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至清 《科学通报》1982,27(14):880-880
自从土居等发现植物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以来,已发现有90余种植物病害是由类菌质体感染引起的。本文报道在天南星科植物亮白花叶芋的叶片中观察到的类菌质体。 亮白花叶芋(Caladium hortulanum Cv.‘Candium’)原产热带美洲,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于庭院或温室中。其叶片叶脉两侧的叶肉组织为绿色,离叶脉较远的部位为白色,构成绿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类菌原体的抽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疯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花器返祖,产生小叶和黄化,芽萌发不正常,枝叶丛生,冬季小枝不易脱落。病症特别严重的小树当年即死亡,病症轻的小树一般1~2年,大树3~6年也  相似文献   

3.
胡椒花叶病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是世界著名的香辛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喜爱的调味品,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上也有它的用途,经济价值颇高。但在发展胡椒栽培业中,常常遇到胡椒花叶病危害,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甘薯丛枝病是由两种病原体(类菌质体和线状病毒)复合感染而引起,并在电子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该病毒质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山东省济南泡桐丛枝病、刺槐丛枝病区,发现了花卉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丛枝病.病株症状:腋芽丛生、节间缩短、叶子变小,形成丛生;严重时,叶子逐渐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4,19(2):90-90
桑树萎缩病是我国桑树的重要病害,从症状上可分为黄化型、萎缩型和花叶型三种类型;其中黄化型在江苏省为害严重,后二者则以浙江省为多。关于桑树萎缩病病原体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有生理障碍及病毒两种学说的争论,基于桑萎缩病可以通过传毒昆虫——菱纹叶蝉传染及嫁接法传染的事实,后一学说渐占优势。1967年,土居等在  相似文献   

7.
汪仁 《科学通报》1958,3(14):434-434
Bradly 和 Smith 曾先后初步研究过在有溶剂存在下,呋喃在氧化铂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动力学,但是他们的工作都是在较低的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小于5大气压)。为了适应工业生产上的实际要求,作者等拟在高压情况下(20—100大气压)应用 Raney 镍系催化剂,将纯粹液体呋喃加氢,生产四氢呋喃.(?)(液)+2H_2(气)(?)为此对该反应系统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反应前期的动力学方程式,并证明该反应可符合 Arrhenius 方程式,求解了该式中的活化能和频率因数。  相似文献   

8.
张宗炳 《科学通报》1957,2(12):376-376
根据Friend等(1956)和Sedee(1954)对于种蝇(Hylemyia antiqua)及丽蝇(Calliphora erythrocephala)的营养需要,我們拟制了以下的綜合化学飼料(每毫升含量):  相似文献   

9.
王善源 《科学通报》1958,3(14):439-439
在以前的报告中,我们指出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下列元素:钒、铬、铜、锶、镧、铊、铅、钍,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我们也指出了,硫酸钒和氯化铬有治疗流感的作用。这里报告的是用硫酸铜和一种铜的有机化合物二乙胺铜羟基喹啉砜(diethylaminecupro-oxyquinoline sulfone)治疗流感的试验效果。莱宾和绍特曾经观察到在有硫酸铜存在时,流感病毒凝集红血球受到了抑制。铜盐的毒性:10只鼠经腹膜内注射氯化铜1毫克后,2小时内全部死亡,剖检尸体发现肠肾充血。  相似文献   

10.
刘华银 《科学通报》1998,43(4):397-401
运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氰基丙烯酸酯 (酰胺 )类化合物和脲类化合物与D1蛋白间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它们的结合存在相似之处 :苯环部分 (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和π_环堆积相互作用 )、羰基部分 (氢键相互作用 )和侧链杂原子 (氢键相互作用 ) .研究发现它们以相似的作用方式占据D1蛋白中相似的地方 .由于氰基丙烯酸酯 (酰胺 )类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一插烯双键 ,在与D1蛋白结合时较脲类化合物有更多作用位点 ,尤其是与SER 2 6 8间氢键相互作用 ,表现在抑制活性上 ,氰基丙烯酸酯 (酰胺 )类化合物明显较脲类化合物高 .  相似文献   

11.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8,33(13):997-997
自从Weil报道了亚甲蓝光敏氧化色氨酸(Trp)以来,人们已经研究了各种敏化剂敏化的Trp的光氧化,可是关于Trp的光敏氧化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疗药物和优良的敏化剂,红细胞膜的光损伤实验表明:HA的光动态作用对Trp的破坏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应用气功综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同时,我国医学工作者还广泛进行了临床和动物的实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与气功基本原理的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生理、生化及病理等诸方面找到了许多有助于说明气功疗效的确实证据,推动着这项研究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仝德全 《科学通报》1981,26(19):1203-1203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材质好、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具防风固沙、抗烟消尘、抗旱、耐盐碱的能力,是植树造林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刺槐花叶病发生分布普遍,是刺槐的常见病害,其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片色泽不均匀,表现出淡绿、深绿相嵌的斑驳,并出现泡斑;叶片畸形,叶形变窄变长,严重者呈线状;叶腋不定芽萌发,抽生出节间极短的瘦弱小枝,叶片狭小,小枝的腋芽又再次萌发抽生小枝叶,如此逐级萌发、抽生,形成枝叶丛生的丛枝状态(图1)。  相似文献   

14.
严继民 《科学通报》1978,23(11):658-658
轴对称分子的本征多项式的特征及其因子分解规律 上文已给出关于中心无原子的轴对称分子的图形理论。对中心有原子的轴对称分子适当编排其原子的序号,其能量本征值的久期行列式(HMO法)必有如下结构:  相似文献   

15.
柑桔黄龙病在我国南方柑桔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着柑桔生产。在病区采集表现典型黄龙病症状的病树叶片,从中分离出一种线状病毒质粒,直径12nm,长2500~3000nm;(图见封二)用它作抗原使家兔免疫:先作静脉注射两次,间隔为三天;其后加福氏完全佐剂作皮下注射4~5次,间隔为一周;末次注射后,休息1~2周,取血,制得抗血清,分置于安瓿瓶保存在低温冰箱中备用。先后从2只兔子制得的抗血清,用试管沉淀反应法测得其效价均为256,经健壮树叶抽提液吸收后,用以检测柑园植株。初步检测了桶柑、芦柑、本地早、六月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科学家发明了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它的出现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崭新的研究工具。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研究时无需制备或仅需制备简单标本,而这对于传统扫描电镜来说是无法想像的。传统的扫描电镜的电子束经过空气时会与之结合并散开,因此要求整个样品均需处于真空环境中。由于绝大多数活的生物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为了适应真空环境,在使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时需进行某  相似文献   

17.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85,30(18):1397-1397
敏化的光氧化反应无论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些反应中作为敏化剂的染料在光和氧存在下,把分子氧敏化为~1O_2。~1O_2是一种十分活泼的亲电物,可以进行许多热化学难以完成的氧化反应。在发达国家中,敏化的光氧化反应已用于精细合成中。人类的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都与此反应有关,用血卟啉检测和治疗癌症就是其中一例。敏化光氧化反应日趋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而适当的敏化剂是此反应成功的关键,为此需  相似文献   

18.
19.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14):1309-1309
磁化率特征作为古气候的代用指标已广泛应用于黄土的研究中.黄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古气候分辨率,而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与研究,为验证撞击效应对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工作通过对微玻璃陨石赋存层位进行高密度取样(3—5cm),以尽可能高的时间分辨率(~300年),研究该界线层位黄土样品的磁化率特征,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生物化学性质及不同组织分布,以前将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划分为5类:角蛋白(Kerat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la-ment)和神经纤维蛋白(Neurofilament).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类型蛋白,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中.研究表明,在植物细胞中也至少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体系.现在将核纤层蛋白(Lamin)也列入中间纤维蛋白家族.各类中间纤维都具有10nm纤维的形态学特征.角蛋白中间纤维的多肽性质非常复杂,含30多种多肽,分子量在40~70ku之间.根据角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及抗原决定簇性质,将角蛋白分成两亚类:I型角蛋白即酸性角蛋白,分子量在40~57ku之间;Ⅱ型角蛋白为中性偏碱性,分子量在53~70ku.角蛋白中间纤维必定是这两类角蛋白即酸性和碱性角蛋白互补装配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