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酵粉”     
法国总統戴高乐对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軍官说:阿尔及利亚需要法国,“就象面团不能缺少酵粉一样”(法新社奥尔良維尔1960年12月10日电)。这种說法的反动性是很明显的。但是,人們都知道:酵粉的作用是发酵,它能使面团迅速膨脹起来。如果从这个意义来理解,那么,戴高乐这次巡視阿尔及利亚,的确起了一酵粉的作用。他使阿尔及利亚人民爭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爭更加高漲。戴高乐有一套如意算盘。他准  相似文献   

2.
1958年6月初,戴高乐依靠阿尔及利亚大殖民主和极右军人发动的暴乱,并在国内极右势力和多数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下,攫取了政权,在法国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上台之初,戴高乐曾经被资产阶级舆论吹捧成一个神话式的“救世主”,被赞誉为恢复法国“稳定”的因素,拯救法兰西帝国的“有力人物”,而戴高乐本人也俨然以法国的“救星”自居。但是,曾几何时,一切都仿佛变了样。那声名赫赫一时的戴高乐,现在被描绘成  相似文献   

3.
修改宪法的“宿愿” 9月28日,在法国本土、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海外属地,将要举行一次“公民投票”,对戴高乐的“宪法”草案进行表决。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戴高乐推销他的“宪法”草案的活动也越来越加紧了。从8月20日开始,他到法国非洲属地和阿尔及利亚去作了一次为期十天、行程万里的巡回“旅行”。9月4日以后,他还要在法国国内四出奔走,到处张罗。修改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宪法,这可以说是戴高乐的一个宿愿。这个宪法,是在1946年10月13日由全国公民复决投票通过的。当时法国共产党曾参加了宪法的起草工作,因此,宪法里列入了一些有利于民主力量的内容,特别是由人民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的权力。戴高乐在1946年宣布“退出政治舞台”,就是因为感到这个宪法使得他任意决定法国  相似文献   

4.
戴高乐依靠阿尔及利亚军事暴乱力量上台已经一年有余了,而法国所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却一个也没有解决。阿尔及利亚战争继续进行着;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笼罩着整个法国;提高法国国际威望的日子仍遥遥无期。戴高乐政权的反动和虚弱的本质日益暴露,原先对戴高乐抱有幻想的人开始对戴高乐表示怀疑、失望和不满,幻想正在逐步破灭。法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独裁统治的新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时貌似强大的戴高乐政权已开始走下坡路了。阿尔及利亚问题仍然是法国局势的中心问题,它不仅是法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法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焦点。它曾经是第四共和国最后几届政府垮台的导火线,它也可能成为戴高乐政权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5.
1.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因何而起?消除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关键是什么? 2.法国这次就“戴高乐宪法”举行的公民投票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戴高乐是法国人民很好的反面教员? 3.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成立对于阿尔及利  相似文献   

6.
随手写来     
戴高乐上台法国殖民主义者在阿尔及利亚敲起了一阵锣鼓,科西嘉紧接着响应,法国总理弗林姆兰着了慌,社会党人副总理摩勒软了腿,总统戈蒂豁出了一条老命,下道“圣旨”,要让戴高乐上台,否则就辞掉这个“总统”的职位。于是戴高乐上台了。上了台,终得演几出戏。第一出是“议会授权”。据戴高乐自己说是拥护共和制度的,但又反对第四共和国的宪法,大概是因为议会权力太大了。在“议会授权”这出戏中,戴高乐取得了“胜利”,逼着议会休  相似文献   

7.
阿尔及尔的一个穆斯林区,贝尔古区的一条街,原名列昂大街,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已以一位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烈士的名字命名,改称为穆罕默德·本·乌依斯达特大街。这是一条普通的街,也是一条充满着斗争气息的、可歌可颂的街。1960年12月,正当法国总统戴高乐到阿尔及利亚去兜售“公民投票”的诡计,阴谋以此来分裂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8.
法国正在走向可怕的灾难,主要是因为它没有放弃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且不說战爭中生命财产所遭受的惨重損失,单是今年所花的战費就将超过六千四百亿法郞,使法国人民每天担負約二十亿法郎。由于战爭的曠日持久,法国的經济已經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今年国家財政的赤字估計要达到一万四千亿法郎。美国一直是支持法国对阿尔及利亚进行的殖民战爭的。今年6月间,十一个阿拉伯国家曾經要求美国停止对法国的軍事援助,这个要求却被国务院干脆拒絕了。在上届联合国大会期間,美国对于阿尔及利亚間題,也是支持法国的立場的。在下月开幕的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讨论阿尔及利亚問題时,美国会表現怎样的态度,我們还得等着瞧。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者的寿命不会很长了。”对法帝国主义者来说,这一点也特别明显。戴高乐政变正是法国反动统治阶级腐朽和脆弱的表现,而决不是它强大的表现。法帝国主义在一天天烂下去,这在法国殖民体系的瓦解和资产阶级民主的破产两个方面显得尤其突出。殖民体系的瓦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本土被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的殖民地:远东的印度支那被日军占领;中东的叙利亚和黎巴嫩获得独立;法属北非、西非和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的非殖民化历史中,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标志着法国殖民体系的终结。与黑非洲相对和平渐进的非殖民化道路相比,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呈现出战争与协商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惨重的代价     
戴高乐总统爱吃野鸡。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某一伞兵部队为了讨好这位总统将军,特地进行了一次狩猎,并将猎得的野鸡献给总统。狂热的射击开始了,成绩果然不错:猎获了四十五只野鸡,但同时也打死了十二个在田野里劳动的阿尔及利亚农民。  相似文献   

12.
1967-1970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支持比夫拉,这与英国态度相反。英国为改变法国政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戴高乐时期、后戴高乐时期和尼日利亚内战末期三个阶段,英国从石油利益、地缘政治、人道主义、戴高乐反英态度等各方面对英法两国对尼政策的分歧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途径试图改变法国的对尼政策,但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英法两国的这种政策分歧实质上是两国几百年来全球殖民斗争所导致的观念分歧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發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爭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以来,到現在已經三年了。三年來,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法国的殘酷軍事鎮压进行了顽强的斗爭,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軍,并且不断地扩大了战斗地区。領导民族运动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陣线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軍已日益巩固和壮大了。在战斗的鍛炼中。各阶層人民的觉悟提高了,民族民主力量的团结加强了。恐怖統治吓不倒人民三年来,法国殖民主义者为了維持它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統治,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發动了日益猖獗  相似文献   

14.
答读者问     
问:“法兰酉共同体”现今是否还存在? (邱秉良) 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战后,法国本土及其海外领地构成“法兰西联邦”,并在经济上组成“法郎区”。1958年戴高乐执政后,把“法兰西联邦”改为“法兰西共同体”,允许其殖民地在内政、经济等方面享有自主权,但外交、国防大权仍由法国控制。六十年代初,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继宣布独立,“法兰西共同体”即自行解体,“法郎区”的经济作用也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及利亚国防部近日发布声明称,该国已销毁境内储存的全部对人员具有杀伤性的地雷。声明中说,阿尔及利亚军队日前在距离首都阿尔及尔以南300公里的一处军事基地销毁了5970枚反步兵地雷。随着这批地雷被销毁,阿尔及利亚已销毁储存的全部反步兵地雷。据悉,在二战及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殖民期间,阿尔及利亚境内埋设了巨大数量的地雷,几  相似文献   

16.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7.
7月底,法国政府再次宣布面包涨价,每公斤提高五法郎。资产阶级报纸说,这是由于法国政府为了“讨农民的欢喜”,提高小麦价格造成的。作为法国大垄断资本工具的戴高乐政府会不会实行一点点对农民有利的政策呢?事实是最好的答案。1958年戴高乐上台时曾经花言巧语地说过,他要实行一种保障农民利益的农业政策。但是,谎言很快就被铁的事实粉碎了。连法国资产阶级报纸“回声报”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戴高乐政府取消了农产品对工业品价格的比数,1959年法国农民的收入减少了8%。  相似文献   

18.
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绥靖”政策,是由摩勒政府授权拉戈斯特来执行的。他一面动员伞兵部队在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村落疯狂屠杀,一面招募当地法国殖民主义分子,组成以“法国复兴委员会”为名的恐怖团体,恣意迫害阿尔及利亚人,甚至设置密室用酷刑加以拷问。这些极端野蛮的法西斯措施,摩勒政府竭力不让法国人民知道。尽管它实行严格的新闻封锁,然而一手难以掩尽天下耳目,现实的真相终究要逐渐透露的。近几月来,一些曾被征召入伍,到阿尔及利亚作战的后备军人,陆续回到了法国。他们在良心的驱使下,谈论起来,传播开来了。例如,一个名叫比埃尔—亨利·西蒙的后备军官写了一本小册子——“反对拷问”。他列举许多事实说明,法军施行法西斯式的毒辣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槟酒闻名世界,行销全球。法国南部四省——东比利牛斯、埃罗、奥德和加尔都盛产葡萄酒。法国每年产酒约六十亿升,产酒不少,但法国人喝酒更多,平均每年法国本国酒的消费量达六十五亿到七十亿升左右。法国生产的酒尚不敷本国的需要,怎能还有出口呢?原来这些名酒香醪不完全产自法国,有一部分是来自滴酒不饮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及利亚。 1830年法国侵入阿尔及利亚,法国殖民者就开始在那里种植葡萄。在法国占领时期,阿尔及利亚95%的葡萄园为法国殖民者所有。号称“葡萄酒大王”的亨利·博尔若,仅他一人就占了一千八百多公顷葡萄园。阿尔及利亚独立后,  相似文献   

20.
乞求与克己     
法国著名评论家杜维歇对法国这个“大国”在美国人面前的屈辱感到十分的恼火。不久以前,他曾经这样说:“要求人,就得顺从人家。这样一来,我们就又走上了乞求外交的道路。”在法国的资产阶级评论家和政治家中,这种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是相当普遍的。可是,对于法国这样一个“次等伙伴”来说,“乞求”、“顺从”都是不可缺少的良好品德。不是这样,美国“盟主”怎么肯拿出大量的美元解救法国的财政饥渴,供给大批的飞机轰炸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人民呢?不是这样,法兰西民族的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又怎么能像票据一样交换出去呢? 但是,说来奇怪,“乞求”和“讨好”,原应该是事非得己,而法国当局却好像是出自心坎,十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