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8年以来,北仑区科技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和北仑区"五大攻坚""两整两提"决策部署,努力破解基层创新创业工作难题,加快提升科技服务成效,力促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聚焦加快"两整两提""科技争投"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科技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20,(6):33-34
正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紧紧围绕"科技争投、三年攀高"的部署要求,牢牢抓住奉化撤市设区、攻坚"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的历史机遇,坚持把引育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助推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国内外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积极推进"一院一谷一飞地一走廊"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2018年,奉化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牢牢抓住"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历史机遇,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慈溪科技局紧盯争投"一转六大"工作任务,以建设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为载体和目标,以"科技争投"为统领,组织实施了科技强基四项工程,着力提升创新环境、项目、人才、平台的支撑集聚和承载能力,为支撑引领慈溪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农历2017年的岁末,一份大礼送达宁波: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宁波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18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宁波把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等"六争攻坚",作为春节后第一次千人大会的主题。这是新春开门响彻宁波大地的第一声春雷,也是宁波向高质量发展吹响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15,(1):10
<正>2015年,杭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和开展"三转一争"专题活动为主线,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实施"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建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创新发展强市。一、聚焦区域创新发展,实施示范创建工程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区  相似文献   

7.
正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十三五"已拉开大幕。放眼国际,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是大势所趋,美国前后三次发布国家创新战略报告来调整其科研布局,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同样强调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指数增长。去年今时,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争朝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其中的第二章里明确指出了要以科技创新发展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全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湖州市吴兴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才强区、创新强区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主体活力日益显现,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47位,较2021年提升11位。创新主体培育多点发力。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北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出台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创建创新型城区为抓手,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招商、优化政府服务四个方面举措,全面加快创新驱动步伐。近年来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省科技强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县市区。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项目支撑,形成财政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科技投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年来,宁海县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总要求,聚焦聚力县委、县政府“五大革新”等专项行动,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实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主体培育、项目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持续为争创省“科技创新鼎”、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强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宁海县先后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中国创新百强县、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先进集体、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市首批)。  相似文献   

12.
吕悦 《今日科技》2023,(2):46-47
<正>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上虞区始终将企业的需求放在心头,不断做深做细科技服务,激发创新创业强动能。在绍兴市上虞区,科技型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力军。2022年以来,围绕锻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金名片的目标,上虞区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耕企业创新科技服务、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潜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亳州市科技局始终把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启动发展亳州内力的重要抓手,在政策激励、项目申报、平台建设、专利申请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亳州市科技局通过四项措施,做足政策"整合"功课、做足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00年8月,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高投")成立,标志着杭州市科技金融的新苗开始破土而出。成立伊始,杭高投就把"专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作为自己的使命。20年来,杭高投为杭州率先探索出一条"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周转资金+上市培育"的科技金融独特的创新路径,称之为"杭州模式"。公司构建起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链,成为了杭州市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8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联合召开"2015年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评价"、"2015年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章一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浙江省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较好的创新基础,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和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上海市科委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好"排头兵",这是本刊记者从2月16日"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获悉的消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这一安排,科技创新工作将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科技进入了"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写杭州西湖早春美景的诗句,也是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举办的"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科技全媒体中心建设研讨会"聚焦"智库型科技全媒体"新探索的形象比喻。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遵循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通过完善体系、内外联动,以科技多媒体到科技全媒体的创新探索,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中,正努力"争暖树""啄春泥"。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21,(10):36-37
"十四五"期间,温岭市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聚焦"2+2+2"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争创"科技创新鼎"为重要抓手,持续拓展优化"一带一区"科创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构筑科技动力引擎.到2025年,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制造业研发高地、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省级创新型城市,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2%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为浙江量身打造了创新发展之路。19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如期建成创新型省份。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加快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和全球人才蓄水池,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四年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科技创新成效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1个设区市连续两年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20,(5):5-8
近年来,新昌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显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创新,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优、生态好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201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选择若干试点地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昌县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持之以恒,在创新治理能力、工作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小县大创新"的县域创新发展典型模式。目前,浙江省已下发通知,将"小县大创新"新昌经验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