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基座SINS大方位角初始对准中,3点QKF的对准精度远高于UKF的精度,方位角估计收敛速度也快于UKF,并且随着单变量Gauss积分点数的增加,QKF对准精度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衡法和解析法对非常规平面应力单元体描述的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及其方位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用非常规平面应力单元体描述的平面应力状态,用平衡法分析过程简单、易懂、值得推广,而用解析法求解显得复杂和繁琐。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偏振光入射方位角与介质反射率的关系,从能量角度出发利用菲涅尔公式及相关电磁理论,得出了线偏光方位角与介质反射率的一般关系式,就特殊情况作了具体分析,给出反射率随方位角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图示说明。  相似文献   

11.
被动声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用被动式传声器阵列估计目标方位角的问题.分析了时延估计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减小方位角估计误差的途径,给出了几种因素对误差量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能用于时延(方位角)估计的装置;最后,给出了几组试验结果,证明了文章所提出的时延估计方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用图解方式对光通过单一延迟器或复合延迟器后的合成偏光状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直观地说明了入射光方位、延迟相位、延迟器方位角、合成光方位角和椭圆率以及合成光旋转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致密砂岩层内天然裂缝方位角对裂缝起裂扩展并形成一定范围裂缝网络的影响规律,利用致密砂岩板和乳化炸药及声发射仪进行了层内爆炸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储层缝内爆炸下水力裂缝两侧附近的多条平行、共线致密砂岩层内天然裂缝在不同方位角下裂缝的起裂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当方位角较小时,多裂缝均能起裂扩展并能相互贯通,且方位角在45°~60°范围时有利于最大程度形成裂缝网络.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认识到,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中有关“方位角”的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问题,给教学和学习及生产工作都带来一定的麻烦.通过对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等标准方向及相应方位角的定义,几种方位角之间关系等一些问题的分析,指出定义不准确,概念模糊,公式有误等,以期大家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汪源  王连胜  宋书建 《科技资讯》2011,(17):242-243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研究了低纬度地区太阳方位角、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与文献中不同的符合低纬度地区太阳方位角、高度角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模拟得到低纬度地区太阳的运动轨迹,并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转速弹丸的姿态测量问题,研究了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组合测姿方法。建立了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测量方程,给出了三轴磁强计新的姿态解算方法并研究了解的存在性问题。采用一种解析算法求解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非线性测量方程组,避免了采用数值算法的收敛性问题。最后通过仿真研究表明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组合测姿方法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研究结果为高转速弹丸的姿态测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传统的岩石组构测量方法比较繁琐,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象处理的岩石组构测定的新方法。此方法可将图象x y平面内比较难测量的方位角转化到Hough域ρθ坐标下,统计分析各个方位角,判断是否存在优选方位并计算岩组的优选方位角,Hough域的叠加值反映了对颗粒方位角识别的置信度;对于一些细微的、离散的岩石颗粒进行统计分析,给出矿物颗粒偏光性的解决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采用基于图象处理的方法对岩石组构进行测定,其抗噪性好,减少了在目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岩组测量效率,能在岩石构造分析中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赵欣  许春艳 《应用科技》2007,34(6):30-34
介绍了一种以ARM7单片机(选用LPC2292)作为核心处理器,以挠性陀螺为传感器的寻北仪方位角-数字转换系统设计及实现电路.给出了以ARM7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框图,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方位角-数字转换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方位角解算的软件实现流程.经测试,整个系统的转换精度可达0.02°.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支井钻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井壁稳定问题,建立考虑地层、水泥环、套管和支井井筒的分支井稳定性分析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将水泥环、地层和套管分别视为不同的塑性材料,同时通过建立应力各向异性地层中模型转换方法,消除不同支井方位之间的模型误差。通过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研究支井方位对分支井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方位角小于15°时,地层与水泥环最大等效应力位于主井筒上,有利于分支井井眼稳定;方位角为75°时,等效应力最大值位于分支井井壁上,不利于井壁稳定;从套管侧窗变形的角度来看,分支井方位应尽量靠近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当支井方位角大于30°时,主井眼水泥环的破坏可引起支井钻进问题;在分支井井身结构设计中,采用较小方位角,同时避免采用50°~80°的分支井方位角,以保证水泥环-地层-套管-井筒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等天顶角法全天区搜寻γ源的过程中,做出的天图是非常不均匀的。但是由宇宙线的知识可知宇宙线是各向同性的,而造成天图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方位角分布的不均匀性,需要对方位角进行修正。通过对修正后的显著性的高斯分布的分析可知:在等天顶角方法寻源过程中的方位角修正是成功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