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权势关系理论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小说《马丁·伊登》中集中体现的权势关系,包括职业、地位、素养、接触和情感等造成的权势关系,以及其中人物为改变在权势关系中所处劣势达到交际顺畅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话轮转换和交际角色转换理论分析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人物权势角色关系及其转换,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轮转换、会话策略和副语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4.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5.
话语礼貌与权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是交际双方身份、地位的体现。语言礼貌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即正权势和负权势。权势关系是在交际中推断和确定的,它随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交际者可以凭借一定的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现有的权势关系。因而,话语礼貌具有动态性和可洽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权势"和"等同"关系是社会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的互动模式和话语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中西语境中称呼语、指令言语、话轮转换等言语行为的差异,从话语交流的微观构建方面,研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权势和等同因素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人物话语、情境设置、叙述人声音的介入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反讽手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张爱玲多重视境下的人性关照。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转型或变异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话语的形态,以虚假个人声音为内容的衍生个人话语在中国现代小说的“撕破”策略中拓展了人物话语的叙事功能。衍生个人话语所具有的可以导致在语言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所指与能指错位的掩饰、代偿、命名和康复等功能,揭示了无意识文化模式的某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探讨模糊限制语在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人际功能。通过对小说情态资源的研究,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有助于对小说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内运用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理论,分析语篇中语气隐喻所体现的人际功能和意义,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式.在本小说中交际双方对语气隐喻的选择是不同的,语气隐喻的选择有助于塑造交际双方的人物角色、揭示不同的态度以及双方的话语权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十七年"农业合作化小说与政治的紧密关系,所以常常遭到文学评论家们的质疑,并常常被认为是配合时代政治要求而作,满篇充斥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化口号而毫无审美价值的小说。然而,在此时期的小说文本表层运作的政治权利话语与文本深层运作的审美自觉之间常常会形成叙事的裂缝。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国际贸易摩擦话语分析框架以研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话语沟通的实践策略,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结合国际贸易摩擦语境特点,研究国际贸易摩擦话语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确立按照"描写、阐释、解释、反思" 4个步骤建立国际贸易摩擦话语分析框架,据此揭示国际贸易摩擦话语中的权势关系、文化差异及隐藏的意识形态偏见,评估国际贸易摩擦双方的矛盾焦点和分歧,从而为正确理解和处理国际贸易摩擦话语提供辅助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从喜剧话语策略构成角度看,当代大陆小说在陈述主体的内部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反讽、含混,乃至荒延和黑色幽默的渴望,革命历史小说叙述中的“藏污纳垢”策略、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写中间人物”策略,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述”策略,以及自马原的“叙述圈套”开始的当代小说话语的狂欢等,都是一些耐人寻味的喜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将杨双奇的长篇小说《让我们都活下去》置于两次话语大震荡这个背景来谈论,是由于杨双奇在这部小说中始终持守一种民间立场,试图通过对严酷的政治经济话语的剥离,在纯粹的文化与人性之维,对当下生存之境作出价值与怀古的判断。本文就 这一民间立场设率把人物命运和小说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展开辨析,以期揭示小说的特定精神向度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中“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者 第一人称侵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小说主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小说中颠覆性的反殖民话语和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话语并置,但反殖民话语最终被包容在殖民主义话语的表述体系之中。因此,《黑》更是一部体现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颠覆”和“包容”的辩证关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南非作家库切在他的小说《等待野蛮人》中塑造了一个没有确切年代和地点的帝国,并充分展现了在这个帝国下被边缘化了的野蛮人的生活空间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力与话语关系,最后对帝国的殖民话语进行了质疑和思考,显示了作品的颠覆性。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语言研究专著《法庭话语权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是吕万英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扩充基础上出版的专著。该书“以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法庭审判话语中的权力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法庭话语交际参与者所享有的话语资源为着眼点,研究法庭话语中法官、公诉人、律师、原、被告以及证人之间话语权力不平等的权势关系,分析权力支配方控制和支配权力受支配方及后者抵制和消解权力主体控制与支配的言语策略”。(参见该书封面的内容提要)  相似文献   

19.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认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中运用了大量自由间接话语的叙事技巧,很好地体现了其文本的性别政治主张.一方面,这一叙事策略得以解构男权社会宏大叙事主题,重申女性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这一技巧使读者能够参与文本解读并得出自己对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