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杉木无性系结实系数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杉木无性系着生球果的树冠表面积占树冠总表面积的比例为结实系数,对安徽、福建,广东三省的73个杉木种子园无性系进行了结实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性系间结实系数差异极显,主差分量达33.48%-61.05%,对结实系数重复力估算得出单株为0.335-0.611,无性系为0.602-0.825,说明结实系数指标受中上等遗传控制,利用结实系数作为评价实性状的指标,可有效地进行无性系再选择。 相似文献
2.
3.
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初选的6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定红松球果数量、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种子数量、种子质量、出籽率、千粒重、种粒长、种粒宽、种粒厚、出仁率12个结实性状指标,应用DTOPSIS评价法,选择出红松结实性状优良无性系24个,可用作营建红松果林的结实性状优良无性系穗条.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安徽西田林场杉木种子园对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的25个无性系,每系固定6株样株,分系分株连续进行6a的结实量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相对产量在年度、重复间稳定性较强,但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较大,占总方差的36.72%,而无性系仅占10.12%,表明种子产量稳定性受气候、生物、环境、人为措施及无性系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同年度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无性系的基因型。以结实量的变异系数(cv)或生态价系数两种方法评价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应以多年的结实量与cv或生态价系数综合判断,对无性系再选择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按该法可把25个杉木无性系划分为高产稳定、中产稳定、低产稳定等9种结实类型。 相似文献
5.
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的生根类型,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母株的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结果表明:(1)插条兼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生根二种类型,大多数无性系呈现其中一种类型,少数无性系同时包含二种类型;(2)成年树和幼年树基部插条生根能力均存在较大变异性,而且幼年树比成年树的变异幅度更大;(3)扦插繁殖的母株年龄效应不明显,成年树的基部萌条具有很强的生根能力;(4)幼年树插条生根存在位置效 相似文献
6.
华北落叶松群落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华北落叶松群落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先增加后减少;同时随着森林的演替,土壤表层的速效磷、速效氮、全氮、有机质的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人为干扰会改变土壤肥力状况,进而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8.
将引种的华北落叶松与迭部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华北落叶松生长量远高于其它针叶树种,建议进一步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秦岭南坡 2 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包括 0~ 60cm土层中N、P、K、Ca、Mg 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总贮量达到 1 .38× 1 0 5kg hm2 ,土壤、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各层营养元素现存量分别为 1 .37× 1 0 5、837.85、1 71 .1 7、42 .86、348.90kg hm2 。各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均为土壤库 >>植被 >枯落物层。在植被层中该林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分别为 92 .2 9、61 .93、30 .36kg (hm2 ·a)。N、P、K、Ca和Mg 5种元素的循环速率分别为 0 .82 5、0 .70 4、0 .5 0 1、0 .60 2、0 .689。与同一区域年龄相近的锐齿栎、油松、华山松林分的生物循环特征相比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王洪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4):152-155
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林隙大小结构、林隙内落叶松更新苗数量分布特征以及林隙内落叶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华北落叶松林中,50m2~150m2之间的林隙居多数;第二,在不同大小的林隙中,100m2~150 m2之间的林隙内的落叶松更新苗株数最多;第三,在不同大小的林隙内,落叶松更新苗均呈集群分布.在采伐森林资源时,我们可以尽量模拟最适于落叶松更新的天然林隙大小进行择伐,以创造有利于更新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昌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31-534
以胸径、树高、冠幅、树高当年生长量等性状为指标,采用K-均值法对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龙坪、孟仁、土门岭、黑青山、帽儿山5个种源为优良种源.其中,龙坪种源的27,30,33,97,102,115,117,118,119,121,122,5,32,95,98,102,111,112,113,125号,孟仁种源的1,2,3,4,5,6,7,8,9,12,13,15,16,18,20号,土门岭种源的1,2,4,9,10,11号,黑青山种源的1,2,3,5,6,7,9,12,14,15,16,20号,帽儿山种源的3,4,6,9,10号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山西霍山华北落叶松的叶绿素及硝酸还原酶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霍山华北落叶松的两个居群进行了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居群有明显的差异,推测这些差异是由遗传差异所致,A居群有较强的适应力,可以作为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种子园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分析的方法对思茅松种子园内收集的4个思茅松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此阐述了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状况。9种酶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思茅松种子园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73.5%;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42;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Ne)为1.54;期望杂合度(He)为0.295;实际杂合度(H0)为0.181。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子园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基因和遗传多样性;思茅松种子园的建立是思茅松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50-55
电泳技术揭示了生物中大量的遗传变异。但一般的常规电泳并不能测出所有的遗传变异。利用连续电泳、热变性、尿素变性等技术可以检测出自然群体中更多的电泳隐秘的蛋白质变异。然而,最有效的技术是肽谱分析。利用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测出群体中某一基因位点的变异程度。本文综述了各种特殊的电泳技术及其应用分析的实例,介绍了美国著名遗传学家F.J。Ayala 探讨电泳隐秘变异导致的遗传变异增量的作用所建立的估算模型,由此对蛋白质变导的“电荷态模型”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7.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郑仁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8-12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黑子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从100个10mers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3个具有特异多态性引物对黑子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进行了RAPD(Random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结果表明,RAPD对中国南瓜种、印度南瓜种、美洲南瓜种及黑子南瓜种的分类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我国现有栽培黑子南瓜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极高,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度较小,多样性水平较低,不如其它三个南瓜种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中东部白桦(Betula platyhylla Suk.)天然林进行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天然林不同龄阶的个体生长变异与各性状相关系数与年龄成正比,以15 a生的天然林生长变异、相关系数增长率最高,以后与年龄成反比,并逐渐平稳.确定白桦天然林早期选择最佳年龄为15 a,白桦天然林可用15 a胸径对40 a的材积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