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分析研究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并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相应系列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N-乙烯基甲酰胺(NVV)是丙烯酰胺(AM)的同分异构体,用N-乙烯基甲酰胺聚合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可减少二次环境污染.用N-乙烯基甲酰胺与丙烯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然后用乙烯基环己酰胺(NVCA)代替丙烯酰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继续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观察不同单体,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过程.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
用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体系的共聚行为.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IR),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拓宽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马来酸酐/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分析研究其共聚反应历程,探讨了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并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主要是交替共聚反应.共聚物中的BuA含量随着BuA单体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BuA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用疏水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和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共聚合制备的共聚物为增稠剂,添加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制备的乳胶漆中,考察其增稠效应。结果显示,该共聚物对苯丙乳液及其乳胶漆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并保持乳胶漆原有的各种应用性能,其中耐碱性和耐擦洗性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NHMAAm)的共聚物P(NIPAAm-co-NHMAAm)温敏水凝胶,并对其温敏性、溶胀动力学及其快速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单体NHMAAm的添加量以及合成温度对凝胶的温敏响应性均有较大影响,NHMAAm摩尔分数小于15%时,共聚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敏性,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随着NHMAAm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60℃(高于共聚凝胶的LCST)制备的凝胶,快速响应性好,凝胶在4~8h内达到溶胀平衡,5min内能达到退溶胀平衡,失水率达到80%左右,且具有稳定的反复溶胀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水溶性温敏共聚高分子的制备及溶液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种在水溶液中具有与人体正常体温37℃一致的相转变温度的共聚化合物.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这一特殊共聚物在水溶液中高分子链构象行为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三元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PVAA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驱油剂PVAA,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聚合体系主要成分的配比,并测试了共聚物水溶液的耐盐性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VAA的耐盐性、耐热性均好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0.
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光散射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酸钾(简称Ni(Ⅳ))为氧化剂、纤维素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纤维素表面引发苯乙烯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不同的Ni(Ⅳ)浓度、单体与纤维素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得到了高接枝参数的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乙酯与2-溴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co-2-溴丙烯酸乙酯)无规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乙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二过碘酸合铜(Ⅲ)钾(简称Cu(Ⅲ))与可溶性淀粉组成的氧 化还原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引发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测 定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4.
明胶与丙烯酸甲酯在60Co辐照下的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辐射源^60Co辐照引发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反应,接枝聚合物IR谱显示,1560cm^-1处有明胶酰胺基的特征吸收,1760cm^-1处强吸收峰则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羰基特征红外吸收,从而证明了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的存在.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明胶与丙烯酸甲酯不同配比对接枝聚合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一缩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DADC)与乙酸乙烯酯(VAc)发生了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对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ADC/VAc树脂浇铸体加工性能良好,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比DADC均聚物高,共聚物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3.8kJ/mo1。  相似文献   

16.
徐浩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13-391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并掺杂聚苯胺,应用于Pb(Ⅱ)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和聚苯胺的质量比为2∶3∶1、pH=6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吸附性能;吸附时间为45 min时,吸附率大于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