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2,(14):12-13
全球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要饥肠辘辘地入睡。也就是说,全球有大约1O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人们面临饥饿并不是因为地球无法赐予我们足够的食物,而是我们的食品供给体系出了问题,最简单的一点证据:全球80%的饥饿人口本身就是直接生产食物的农民。只要教会这些农民如何抵御天灾、提高产量以及减少浪费,我们就可以解决全球饥荒。  相似文献   

2.
从重视粮食安全提升为树立科学的食物安全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分析了粮食和食物两个概念的区别:指出了以我国传统的粮食安全观指导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应以食物安全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的生产和供给,在重视可耕地的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农作物以及林地、草地、淡水和海洋食物的综合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前的食物需求,也要考虑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获取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前提。吃饭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迄今仍然困扰着人类的现实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198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比1986年减少4%,1988年又比1987年减少3.8%。全球粮食储备1960年为2.34亿吨,可供世界人口消费102天,1989年8月底为2.51亿吨,却仅够54天的需要。世界必须在1990年净增粮食2.2亿吨,才能达到最低的库存安全线。粮食大幅度减产必然导致世界市场的粮价暴涨。玉米价格从1986年的每吨73美元上涨到每吨140美元,涨幅92%;大米价格从1986年的每吨186美元上涨到每吨300美元,涨幅61%。这样的涨价幅度是发展中国家中许多缺粮国所难以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食物,说到底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量和物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必须适应食物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动物性食品消耗一路攀升,畜产品告急,人均粮食消耗却逐年减少,食物结构转型与我们不期而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认为,中国应走草地农业之路,既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又是适应时代发展,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农产品需求数量和质量持续增加,而农业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逐年增多,露地农田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粮食产出难以保证,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设施农业作为环境因子可控并可周年生产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植物和食用菌集约化生产,解决国家食物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30年,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到2013年底设施栽培面积已近4万km2,居世界首位,其中玻璃温室与日光温室面积近1万km2。  相似文献   

6.
 世界人口的增长一直快于粮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矛盾不断加剧。FAO1985年报道全球有5.5亿饥民 ,每年有4000万人死于饥饿 ;1998年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的人口已增至8.28亿。到2040年 ,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为现在的3倍。农药是保证提高农业单产的重要物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2.5亿hm2次 ,防治面积为2.7亿hm2,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90 %以上。1995年 ,我国通过农药防治 ,挽回粮食5400万吨 ,减少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世界人口的增长一直快于粮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矛盾不断加剧。FAO1985年报道全球有5.5亿饥民 ,每年有4000万人死于饥饿 ;1998年 ,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的人口已增至8.28亿。到2040年 ,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为现在的3倍。农药是保证提高农业单产的重要物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2.5亿hm2次 ,防治面积为2.7亿hm2,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90 %以上。1995年 ,我国通过农药防治 ,挽回粮食5400万吨 ,减少直接经济损失60…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全球植物保护的主体农药--环境友好化学农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21世纪仍然需要化学农药1.世界人口、粮食与农药的关系人口、粮食、环境仍然是进入21世纪后摆在人类面前的突出问题。世界人口不断增加 ,可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目前 ,世界人口每年约增长8000万人 ,每年需增加谷物2600万吨。据报道 ,1950年人均谷物面积约0.23公顷 ,而到2030年将降至0.08公顷。自1950年起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复种指数 ,加强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种植 ,以及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使世界作物产量有效地提高了3倍。而到2040年 ,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85亿 ,新…  相似文献   

9.
延长食物的保鲜期限,减少运输、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历来是食品业界一大主攻方向,但至今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仍属薄弱环节。在去年4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果品保鲜技术交流会上,与会的农业部专家公布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粮食每年贮存损失率为9.7%,也就是说有400亿公斤的粮食在贮存过程中损耗掉;果品、蔬菜的损失率高达25%以上,奶、肉、水产品等易腐农产品损失更大。我国目前对大宗农副产品、食品的贮存保鲜手段还沿用过去的堆放、袋装、罐装、窑(窖)贮等传统方式,一些先进适用的保鲜技术还未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生产、烘干、保存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到气候、运输、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每年粮食收获之后总会损失将近15%,其中因干燥不彻底达不到粮食储存水份要求而霉变的粮食高达5%至7%,相当于损失2500至3000万吨,这一惊人的损失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一、目前国内外粮食烘干机的现状为了减少粮食霉变而造成的损失,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烘干机的研发与改进。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粮食烘干技术的研究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我国粮食烘干机自主研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地保护利用现在的耕地资源,针对我国人口年增1600万,耕地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提出了相当之对策,保持2000年实行5000亿千克粮食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2000~2010年贵州省的食物供给时空变化,在分析各类食物产量变化趋势与耕地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物质转化公式及小康生活水平下营养需求标准,提取热量、蛋白质与脂肪关联数据,借助Arc GIS对贵州省及各区县的人口供养能力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得出:从整体来看,食物营养供给总量较为富余,营养物质供养人口能力:热量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供给能力增长明显;从分县的数据来看,11年间三类营养物质县域自给自足数量增多,2010年热量、蛋白质与脂肪自给自足率分别达到91%、76%、81%;从分布上看,供应能力强的区域集中在遵义县及周边地区;研究期间内,旱地面积减少了14.79%,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显著,占减少总量的82%;水田面积变动不大,仅减少了0.8%。总体来看贵州省食物供给在全省和分县尺度下都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1900年,全球仅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时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仅12个;20世纪中叶,全球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百万级人口城市数量增至83个;2007年,城市人口第一次占到总人口数最的一半以上;如今,百万级人口城市已超过400个,其中20个都市圈人口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意味着地球上每年都会增加7个纽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粮食生产的多少是由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更大改善,耕地质量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没有重大突破的制约下,粮食的总产量还必须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保证.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1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有19.51亿亩,但人均只有1.59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1 000多万的速度净增,耕地还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净减.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认为,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缺粮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藻类和细菌将成为未来的新食源。 目前,全世界有40多亿人口,每年所消耗的粮食达12亿吨之多,这等于在赤道上用粮食铺出一条16.8米宽、1.8米厚的环绕地球的公路;而人口的增长,又使这条公路每年要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 96 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养育着 13亿人口。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 ,到 2 0 0 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 14. 8亿。为供养不断增加的人口 ,粮食需求也将不断增大 ,必须力求粮食的增产。因此 ,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量。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 ,总面积为 15 . 6 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 330 0万 ,由于受地势、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 ,造成大面积土地盐碱化 ,据土壤普查资料显示 ,全省盐碱地面积为30 . 0 2万公顷 ,其中以大同、忻定、晋中、运城四大盆地集中连片 ,面积为 2 8. 11万公顷 ,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 93%,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 ,…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匮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2 21世纪新农业2.1 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和高度机械化是其特征。Wittwer 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18.
1大理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水稻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40%.同时稻米又是人民最喜爱的食物,全州约8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抓好大理州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为确保全球食物安全,来自全世界的1万粒新作物种子被运往北极圈"末日种子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北海岸的一座小岛上,现已储存了82.5万粒种子样本,记录了长达1.3万年的农业历史。该库为全世界的种子银行网络提供种子储存保障,但也会受到来自战争、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威胁。作为管理该种子库的机构,全球农作物多样化信托基金发出警告,面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农作物多样性对确保食物安全至关重要,本月陆续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生产、烘干、储存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粮约5000亿公斤,由于在粮食收割季节,往往遇到阴雨天气,使粮食不能及时干燥而发芽霉变的损失高达5%,约250亿公斤。这一惊人的损失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大力发展先进的粮食烘干没备,是降低粮食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