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能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明显提高,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杭州制造业在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体系中占据领先地位,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柔性制造、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普遍应用,建成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分析天津推动智能制造的战略意义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天津制造业需要重新自我定位,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国际智能制造研发基地为目标,以技术、人才、资金和政策为关键要素,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精益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新模式,认识到精益化与智能化融合对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制造业的智能升级,离不开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制造等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而人才培养始终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之一。2017年2月,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构成了《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  相似文献   

4.
韦影  赵乐乐 《创新科技》2021,21(9):15-23
为更好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与创新的关系亟待厘清.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双环传动和海尔集团开展探索性研究,剖析智能制造与创新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促进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同时创新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动力,它促进智能产品形成,为智能生产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能制造模式转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有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集感知、分析、推理、控制功能于一体,是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技术的集成与深度融合,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李鹏  杨晓燕  樊济军 《河南科学》2022,(12):2040-2047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对提升河南制造业整体水平,促进河南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河南由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区域分布特征、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智能制造目前已进入螺旋式发展期,各地区智能制造优势和发展重点有所区别,关键基础零部件空心化问题、多方联动协同发展问题等仍有待完善.然后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立足河南省实际,在考虑河南省智能制造各个行业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何瑾 《科技智囊》2013,(8):38-40
智能制造装备:集制造、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装备的总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之一,而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前沿和制造业的基础。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当今工业先进国家的竞争目标。"未来的制造装备需要软硬件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特别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等发生重大变革,推动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等日益成为主流生产方式,将重塑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要加速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必须将加强广东制造业技术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笔者基于广东制造业的发展,深入剖析美的集团技术升级路径,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1广东制造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未来工厂"是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未来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也是智能制造的缩影。未来智造,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智造会有怎样的未来?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制造业走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发展阶段,已经搭建起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制造业基础设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这让我国具备了实现智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可能性和基础实力。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已发生重大变化。浙江须进一步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推广为基础,抓住新基建配套投资加大的契机,聚力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智造,把准发展主动力主路径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的产物,是制造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升级的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17,26(4)
正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摘自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各国加速布局制造业,国际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在船舶制造业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出新要求的关键时期,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研制出吊马智能制造单元,获得2020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谱写了船舶智能制造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大连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1月大连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提出将在2020年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大连市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市的一定基础,但障碍因素依然很多,大连市应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推进制造强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20,(2):61-71
发展智能制造,关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通过文本数据挖掘,提取关键词反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关切焦点,进而运用词频及共词网络分析,洞察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关切焦点涵盖政府政策、发展范式、使能技术、关键装备和辐射领域,特别从2014年起空前活跃;中国智能制造目前仍以自动化、信息化范式为主,但数据、互联等网络化倾向已然涌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是中国智能制造的区域高地,装备制造业是智能转型的领头行业;中国智能制造衍生出互联共生的"智能+"生态网络,以发展范式、特定技术与装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工业布局,制定振兴制造业的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制造业未来的制高点. 一、智能制造的定义 智能制造是工业中典型的学科交叉问题,涉及计算机、机械、传感、控制等诸多技术领域.我国工信部对于智能制造(in...  相似文献   

16.
机械设计一直以来是制造业中的主导,机械设计水平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在当今社会要求高效率、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下,机械设计逐步引入将电气自动化知识,形成一套专业的、有机的智能解决方案,配套到各个生产系统,使得传统机械设计更多元化与智能化,这也正在慢慢改变着传统机械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习惯。随着智能制造思维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大制造企业纷纷成立研究小组对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研究,运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对智能制造展开分析与讨论,并通过机械设计与电气自动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来开发新型的自动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制造业也随之扩大,在对模具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上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模具制造中加入智能加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模具制造的质量。其中数控是对模具制造进行精确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智能加工技术与模具制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产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也是有着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创新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投产,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呈现新的活力。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之一,珠海已初步形成"海陆空+智能制造"的"3+1"特色产业格局,涌现了一批创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产品,为产业的进一步做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敢为人先的浙江因时而谋,抢先开跑,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探索,为浙江制造转型升级打开"智慧之门"。智能制造的本质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高柔性激光智能制造与检测工程实验室于2020年9月由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建设。实验室定位于先进激光智能制造与激光智能检测技术研究,面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求,针对制约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瓶颈问题,重点开展高柔性激光光源研发、智能制造、智能感知与检测三个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