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蛙种种     
吃蛇的蛙在美洲中部巴拿马国家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烟蛙,比普通青蛙个头大,它见到蛇,不但不逃跑,反而见着就追,追上就吃掉。烟蛙的皮肤呈黄褐色,背上有几条黑褐色的条纹。它捕蛇的秘密武器就是胸前两块呈乳头状的坚硬肌肉,这两块肉像一把钳子,能把蛇牢牢地夹住。当把蛇钳到半死时,便开始慢慢吞食。  相似文献   

2.
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一谈到蛇,人们既感到恐惧,同时又充满好奇心,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功能"的确惊人。天堂树蛇:蛇类中的"滑翔健将"在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会"飞"的天堂树蛇,它能在密林中潇洒地穿梭滑翔,倏然之间,已在数丈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江门市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养蛇场里,包括眼镜蛇在内的多种毒蛇和无毒蛇源源不断地繁殖出来。其中,眼镜蛇已繁殖到第四代,其他种类的蛇已繁殖到第三代。2005年2月2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在该养蛇场进行了养蛇技术成果鉴定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认定其技术成熟,生产的蛇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对某些珍稀蛇种的繁育也能有所助益。为什么要人工养蛇?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的栖息地被不断压缩,而多年以来蛇类被不断猎捕,数量已经很少了。我国民间对蛇有相当大的需求,即使不提对蛇的食用,光是医用一项…  相似文献   

4.
一说到蛇,给人的感觉是冰冰凉,滑腻腻,胆战心惊。但是世界上有不少人拥有对蛇的控制本领,比如耍蛇人,他们可以训练蛇来做各种动作。前不久,湖南湘西传出一个消息,有人会一种叫做锁蛇的技术,锁蛇之后可以让蛇不能随便行动,更不会袭击锁蛇者。世间真有如此神奇之事?记者专程来到湘西,寻找这个锁蛇奇人,一解锁蛇之谜。锁蛇人40多年,从未被五步蛇咬过。  相似文献   

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维达尔和他的同事最近发表论文指出,蛇的祖先不是水生爬行动物,而是有脚的陆地爬行动物,它们的脚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而逐渐地退化掉的。长期以来,科学家对于蛇的祖先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蛇的祖先是水生动物,因为现在的蛇在生物学的观点下,与一种名叫摩萨龙的现已绝种的水生巨型蜥蜴非常相似;另外一种观点是,蛇的祖先是陆生动物,本来有脚,这些脚后来退化消失了。尼古拉斯·维达尔和他的同事将17种现代蛇的DNA与19种水生蜥蜴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从而…  相似文献   

6.
机器蛇     
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模仿生物蛇运动的新型仿生机器人。由于它能像生物蛇一样实现“无肢运动”,因而被国际机器人业界称为“最富于现实感的机器人”。日本东京科技大学于1972年研制出世界上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发现,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有时直线行走,有时蜿蜒曲折而前进.蛇之所以能爬行,在于它有三种特殊的运动方式.第一种为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蛇体爬行时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这是由于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虽然蛇体没有胸骨,但是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靠肋皮肌把肋骨与腹鳞相连起来.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好像踩着地面.这时腹鳞在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让鳞的后缘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体推向前方,像坦克那样直线向前爬行.第三种为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并尽力前伸出,蛇身后部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这样重复地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  相似文献   

8.
在几内亚海湾的洛俾岛,每到夜晚,岛上的居民常常用一种叫“库加沙”的蛇来照明。这种蛇体内脂肪特别多。人们抓到这种蛇后,把内脏清除棹,然后晒干,在蛇身中间穿过一条棉芯,点着后就能象蜡烛一样燃烧。它发出的光比一般的油灯还亮,一条蛇通常可点燃三四个晚上。予生  相似文献   

9.
东北陆生蛇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计陆生蛇类16种和亚种、隶属7属3科,其中东北区特有种为东亚腹链蛇、棕黑锦蛇。优势种为虎斑颈槽蛇、乌苏里蝮、枕纹锦蛇、红点锦蛇。稀有种为玉斑锦蛇、团花锦蛇、黄脊游蛇、东亚腹链蛇和短尾蝮。玉斑锦蛇仅分布于辽宁西部接近华北区的义县,可能属渗入种类。东北区有毒蛇7种和亚种,其中虎斑颈槽蛇过去一直列入无毒蛇中,实为游蛇科中的一种毒蛇。本文简述了蛇种的特征、生态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
国外蛇趣     
今年是中国的蛇年。人们对世界上的动物持褒贬态度最针锋相对的怕就是蛇了。有的民族敬蛇如“神”,有的民族却视蛇如“孽”,但大多数人对它常有一种恐惧、厌恶心理。然而蛇的世界是千奇百怪的,其中也不乏妙趣。神蛇在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有一种蛇被当地人称之为“神蛇”。它头上有着十字架花纹,每年8月6日至15日从山崖洞穴中爬出,数以千计地汇集于岛上两座教堂的圣像下面爬来爬去,从不伤人,而且任由游客抚摸。几天以后,这些蛇又陆续自动离去。这一奇景己经持续了数百年。火蛇南美洲北部的丛林中,有一种火蛇,体长2至3米,头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具有蛇类外观体态、能蜿蜒运动的机器人(又称机器蛇),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这条长1.2米、直径0.06米、重1.8公斤的机器蛇,能像蛇一样扭动身躯在地上或草丛中自主地运动,最快运动速度可达每分钟20米。头部是控制中心,装有视频监视器,科研人员根据前方景象实时传输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11,(10):52-52
在圭亚那山区的村庄里,经常可见一种很小的蛇,这种蛇无毒且性格温顺,身上还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几米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这种香味还有防虫、防蚊等作用,人们都管它叫香蛇。  相似文献   

13.
我在电视里看到一条蛇居然能吞下一只小羊,太不可思议了!蛇为什么能吞下比自己个头大很多的食物呢?A:蛇的头很小,但是它吞噬的食物几乎都要比自己的脑袋大很多,这在人类看来很不可思议。其实,蛇有一套特殊的身体构造。首先,蛇的嘴巴  相似文献   

14.
李湘涛 《大自然》2013,(1):24-27
蛇无足却能疾行,灵活且善于盘绕;它们耐饿能力极强,却又有很好的胃口,猎食范围广泛;毒蛇的身体一般不算强壮,却能致强敌于死命;观察总结蛇的活动能预测天气的变化,使人受益匪浅;蛇的生命力旺盛,蜕皮后如获新生,而且生殖能力很强……上古时期的人类对蛇既畏惧又崇敬,我国各地的氏族、部落不仅敬蛇、崇蛇,甚至以蛇为图腾,关于神蛇、灵蛇和怪蛇的传说地广为流传。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与蛇有关的文物屡有发现,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先民们在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5.
龙与蛇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三对,即辰龙巳蛇,但一是神灵,一是凡物。一说龙是蛇变的,它变化莫侧,升天为龙,下地为蛇。故龙常被画成蟒颈、蛇身,故有大龙、小龙之称。王充《论衡》上说:“世俗画龙,马首蛇身”,可见龙蛇能称兄道弟,生肖属相,又巧妙地安排在一起。龙是原始社会的图腾,被定为神。龙是被神化后一种人造的神奇动物,可说是对某些自然现象——雷电的  相似文献   

16.
能杀蛇的蛙     
人们知道,青蛙是蛇的食物,但可能不知道,也有能够致蛇于死地的蛙。在我国湖南省的武陵山区,有一种岩棒蛙,个儿大,腿粗,皮上长有肉刺。当遭到蛇的袭击时,岩棒蛙便猛地一跃,用两只前脚死死箍住蛇的要害处——"七寸"部  相似文献   

17.
蛇年谈蛇趣     
不可思议的蛇“偷”蛋古时有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小小的一条蛇能吞得下大象吗?当然不能。这故事只是将那种贪心十足的人比作蛇进行讽刺而已。但蛇却确实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和身体大数倍的食物,而且蛇类的吞食过程往往是“囫囵吞枣”似地吞下整个食物。这是因为蛇的嘴巴和身体有一套特殊的构造,它的上、下颌关节是由韧带相互联系的,既可以使上、下颌关节分开,以利粗大的食物经过,又可  相似文献   

18.
金蛇捕猎     
蛇属爬行动物,它的家族在地球上曾有过最辉煌的历史——它们是最先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真正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也是所有后来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在欧洲,蛇象征着健康与吉祥;在我国,有关蛇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其中有一则传说,认为中国人最早的祖先就是蛇的化身。蛇的视力近于零,可是它却能在黑夜里准确地发现并捕获几十米外的田鼠、青蛙和蜥蜴等猎物,这是因为蛇芯(舌头)具有神奇的红外线感知能力,借此蛇便能清楚地“看”到发出热量的猎物。现在我们来制作一条大金蛇,看看它捕捉猎物时的身手如何。  相似文献   

19.
碎蛇     
在我国湖北省神农架的林中,有一种奇异的五节蛇。当它从山崖上滑落下来时,身体一下子摔成四五节。这时,令人惊异的场面出现了:已经脱节的每一节蛇体,都会跳动起来,向蛇头靠近。一会儿功夫,摔断的蛇又连成一条。它叫碎蛇,是名贵的药材。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3,(2):58-59
蛇是什么时候和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现生的各种蛇中,最先分化出来的种群是有后肢残留的。这也就是说,蛇的祖先有脚,而且四肢的退化顺序是前肢先消失,然后后肢消失。蛇与巨蜥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且同属于"有鳞类"(1)。有鳞类动物多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时代,在距今大概1亿年前,蛇类出现了。有关蛇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即陆地起源说和海洋起源说(见插图),但目前还没有最终的结论。进化的结果是,蛇在陆地上和海洋里均有分布。它们拥有了能提高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